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线段的和差倍分教案

线段的和差倍分教案

来源:华拓科技网
线段的和差倍分教案

线段的和差倍分教案

篇一:三角形专题线段的和差倍分 专题:三角形之线段的和差倍分

1、在△ABC中,∠ACB= 90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 ⊥MN于D,BE⊥MN于E。

(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问DE 、AD、BE 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

A

2、如图,在△ABC中,∠ACB=90°,AC=BC,BE⊥CE于点E,AD⊥CE于点D. 求证:DE?AD?BE.

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结AE、BE,BE⊥AE,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1)FC=AD; (2)AB=BC+AD

4、如图,△ABC中,∠BAC=90度,AB=AC,BD是∠ABC的平分线,BD的延长线

垂直于过C点的直线于E,直线CE交BA的延长线于F. 求证:?BD=CF BD=2CE.

5、?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CD平分∠ACB,过D 点作EF∥BC交AB于E,

交AC于F,求证:EF=BE+CF.

在△ABC中,BD平分∠ABC,CD平分∠ACG,过D点作EF∥BC 交AB于E,交AC于F,

试探究BE、EF与CF的数量关系. 篇二:【教案】2.4线段的和与差 2.4线段的和与差

教学目标

1.理解线段可以相加减,掌握用直尺、圆规作线段的和、差. 2.利用线段的和与差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直尺、圆规作线段的和、差。 难点: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类型:新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已知线段AB,用圆规、直尺画出线段CD,使线段CD=AB. 2.两点间的距离是指()

A.连结两点的直线的长度; B.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 C.连结两点的直线; D.连结两点的线段. 二、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我们知道数(如有理数)可以相加减,那么作为几何图形的线段是否可以相加减呢?

1

2.观察:如图所示,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1)图中有几条线段?

2)这几条线段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A B C 学生讨论

三、尝试探讨,学习新知

1.显然,图中有三条线段:AB、AC、BC,它们有如下的关系 AB+ BC= AC,AC- BC= AB,AC- AB= BC 2.由此,你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两条线段可以相加(或相减),它们的和(或差)也是一条线段,

其长度等于这两条线段的和(或差)

3.例题1:如图,已知线段a、b, 1)画出一条线段, 使它等于a+b 2)画出一条线段, 使它等于a-b ※学生尝试画图

※教师示范,(注意画图语句的叙述) 解:(1)①画射线OP;

②在射线OP上顺次截取OA=a,AB=b 线段OB就是所要画的线段. (2)①画射线OP;

②在射线OP上截取OC=a,在射线OC上截取CD=b 线段OD就是所要画的线段 . 2 b

4.在例题1中为什么CD要“倒回”截? 不“倒回”截行吗?

5.思考:你会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吗? 1)学生讨论

2)2a是什么意思?(a+a)

3)那么na(n为正整数,且n1)具有什么意义?

6.尝试:例题2 如图,已知线段a、b,画出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b

1)学生完成 2)反馈,纠正

这两个例题是线段的和、差、倍的具体画法,教师在画图的过程中,要边画边讲.注意讲清以下问题:

(1)先画的图形是已知的线段a,b.

(2)画射线的目的是确定整个图形的起点,由于在没有画完的情 况下,终点不能确定,而这种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状态,只有用射线描述最为合适.

(3)什么叫“顺次截取”?就是要沿着射线的方向,从起点开始,依照计算的顺序截取.

(4)线段的和、差在画图中的区别是什么?“和”是在截取时不改变方向.而“差”在截取时的方向是变化的.

3

通过这两个例题.使学生能够掌握线段的和、差、倍的画图.(5)两个例题讲完后可以安排一个练习:已知线段a,b,c(a>b >c),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3b-c.

7.将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若已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你能得到哪些等量关系. AM?MB, AM?MB,BM?AB AB?2AM,AB?2MB

8.已知线段AB,你会画出它的中点C吗?

除了用尺测量,你还有其他方法吗?9.介绍用尺规作线段AB 的中点C.

注意语言的叙述:

解:(1)以点A为圆心,以大于AB的长a为半径作弧,以点B 为圆心,以a为半径作弧,两弧分别相交于点E、点F;

(2)作直线EF,交线段AB于点C. 点C就是所求的线段AB的中点. 1212 四、反馈小结、深化理解

1.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应回答出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画法;线段中点的定义. 4

a

2.线段的和、差、倍的画法中应注意的问题.如步骤、方向等.3.一些关键词的用法,如“连结”、“顺次”等.

五、学习训练与学习评价建议 一、判断题(每题4分,共20分)

(1)连接A、B两点,那么线段AB叫做A、B两点的距离.()

(2)连接A、B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A、B两点的距离.() (3)若AB=BC,则B是线段AC的中点.() (4)若AB=AM+BM,则点M在线段AB上.() (5)若点M在线段AB外,则必有ABAM+MB.()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点M把线段PQ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点M叫做线段PQ的______,这时有PQ=_______=_______.

(2)延长线段AB到C,使BC=AB,反向延长AC到D使AD=AC,则CD=_______AB.

(3)如图1.3-4,如果A、B两点将MN三等分,C为BN的中点,BC=5cm,则MN=________.

(4)如图1.3-5,在直线PQ上要找一点A,使PA=3AQ,则A点应

在________. 图1.3-4图1.3-5 5 篇三:线段和差倍分 怎样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 怎样证明线段的倍分问题 【典型例题】

常规题型1、已知:如图所示,点D、E分别是等边?ABC的边AC、BC上的点,AD=CE,BD、AE交于点P,BQ?AE于Q.求证:PQ? 1

2 PB. B C

常规题型2、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120?,AB的垂直平分线MN分别交BC、AB于点M、N.求证:CM=2BM.C N A

能力挑战1、如图所示,在?ABC中,AB?1 2

BC,D是BC的中点,M是BD的中点.求证:AC=2AM. A

B D

能力挑战2、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BD是AC边上的中线,BH平分?CBD,AF?BH,分别交BD、BH、BC于E、G、F.求证:

2DE=CF. A D E B Q

【经典练习】

1、如图所示,已知?ABC中,?1??2,AD=DB,DC?AC.求证:AC? 1

AB.2 1 2 C

D 2、已知:如图所示,D是?ABC的边BC上一点,且CD=AB,?BDA??BAD,AE是?ABD的中线.求证:AC=2AE. A E

AB于3、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BAC?120?,D 是BC的中点,DEE

E.求证:EB=3EA. A E D

BAC?120?,4、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P是BC 上一点,且?BAP?90?.求

证:PB=2PC. B P

5、已知:如图所示,锐角?ABC中,?B?2?C,BE是角平分线,AD?BE,垂足是D.求证:AC=2BD.

C

6、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BAC?90?,BE平分?ABC,交AC于D,CE?BE于E点,求证:CE?

1 BD.2 B C

怎样证明线段的和差问题 【典型例题】

常规题型1、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60?,BD、CE分别平分?ABC和?ACB,BD、CE交于点O.求证:BE+CD=BC. A

E D B C

能力挑战1、如图所示,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D=AE,AF?BE交BC于F,过点F作FG?CD于M,交BE延长线于点G,求证:BG=AF+FG.G A

E B C

能力挑战2、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100?,BE平分?ABC,求证:AE+BE=BC.

A

C B【练习】

1、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2?B,CD是?ACB的平分线,求证:BC=AC+AD.

B C

2、如图所示,若E为正方形ABCD的边BC上一点,AF为?DAE 的平分线,AF与CD相交于F点.求证:AE=BE+DF. A D

F

B3、如图所示,已知?ABC和?ADE均为等边三角形,B、C、D 在一直线上,求证:CE=AC+CD.

E D

C?90?,4、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AC=BC,AD是?BAC的平分线,求证:AB=AC+CD.

C DB A

5、如图所示,等边?ABC和等边?BDE,点A在DE的延长线上,求证:BD+DC=AD.

C A B

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作业

1、如图所示,在等腰三角形ABC中,P是底边BC上的任意一点

1

P

(本

http://www..com/doc/7b1098098.html, 千叶帆文摘:线段的和差倍分教案)到两腰的

距离之和等于腰上的高.(2)若P点在BC的延长线上,那么点P到两腰的距离与腰上的高三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A F E B C

2、如图所示,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108?,BD平分?ABC.求证:BC=AB+DC.A

D C B

3、如图所示,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BAC?45?,AD 和CE是高,它们相交于H,求证:AH=2BD.

E H

4、如图所示,在?ABC中,?ACB?90?,P是AC的中点,过A过BP的垂线交BC延长

线于点D,E是垂足.若?DBE?30?,求证:BP=4PE. 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