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课稿

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课稿

来源:华拓科技网
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

意义:病情观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及时、准确的观察病情变化,为诊断、治疗、护理和预防并发症提供依据,也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病情观察的内容:一、一般情况的观察 二、特殊系统的观察

一般情况的观察:1.发育与体型;2.饮食与营养;3.面容与表情;4.体位;5.姿势与步态;6.皮肤与黏膜

1.发育与体型:正常人年龄、智力与体格的成长状态处于均衡一致。双上肢展开后约等于身高,坐高等于下肢的长度,胸围等于身高的一半。垂体功能异常出现巨人症、侏儒症,其他如佝偻病、鸡胸、杵状指、梭状指等。体型分为匀称型、瘦长型、矮胖型。

2.饮食与营养:观察饮食有时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一定的作用,可观察患者的食欲、食量、饮食习惯、进食后的反应。

临床上一般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的发育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常用营养良好、中等、不良三个等级对营养状态进行描述。 对营养状态异常包括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3.面容与表情:1)急性病容;2)慢性病容;3)二尖瓣面容;4)贫血面容;5)满月面容;6)甲亢面容;7)肾病面容;8)肝病面容;9)伤寒面容;10)苦笑面容;11)面具面容;12)粘液性水肿面容;13)肢端肥大症面容 4、体位:主动体位;被动体位;被迫体位

5、姿势与步态:蹒跚步态:见于佝偻病、大骨节病。 醉酒步态:见于小脑疾病、酒精及巴比妥中毒 共济失调步态:见于脊髓痨患者 慌张步态:见于震颤麻痹患者。 跨阈步态:见于腓总神经麻痹。 剪刀步态:见于脑瘫与截瘫患者。 间歇性跛行: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 6、皮肤与黏膜:

皮肤颜色:苍白、发红、发绀、黄染、色素沉着、色素脱失。

皮肤温、湿度:手脚湿冷见于休克和虚脱患者。 皮肤弹性与水肿

皮疹与脱屑:斑疹、荨麻疹、丘疹等。 皮下出血

蜘蛛痣与肝掌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7、呕吐物:时间、方式、性状、量、颜色、气味、伴随症状

8、排泄物:包括汗液、痰液、粪、尿等,应注意观察其形状、量、色、味、次数等。 二、特殊系统的观察: 1、神经系统的观察:

1)意识状态的观察:正常人意识清晰,反应敏捷,思维连贯,语言流畅,动作协调。当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受到损害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根据患者语言反应、睁眼反应、运动反应来区分意识障碍的程度。

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1.意识模糊 是轻度的意识障碍,表现为对自己和周围环境漠不关

心,答话简短迟钝,表情淡漠,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完全或部分发生障碍。 2.谵妄 是意识模糊伴知觉障碍和注意力丧失,表现为语无伦次、幻想、幻听、定向力丧失、躁动不安等。

3.嗜睡 病理性的持续睡眠,能被轻度刺激和语言所唤醒,醒后能正确答话及配合体格检查,但刺激停止后又复入睡。

4.昏睡 是中度意识障碍,病人处于深睡状态,需强烈刺激或反复高声呼唤才能觉醒,醒后缺乏表情,答话含糊不清,答非所问,很快入睡。 5.昏迷 是高度意识障碍,按其程度可分为;

1)浅昏迷 随意运动丧失 ,对周围事物及声光刺激均无反应,但对强烈的刺激如压迫眶上切迹可出现痛苦表情。角膜、瞳孔、吞咽、咳嗽等反射均存在。呼吸、血压、脉搏等一般无明显改变。二便潴留或失禁。

(2)深昏迷 意识完全丧失,对任何强烈刺激均无反应,腱反射、吞咽、咳嗽、瞳孔等反射均丧失,四肢肌肉松软,大小便失禁,生命体征亦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呼吸不规则,有暂停或叹息样呼吸,血压下降。 瞳孔的观察:正常瞳孔呈圆形,两侧等大等圆,边缘整齐,在自然光线下直径2.5~4 mm,对光反射灵敏。

(1)双侧瞳孔散大:瞳孔直径>5mm,称瞳孔散大,见于颅内压增高, 濒死状态等。

(2)双侧瞳孔缩小:瞳孔直径<2mm,称为瞳孔缩小,常见于吗啡、巴比妥类中毒等。

(3)一侧瞳孔散大:见于动眼神经麻痹,小脑幕切迹疝。 (4)一侧瞳孔缩小:见于脑疝发生早期、颈交感神经麻痹。 (5)双侧瞳孔大小不等:提示颅内病变,如脑外伤,脑肿瘤等

2 循环系统的观察

1)心率(HR):成人60—100次/分,窦性心率<60次/分,正常时见于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异常可见于颅内高压、血钾高、甲减、洋地黄中毒等。HR>100次/分,常见于发热、血钾低、甲亢、休克状态、低氧血症、剧烈运动时。 2)脉搏:A 节律异常

间歇脉:二联律、三联律,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脉搏短绌: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特点三个“不”字: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脉率与心率不一致。常见于心房纤颤的病人。 B 强弱异常

洪脉:脉搏强而大,如发热。

细脉:脉搏细而弱,如休克、心功能不全 交替脉:强弱交替出现,见于心肌损害。

奇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称奇脉,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之一。 脉搏测量部位一般为桡动脉,正常测量数脉搏30秒乘以2。

若发现病人脉搏短绌,应由2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搏,由听心率者发出开始或停止口令,计时1分钟,记录方式为心率/脉率,如110/82次/分钟。 4)血压: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脉压差30-40mmHg.

体位影响:立位>坐位> 卧位

部位影响:右上肢>左上肢10-20mmHg,下肢>上肢20-40mmHg。

测量时袖带宽度要合适,太窄测得数偏高,太宽测得数偏低。缠绕过紧测得数偏低,过松测得数偏高

5)中心静脉压/CVP (Central Venous Press):代表右心房或上下腔静脉靠近右心房处的压力。通过将静脉导管插管至接近右心房的上腔或下腔静脉测得。是反映循环血量及右心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值为:5~12㎝H2O。 中心静脉压监测的适应症:

心血管手术后患者血容量及心功能监测。

危重病人如休克、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的血容量及心功能监测。 快速补液、补血时入量及速度调节。 有利于鉴别低心排综合征的病因。 CVP 意义: 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CVP正常值5—12cmH20。

(1)CVP<2--5cmH20提示右心房充盈欠佳或血容量不足。 (2)CVP>15--20cmH20提示右心功能不良或血容量超负荷。

CVP结合其它血流动力学参数综合分析,在临床麻醉和ICU中,对病人右心功能和血容量变化的评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3、呼吸系统的观察: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及时有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1)深度异常

深度呼吸是一种深而大的呼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浅快呼吸是一种浅表而不规则的呼吸,见于呼吸肌麻痹、濒死的病人。 (2)声音异常

蝉鸣样呼吸:常见于喉头水肿、喉头异物。 鼾式呼吸:常见于昏迷、睡眠呼吸暂停病人。 (3)呼吸困难

吸气性呼吸困难:常见于气管阻塞、气管异物、喉头水肿等。 呼气性呼吸困难常见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

混合性呼吸困难常见于重症肺炎,广泛性肺纤维化、肺不张、大量胸腔积液。 (4)呼吸音异常

干罗音:吸气与呼气时均可闻及,但以呼气时明显,持续时间长。局限分布见于支气管内膜结核,肿瘤。广泛分布见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

湿罗音:多在吸气时听到,断续而短暂。单侧见于支扩,肺炎、肺结核,双侧出现见于左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水肿。 (5)正确判断痰色异常 黄脓痰 见于化脓性感染

红棕色痰 见于肺结核、肺癌、肺梗死出血 铁锈色痰 见于肺炎球菌肺炎 红褐色或巧克力痰 见于阿米巴肺脓肿 粉红色泡沫痰 常提示急性左心衰 果酱样痰 多为肺吸虫病

血样胶冻样痰 见于克雷白杆菌肺炎 灰黑色或暗灰色痰 见于尘肺或慢性支气管炎 咳嗽与咳痰

咳嗽时无痰或少痰见于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咳嗽时有痰时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咳嗽于清晨起床体位改变时加剧并伴有大量脓痰时见于支扩、肺脓肿等;夜间平卧时出现剧烈咳嗽及明显咳嗽,常见于肺结核、左心衰;痰液有臭味时常提示有厌氧菌感染;

手术后病人常因伤口疼痛而不敢咳嗽或无效咳嗽,导致痰液潴留诱发或加重肺部感染。我们在指导病人作正确有效咳痰的同时,辅助作雾化吸入、间断叩背排痰,适当增加饮水量,帮助病人咳痰。对老年患者咳痰无力者,应当把握时机尽快吸痰。 (6)动脉血氧分压

是肺换气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值为90-100mmHg。 60-80mmHg为轻度缺氧 40-59mmHg为中度缺氧

< 40mmHg为重度缺氧 (7)经皮血氧饱和度

是一种无创性的连续的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正常值为95-100%。

当监护仪显示波形低平,末梢冰冷,口唇紫绀,不要反复调试指头夹以鉴定其好坏,要观察病人面色及呼吸,尽早找到低氧饱和度的原因并采取措施。 4、1)体温的观察: 低热 37.3—38 0C 中等热 38.1—39 0C 高热 39.1—41 0C

超高热 41 0C以上,及时行降温处理。 2)体温过低 轻度 32—35 0C 中度 30—32 0C 重度 30 0C以下

致死温度: 23—25 0C,马上行保暖处理及环境升温。 5、泌尿系统监测: 1)常见的尿量异常

多尿: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常见于尿崩症、糖尿病等。应注意①监测血压以防血容量不足; ②监测血钾防止低钾。

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尿量少于17ml/h。见于休克、发热、肝、肾功能衰竭等。应注意监测血钾防止高钾血症。

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或12小时无尿者。应及早进行透析治疗。 2)常见的尿色异常

血尿:尿呈洗肉水色,见于急性肾炎、输尿管结石、泌尿系肿瘤、感染等。 血红蛋白尿:尿呈浓茶色、酱油色,见于溶血、恶性疟疾等。

胆红素尿:尿呈黄褐色,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乳糜尿:因尿中有淋巴液,尿呈乳白色,见于丝虫病。 3)气味

新鲜尿有氨臭味,疑有泌尿系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尿有烂苹果味。 4)酸碱反应

正常人尿液呈弱酸性,PH为4.5-7.5。 5)尿比重

正常成人尿比重波动在1.015-1.025之间。若尿比重经常波动在1.010左右,提示肾功能严重障碍。 6)常见的排尿异常

尿失禁:外部引流,导尿术。进行必要的膀胱训练,防止感染。

尿潴留:诱导排尿,局部热敷、按摩,提供隐蔽的排尿环境,必要时行导尿 6、血液系统的监测:

观察牙龈、鼻腔、针眼处有无持续出血。 观察有无呕血、便血、咯血、血尿等。 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瘀斑。

血液系统的实验室检测: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3P试验及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等检查。

7、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监测

水是人的重体要组成部分,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机体在生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功能活动(如物质代谢、氧气交换、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转运、各种代谢产物的排泄),都依赖水来进行。

电解质维持机体正常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同时参与物质代谢,维持神经肌肉和心肌的正常兴奋和活动功能。 高渗性脱水

水不足— 脱水 等渗性脱水

7,1水平衡紊乱 低渗性脱水 水过多—水中毒 7.2 电解质失衡:

正常值: K+3.5-5.5mmol/L; Na+135-145mmol/L, Ca2+2.1-2.75mmol/L;Mg2+0.7-1.2mmol/L

分布:细胞外液中主要的阳离子是Na+,阴离子Cl—和HCO3—;细胞内液中主要的阳离子是K+,阴离子HPO42+和蛋白质

电解质的摄入与排出:摄入:水、食物;排出:汗、尿、粪便 7.2 电解质平衡:

功能:钾:维持体液渗透压;参与细胞代谢;维持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钠: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细胞外液容量稳定;对N-M兴奋性影响。钙:维持N-M的兴奋性;参与凝血过程;参加骨质钙化。 ③高钾血症:K+>5.5mmol/L 1)原因 钾摄入过多

钾排出减少:肾脏疾病

细胞内钾转移到细胞外:酸中毒、严重组织创伤、溶血反应、缺氧 2)临床表现

心血管系统:心肌抑制:心动过缓、室颤、心音低弱。ECG:6.0mmol/L以下,ECG无明显改变;6.0-7.0mmol/L,T波高耸,Q-T间期延长;8mmol/L,T波改变明显,P波消失,QRS波时间延长,S-T段下降,S波与T波相连;9.5-10mmol/L,出现房室传导阻滞,QRS波更为增高;11mmol/L,室颤、心跳停搏;

神经肌肉系统:乏力、肌张力降低、健反射减弱、四肢呈迟缓性瘫痪和肌肉麻痹、呼吸肌麻痹 4)治疗 钾摄入

增加钾排出:①利尿剂:iV速尿10-60mg;iV20%甘露醇125-250ml②导泻:20%甘露醇100ml

促进钾细胞内转移:①5%碳酸氢钠100-250ml②50%GS100ml+RI10~15u 使用钾离子接抗剂:氯化钙10-20ml 透析 ④低钾血症: K+<3.5mmol/L 1)原因

钾摄入不足:禁食、胃肠功能障碍、昏迷患者

钾丢失过多: ①消化液大量丢失:呕吐、腹泻、胃肠引流②尿中排出增多:多尿、利尿剂使用、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钾分别异常:周期性麻痹、碱中毒、使用胰岛素使钾细胞内转移;心衰、肾性水肿使细胞外液稀释。 ④低钾血症: 2)临床表现

循环系统:心肌应激性增高,表现为心率增快、心律紊乱,出现房早、室早、心动过速、心跳停止

神经肌肉系统:<3mmol/L软弱无力、肌张力降低、感觉异常,麻木感,<2mmol/L腱反射减弱、反应迟钝、意识障碍,<1mmol/L出现呼吸肌麻痹、呼吸衰竭 2)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肠蠕动减弱、腹胀、恶心、呕吐、便秘

ECG:T波降低、Q—T间期延长,严重时T波倒置,U波突出、ST段下移,P—R间期延长 3)治疗 处理原发病因

补钾:轻度(>3mmol/L)口服补钾3-6g/d,中度(<3mmol/L)及重度(<2mmol/L)静脉补充,首次1000ml液体中加钾3-4g,缓慢滴注,以后根据血钾测定结果调整,1gKCl可补充K+13.4 mmol,约提高血中血钾浓度0.37mmol/L 4)补钾注意事项:

补钾过程中2-4小时监测血钾一次,血钾达到3.5mmol/L应缓慢补钾。 补钾速度及浓度:速度不超过10-20mmol/h;浓度不超过40-60mmol/L。 注意肾功能及尿量,肾功能减退者,补钾速度减半,尿量30-40ml/h以上补钾安全。 与低钙血症同时存在时,应同时补钙。 纠正碱中毒。

严重低钾的病人,高浓度补钾效果不好时,注意补充镁剂。 7.3酸碱失衡: ①酸碱平衡判断常用指标

PH:7.35-7.45,<7.35酸中毒,>7.45碱中毒

PaCO2:35-45mmHg,>45mmHg提示呼吸性酸中毒, < 35mmHg提示呼吸性碱中毒 HCO3—:包括标准碳酸氢盐(SB)和实际碳酸氢盐(AB),正常值22-27mmol/L. 若AB SB,示呼吸性酸中毒. BE:±3,>3示代谢性碱中毒, <-3示代谢性酸中毒 ②酸碱平衡的调节

血浆的缓冲系统:细胞外:碳酸氢盐缓冲系统、血浆蛋白缓冲系统;细胞内:血红蛋白缓冲系统、磷酸盐缓冲系统。 ②酸碱平衡的调节

肺代偿:通过呼吸中枢及化学感受器改变呼吸频率及幅度,调节CO2的排出量来代偿代谢性酸碱紊乱,维持酸碱平衡(PH)的稳定。酸中毒: CO2的排出增多,碱中毒:CO2的排出减少,特点:10-30min起反应,数小时达高峰。

肾代偿:排出过多的H+和HCO3—来调节酸碱,酸中毒: H+排出增多,碱中毒: HCO3—排出增多。特点:代偿慢,8-24h起作用,5-7d达高峰。 酸血症PH<7.35,碱血症PH>7.45 代酸:BE<-3mmol/L或SB < 21mmol/L 代碱: BE> 3mmol/L或SB > 27mmol/L 呼酸: PaCO2 >45mmHg 呼碱: PaCO2 <35mmHg

④分析方法:根据PH、BE、 PaCO2 根据PH确定有无酸血症或碱血症

根据BE(HCO3— )、 PaCO2 与PH关系,判断是单纯或是混合性酸碱失衡,PH= BE/ PaCO2,反向变量关系时,为混合性;同向变量时,可能为单纯性,也可能是混合性,鉴别的要点是PH的倾向性、代偿的幅度、速率、极限。未超过代偿的幅度、速率、极限的为单纯性,否则为混合性。 8、消化系统的观察:

有无恶心、呕吐、呕吐物的量或性状。

观察腹部症状:有无腹胀、压痛、反跳痛、大便次数及其性质、肠鸣音变化情况。 观察肝脾有无肿大、腹水。

胃液观察:胃肠减压管中出现血性或咖啡色胃液,提示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大便颜色观察:柏油样便提示消化道出血,白陶土色提示胆道梗阻,暗红色血便提示下消化道出血,果酱样便见于肠套叠、阿米巴痢疾,粪便表面有鲜红色血液见于痔疮或肛裂,白色米泔水样便见于霍乱、副霍乱。 9、心理护理: 稳定情绪 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沟通与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 给予理解和支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