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学生物理考试焦虑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23

《高中学生物理考试焦虑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23

来源:华拓科技网
草塔中学优秀课题成果集

《高中学生物理考试焦虑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23

物理组 黄国超

摘要:从教育人的过程和方法上来讲,教育评价是非常主要的一个环节.考试作为教育评价和测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即使是现在,在整个学校教育和升学、就业等方面考试仍普遍被采用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考试焦虑所引出的问题层出不穷,这方面的研究也十分繁多,本文不仅分析了考试焦虑的成因与解决措施,而且结合物理的学科特点,通过问卷调查,根据心理学原理,分析了形成考试焦虑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和建议,另外还讨论分析了学校心理咨询室的现状,提出了较为详细的方案.

关键词:考试焦虑;高中物理;危害;心理暗示;心理指导

1.引言

近年来,中国心理学工作者进行的一些教学改革实验,对教学实践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另外,他们还研究了与考试相关的心理学问题,其中相当部分研究了考试焦虑.焦虑(anxiety)是一种情绪,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成的情绪状态.与其他情绪一样,焦虑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界定:从刺激的角度看,焦虑的刺激是有形或无形的、主观或客观的生存压力(生存压力是指阻碍实现其身心需要的各种因素);从认识的角度看,焦虑反映了主体对生存压力的认识或感受,反映了一种基本的人生观;从体验的角度看,焦虑通常是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安;从生理的角度看,焦虑状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植物

[1]--[2]神经功能紊乱;从外显行为的角度看,焦虑状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手足无措.

人一来到世间,就会面临生存压力.生存压力的存在方式,决定着焦虑的发生发展;生存压力的持续和波动性,决定了焦虑的两种基本类型:即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和特质焦虑(trait anxiety).状态焦虑是由某一阶段出现的强烈的生存压力所导致的阶段性的情绪体验.特质焦虑是由持续终身的生存压力所导致的持续终身的情绪体验.[3]

考试焦虑既受特质焦虑的影响,更表现为一种状态焦虑,它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认识评价、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防御或逃

23

本课题获诸暨市优秀课题成果二等奖。课题组其他成员:何燕君、周革军、张铝民、赵智朵。

219

草塔中学优秀课题成果集

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境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含有认知、生理,行为三种基本成分,[4]考试焦虑对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发挥有重要影响,适度的考试焦虑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过度考试焦虑一般会分散学生注意力,瓦解思维过程,使能力难以正常发挥,对学习成绩产生消极影响,同时还会对身心健康产生危害.

对中小学生来说,焦虑主要是由于考试引起的,在我国现有的应试教育状态下,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势必提高考试的难度和强度,使升学和考试成为学生面临的最大任务和挑战,因此,过度的考试焦虑已成为中小学生的最突出的心理问题之一(例如1999年杨理荣、张宏友;1998年张晓泳;1995年葛明贵;2000年楼玮群、齐铱都曾做过这方面的研究).

本文用较有条理的方法叙述,以及用量表调查的实证获得较为可信的数据,着重分析了物理考试焦虑的原因和特定的解决思路,并且研究了近期在学生中有较多争议的学校心理咨询室现状及其出路.

2.高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调查 2.1 考试焦虑的定义

我们刚才已经介绍了焦虑的定义,那么对考试焦虑的定义,不同的心理学家有各自的观点:GMandler认为,考试焦虑是处于失助和紊乱状态下的一种情绪.J Woipe认为,考试焦虑是一个习惯性的、条件性的情绪反应.IG Sarason认为,应把考试焦虑看作是同注意和认知评价相联系的紧张情绪状态.[5]国内学者一致认为:考试焦虑是人在面临考试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景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考试焦虑是评价情境中一种特殊的焦虑,其主要特征是担心自己的形象和自我效能感降低,尤其担心在他人心目中地位的降低,同时伴随认知阻塞和明显的身体或心理不适.一般来说,保持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动机和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但考试焦虑过度则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6]—[9]

关于考试焦虑的研究在欧美30年代就已经活跃地开展起来.1938年,Brown编制的“测验焦虑的问卷”发表,是一份具有重要意义和开创性的问卷.迄今,国外关于考试焦虑研究主要涉及考试焦虑的测试和分析,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

220

草塔中学优秀课题成果集

过程和机制,跨文化比较研究,考试焦虑的治疗等方面(参自何克,1999).不过,由于欧美国家中等教育的考试竞争并不激烈,专门针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研究很少见到.

近20年来,我国关于焦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的考试焦虑方面(例如1987年宋维贞等;1999年李寿欣、庄捷、李德亮;1996年程念阻等都曾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书籍方面有黑龙江科学术出版社1990年郑日昌等出版的《考试焦虑的诊断与治疗》等。而国内针对考试焦虑,特别是高中物理考试焦虑的研究并不多见.纵观近20年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我们发现有关高中物理考试焦虑的研究较少.

2.2 中学生考试焦虑状况 2.2.1 调查问卷的制定

本次调查报告参考2001年田宝《高中生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绩的模式和对策研究》中的问卷.在设计问卷时,我们考虑到了二十个问题应涵盖考试前(如问题1.2.4)、考试中(如问题10.11.13.15.16.18)、考试后,以及学生对于考试的整体的看法(问题3.5.6.12.14.17),同时还考虑到了物理考试的不同特性(如问题7.8.9),并且注意到了学校心理咨询室在考试焦虑方面的作用(如问题19.20).

在对问卷的处理时,我们首先用分数分段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根据前18题的总分,以及在“非常符合”、“基本符合”这两项中所占的项数,分了以下5类:过度焦虑型(大约占7-);中度焦虑型(大约占5-6项);适度焦虑型(大约占3-4项);心态稳定型(大约占1-2项);非常放松型(大约占0项).

2.2.2 调查结果反馈

随机选用市区某中学实验班学生72位(其中高一40人、高二32人)、某中学普通班学生39位(高一39人),总共111人.(发出调查问卷112份,收回111份,有效问卷111份)调查结果如下:

表1:考试焦虑分类表 类型 过度焦虑型 中度焦虑型 适度焦虑型 心态稳定型 分值 18—39分 40—55分 56—分 65—85分 221

人数 5 人 45人 26人 33人 比例 4.5% 40.5% 23.4% 29.8% 草塔中学优秀课题成果集

非常放松型 86—90分 2 人 1.8% 分析表1,对于前两种考试焦虑类型,占了调查总人数的45%,从调查表的选择情况,我们发现,即使是在心态稳定型的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考前烦闷、考中紧张、考后害怕等一系列问题.考试焦虑在学生中存在比较广泛,特别是过度焦虑和中度焦虑类型的人群比较庞大,且有扩大趋势.过度焦虑型和中度焦虑是我们特别要注意的两类人群,这两类人的典型表现有睡前不安、烦闷,考试时有破坏行为,考试后闷闷不乐好长一段时间,甚至有些已经有了轻度厌食症,抑郁症等.

另外,我们还对两校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作了比较:

表2:诸暨某中学实验班学生考试焦虑分类表

类型 过度焦虑型 中度焦虑型 适度焦虑型 心态稳定型 非常放松型

表3:诸暨某中学普通班学生学考试焦虑分类表

类型 过度焦虑型 中度焦虑型 适度焦虑型 心态稳定型 非常放松型 分值 18—39分 40—55分 56—分 65—85分 86—90分 人数 1 人 15人 9人 12人 2 人 比例 2.6% 38.4% 23.1% 30.8% 5.1% 分值 18—39分 40—55分 56—分 65—85分 86—90分 人数 4 人 30人 17人 21人 0 人 比例 5.5% 41.7% 23.6% 29.2% 0 前三项中, 市区某重点中学的比例稍高于普通中学,这与城市化进程中激烈的人才竞争观有关,有部分城区学生甚至已经把考试与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了,这必然导致城区学生对考试较为看中,因而在考试心态上也会相应表现出较多的焦虑.但是对于非常放松的考试心态,普通中学却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与

222

草塔中学优秀课题成果集

对学业太过放松的想法有一定的关系,显然也不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

3.对高中学生物理考试焦虑存在的危害、原因分析和采取的措施 3.1 考试焦虑的危害 3.1.1 考试焦虑对学习的危害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从总体上来说,学生的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存在着一种负向关系,即考试焦虑达到一定限度后,程度越高学习成绩就越低,但这又不是绝对的,这一关系要受到学科、性别、智商、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情绪影响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实验表明,一组学生在情绪良好情况下平均智商为105,但在紧张状态下却降至91,二者相差十分显著.所以说我们快乐地学和愁眉苦脸地学效果大不一样.心情高兴时,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会感到大脑像海绵吸水一样,比较容易把知识“吸”进去.而烦恼、焦虑、愁闷、恐惧时,会降低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抑制思维活动,从而影响智力发展,进而影响考试成绩.

3.1.2 考试焦虑对身体的危害

考试焦虑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慢性焦虑,人数较少,平常总是对考试问题放心不下,学生不能安心,情绪烦躁.甚至吃不下,睡不好.一种是在考场上发生的焦虑,属急性焦虑,是一种生理心理反应,如感到极度紧张,有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喉干舌燥,冒冷汗,经常想要排尿,全身发抖,虚弱甚至昏倒,无法

[6]集中注意力.头脑反复想的是一些与考试题材无关的事,无法理清解题思路.考

试焦虑干预记忆过程,产生暂时性的忘记,有时对自己的回答产生怀疑,没有把握.思维陷入一种紊乱状态,判断问题出现失误,思考问题出现范围狭窄,分析问题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一般来说,学生中的考试焦虑大部分是急性焦虑,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是慢性焦虑.

学生处于考试的不同阶段(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其过度焦虑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考试前,感到紧张,担心,忧患,心情烦躁,思绪混乱,考期越近,焦虑越严重.考试时,情绪慌张,手忙脚乱,出汗头晕;注意力涣散,分心走神,总想与考试无关的事情;或东张西望,或埋头答卷,害怕监考人员从身边走过.考试后,不敢与别的同学核对答案,害怕听到与本次考试相关的信息.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心存遗憾,沮丧、内疚、痛苦.过度焦虑会降低学生的认知能力,干扰对知识或问题的正确分析和判断,影响学习成绩,并对身心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223

草塔中学优秀课题成果集

降低学习效率,影响考试成绩,形成焦虑性格.

3.2 形成物理考试焦虑的原因

对于物理,这门在高中阶段相对较为抽象的学科,由于学生认知发育上的相对滞后,繁多的公式增加了选择上的难度,教科书与考题难度的悬殊差距,都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上难度陡增,考试成绩、考试心态都不够稳定.调查中有近40%的学生表示,物理考试的临场的发挥不够稳定,特别是在一些容易题上失分较多,而公式的遗忘率并不高,只有18个百分点,这说明学生对于物理复习迎考比较认真,比较重视,但是由于抽象的学科容易使人对考试紧张、焦虑过度,因此好多学生在物理考试时心态不稳,焦虑过度,进而影响发挥.

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容易产生的不良心理现象主要是学习疲劳和考试焦虑.学习疲劳是由于用脑过度或过量而导致活动效率下降的一种身心状态,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生理疲劳是身体能量过度消耗引起的,它的消除比较好办.心理疲劳是由于所从事的活动不符合其心理需要,因而难以形成他们的积极态度所致.考试焦虑是考试(检测)过程中由于担心考得不理想而引起的紧张、不安、害怕、恐惧等情绪状态.研究表明:适度的考试焦虑对学习起促进作用,没有焦虑或高度的焦虑(后者称为“考试焦虑症”)对学习都是有害的.

[10]

另外,形成物理考试焦虑除了与物理学科的特殊性有关外,还与学生个人性格及其对考试的看法等有关.以下我们举例了4种情况:

(1)内向者,有焦虑特质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气质,有些人遇事比较镇定,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总能冷静思考,而后作出具体的操作方案;而另一些人则很容易焦虑、烦躁,显然这类有焦虑特质的人就本身而言就容易引起考试焦虑.(2)认知评价前途,理想与考试成功连系在一起,产生强大的心理压力,易产生焦虑.就象我们在对调查报告的比较中发现,城区学生,特别是一些重点中学的学生比普通中学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考试焦虑.在人才济济社会大环境下,在巨大就业压力的刺激下,学生之间的竞争性越来越强,学习成绩想名列前茅绝非易事,考试成绩日益成为衡量学生的铁标准,而且不少学生把升学目标瞄准了名牌大学热门专业,这样一来考试与学业,考试与成功的关系也越来越大,考试焦虑也日益成为学生中不可小视的问题. (3)知识准备与应试技能.不足者易产生焦虑.许多题未做,未能复习到,或未做过这样的题型.学习中,不可能全体同学都能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全部完成,有“拖帐”现象是不奇怪的.否则,全班同学都能考

224

草塔中学优秀课题成果集

上名牌重点大学了.但就是因为这种觉得自己有没完成的准备才使得内心紧张焦虑.(4)社会及家庭的影响,家长的期望过高,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家长渴望孩子成材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这种期望变成一种脱离学生实际的要求,那么学生的压力便会陡然上升,同样学校、老师对于考试成绩的重视、对于升学率的重视无形之中都会给学生增加压力.

3.3缓解高中物理考试焦虑的措施 3.3.1 正确看待考试焦虑

调查中我们提到了适度考试焦虑.那么,对于这部分人群我们又怎么看待呢.研究表明,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助于学习潜力的发挥和成绩的提高.认识到这一点,在复习中我们就要注意保持适度焦虑,使自己的情绪保持在稳定状态.焦虑指对个人的自尊心构成威胁的情境产生的担忧反应或反应倾向.其实学习需要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学试验表明:焦虑水平与学习成绩呈倒“U”形关系.[10]无焦虑或焦虑水平过低,学习无紧迫感,对什么都无所谓,肯定学不好,就象刚才提到的某普通中学的非常放松型的学生成绩都不是很理想;而焦虑水平过高,人的精神极度紧张,又会影响正常的思维;只有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同学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变压力为动力,学习效果最好.这就提醒我们要客观地认识自我,为自己定好位——现实些,千万不要盲目地与周围的同学比,特别是不要与比自己成绩好很多的同学比较,而应该主要和自己的过去比:扬长避短,讲究方法,日日求进.

3.3.2 积极的心理暗示

当我们真的觉得自己已经产生了过分焦虑怎么办?可以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总是沉浸在不愉快的回忆中或满脑子都在想我怎么学不好、记不住时,情绪肯定低落、焦虑,且效率不高.因为这种心态不利于大脑正常发挥作用.同学们要学会自我调节,当你坐在书桌前开始学习时,脑海中先浮现出令你最自豪、最愉快的画面一分钟,并在心中默念三遍“只要静下心来我一定会有进步”,然后充满信心、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不妨试试,会有明显的效果.因为在我们每位同学的体内都有一颗成功的种子,也许有的还在休眠,快些把它唤醒,它会把你带到成功的高峰.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有助于增强自信,排除焦虑,充分挖掘潜能,提高复习学习效率.

针对调查报告中学生的答题情况,具体到考试前后的每个环节来说,我们

225

草塔中学优秀课题成果集

给出以下心理暗示的建议.

考前烦.例如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考试前都有烦闷、不安等心态.想学,关键时刻当分秒必争,又学不进去这时有效对策就是想学,不管闹心与否依然学,此时可以在教室里做做练习题,不做记忆的东西,真学进去了,也就不闹心了.学不进去索性休息、到室外走走、跑跑步、打打球、放松下心境,一旦心身平衡了学习兴致自然上来了.

考中怕.好多学生都表示考试中有哆嗦,甚至是破坏心理倾向.考试无常,每年都有不少明明有把握金榜题名的尖子生却名落孙山,原因就是大紧张.如果你在考场也感也过度紧张,最好别抖抖索索的急于答题,而是闭目静坐一会儿,做几次深呼吸,情绪渐趋平静后再答.

考后悔.不少考生爱吃后悔药,考完试,本应轻轻松松,他却心事重重,后悔平时贪玩,后悔考试马虎,后悔不认真审题,甚至有意志薄弱的孩子,因此走上轻生之路.其实吃后悔药是最没出息的,正确的办法是和老师,家长,同学分析考试成与败的经验教训,为今后在学业,事业和生活上不将面对的无数种“考试”做好心理准备.

3.3.3 有效的心理指导

我们体会到,高中物理学习中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节好学生的复习情绪,对整个复习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刚才我们提到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容易产生的不良心理现象主要是学习疲劳和考试焦虑,其实学习疲劳归根到底也会引起考试焦虑,因为疲劳必然会或多或少地造成不安和厌倦,这种心态其实是考试焦虑的前奏,我们有必要给出心理指导.下面我们就这两种不同的心理现象给出建议.

针对学习疲劳的心理指导:

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最难的学科,也是学生高考复习中最怕的学科,最容易产生学习疲劳.我们在物理复习与辅导中,结合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不仅仅是进行物理知识、方法、技能的指点,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上课精神饱满、热情乐观,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师的情绪、教态直接影响学生的复习动态.热情乐观、充满信心的课堂教学带给学生一个好心情,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人优良的复习状态.

226

草塔中学优秀课题成果集

2.辅导态度和蔼,耐心细致,给学生不断的成功鼓励.复习阶段学生的提问往往都有一定的难度,有些问题即使给他讲解了一边,有的学生仍然没有真正理解,这从学生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来,但教师仍然给予肯定性的表扬和鼓励,指出存在的差距及努力的方向.

3.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比较科学的复习计划与作息时间,鼓励学生坚持按科学的安排复习,果断放弃“难缠问题”.我们要求学生不要过多地花时间复习物理,多次告诫学生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复习阶段,不可能全体同学都能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全部完成,有“拖帐”现象是不奇怪的.否则,全班同学都能考上名牌重点大学了.相对自己当前来说是难题的问题,不要长时间扭住不放,只要心中有它,过一段时间,难题也许会心有灵犀,一点而通.

4.给学生与疲劳抗争的训练方法,除了要求学生补充足够的营养,战胜生理疲劳,我们在复习中教给学生身心放松的训练方法,使大脑充分放松,增强大脑抗疲劳能力.主要操作步骤如下:(1)找一个清新、幽静的地方.(2)有意识忘记学习、考试等事情.(3)选择一种感觉舒适的姿势.(4)均匀、缓慢活动身上大关节和肌肉,动作自如,无需规范.(5)呼吸自然流畅,逐步达到安逸悠然忘掉呼吸的境界.(6)放松意识,集中注意力,把意念归于某一对象或有意识放松整个身体,达到一种清醒状态.(7)想象一些美好的事情,达到忘我的境界.我们还告诉学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态度、增加兴趣等都是减少心理疲劳的有效办法.

针对考试焦虑的心理指导:

首先,我们明确告诉学生,考试焦虑不可伯,有一定的焦虑是正常的,若是无所“畏”,也就无所“位”了.要在不断的训练中,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为有畏,沉着冷静,每次检测都作好基础性的充分准备,如钢笔、墨水、草稿纸、绘图工具等,尽量避免考试时缺少什么,以免引起心意慌乱,情绪紧张等现象.

其次,我们根据心理学原理,教给学生一些战胜考试焦虑的方法,让他们在考试前进行训练,有些方法在考试中也可以训练.这些方法主要有:放松训练法、系统脱敏训练法、体育锻炼法、榜样学习训练法、积极自我暗示法等.对于有部分较严重的考试焦虑者,单独进行个别辅导和训练.有个学生性格比较内向,进入复习后,由于检测试题难度加大,综合性增强,测验时有点怯场,成绩很不理想,我们给予心理指导后,他增强了信心,成绩有明显进步,高考理科综合考

227

草塔中学优秀课题成果集

了208分,是他所有高考科目中得分率最高的(语、数、英为87、98、60).

3.3.4 其他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 考前:

(1)系统脱敏治疗法: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肌肉放松来减轻焦虑,方法先对焦虑水平由轻到重来分级,然后逐步逐步极放松肌肉.

(2)模拟脱敏:即反复模拟考试,定时总结经验,看自己的时间分配,错误率.最后达到适应考试,不紧张的目的.

(3)音乐放松:主要由轻音乐、古典音乐、小夜曲、二泉映月等乐曲,不听有歌词内容的, 以免引起联想,不听兴奋性歌曲.[9]

考中:

(1)呼吸放松,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反复数次,可减轻焦虑. (2)自我暗示,即对自己所讲的话坚信不疑,在考场中可反复默诵:①我有信心考出最好水平,我要冷静,要放松.②我难人家也难,我不会做,人家也不会做.③我平时成绩不错,复习也充分,应当能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考后:

(1)迅速遗忘考试及试卷内容,如果此时再多想考试既于事无补,又徒增烦恼.

(2)不要后悔答题,一些学生在事后往往抱怨考试时没看清试题,或者粗心答错,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分数已成定局,而以后仍然可以继续努力.

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对情绪进行合理宣泄,有助于降低焦虑.如果你在考前突然有体重过重、嗜甜食等现象,那你可能就有些焦虑了,没关系,多喝开水代替其他饮食,睡前喝杯牛奶,很轻松就解决了.

考试中:

第一,别穿衣领、袖口太紧的衣服参加考试,这样会增加你的紧张度,宽松、舒适的衣服使你的生理感觉更好些.

第二,进入考场,不理会别人的表情和反应,在自己的座位坐好,把视线集中在教室前的某一个点上,凝视一分钟左右,什么都不要去想,让情绪稳定下来.

第三,想一想本学科的重点内容、特别是想想教材的目录,精力就集中在有效事物上了.暂时出现的遗忘和迟钝现象,在不乱分寸的前提下很快就能调整

228

草塔中学优秀课题成果集

好.

第四,试卷到手以后,先总体浏览一遍以便心中有数.对待数、物、化,建议同学们先拣容易题做.因为试卷多是按照7:2:1来命题的,基础分(70%)拿到手,心就定了,再做中等题(20%)和难题(10%)就容易超水平发挥.

第五,别关注别人的做题速度,考试是“我”一个人的事儿,“我”只需要在规定的时间把自己的试卷做完就足够了.

第六,如果在考场过度紧张,就可停笔,身体自然坐正,轻闭双眼,双手平放桌上,在深吸气的同时,收紧双拳及全身肌肉,然后慢慢呼气随之放松肌肉,待情绪趋于稳定后,再继续答题.

4.高中心理咨询室对物理考试焦虑的影响 4.1 学校心理咨询室现状

对于近几年在中学开设的学校心理咨询室争议较大,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65%的学生表示,心理咨询室的作用不够明显甚至是毫无作用,近53%的学生不太愿意甚至是根本不想进学校心理咨询室寻求有关缓解考试焦虑方面的帮助.学校心理咨询室在学生中接受的比例不太理想,可见,在缓解高中物理考试焦虑方面,心理咨询室还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4.2 学校心理咨询室现状的原因分析 仔细分析,我们发现有三个根本原因:

1.学校太过注重学科教育、狠抓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有关.尽管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越来越多的学校注重培养学生更全面的综合素质,但是升学率始终是摆在学校、教师面前的一项硬性指标,考试成绩仍然是教师、学生所看重的.这必然导致学生过分看重考试成绩而形成考试焦虑,学校的一再忽视,不仅使得学生的考试焦虑没有得到必要的缓解,而且使得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形同虚设.

2.学校心理咨询室在国内刚刚起步,可借鉴的国内经验不多,处于摸索阶段.尽管学校心理咨询室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经验,但在国内却只有几年的时间,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心理咨询室都不够成熟.

3.现在心理咨询基本上都处在有事找心理咨询,很少有心理咨询室的教师主动去咨询心理.

4.3 提高心理咨询室在调节学生考试焦虑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229

草塔中学优秀课题成果集

这里我们提供一种较为可行的模式.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如果能应用于学校心理辅导活动中,那么将产生积极的作用.首先,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是Bandura在1986年提出的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影响自己的事件的自我控制能力的自我知觉.自我效能感不仅是对未来行动的事先预估,而且,它直接影响到个体在执行这一活动时心理因素的功能发挥,从而构成决定人类行为的一种内部原因.自我效能感引导个体挑战困难任务(1981年由Bandura&Schunk提出的),付出更多努力完成任务(1983年由Salomon提出),坚持性与调节能力更强(1992年由Zimmerman,Bandure&Maninez—Pons提出), 并使用更多有效策略(1990年由Pintrich&EdCroot提出).做出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行为以及行动的持续时间.对自我效能的判断,部分地决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主要包括:1.行为选择.日常生活中,人们时时处处都需要定着人们对活动和特定社会环境的选择.人们倾向于回避那些他们认为超过其能力所及的任务,而愿意承担并执行那些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干的事.在行动中,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培养积极的承诺,并促进能力的发展.2.面对困难的毅力.自我效能感越强,其努力越具有力度,越能坚持下去.当被困难缠绕时,那些对其能力怀疑的人会松懈或完全放弃.3.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与环境作用时,会过多想到个人不足并将潜在的困难看得比实际上更严重.这种思想会产生心理压力,使其将更多注意力转向可能的失败和不利的结果,而不是如何有效地运用其能力实现目标.有充分自我效能感的人将注意力和努力集中于情境的要求上,并被障碍激发出更大的努力.[11]—[13]

目前在教育领域,对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广泛.其中主要有:1.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2.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3.教师教学自我效能感的研究,4.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5.写作自我效能感的研究,6.计算机与网络自我效能感的研究,7.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8.数学自我效能感研究,9.自我效能感与语言教学的相关研究,10.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14]

同样,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学校心理辅导也具有重要意义:自我效能感理论为学校心理辅导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是学校心理辅导主体性教育思想的体现;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达成发展性心理辅导目标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与评价标准之一.

230

草塔中学优秀课题成果集

学校在开展学校心理咨询活动是要注意教育、教学理念的一些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尽管我国教育界一直倡导“学生不仅是教育的接受者,也是教育的参与者”,但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在教育观念上滞后,在师生关系上,仍然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性,没能很好地找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结合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仍然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同样,受强调集体主义和整体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学校心理辅导,尤其是团体心理辅导更易接受团体动力学原理,群体心理学等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心理辅导实践活动,而忽视对个体主观性理论的运用.自我效能感模式反映高度内控和高度内在责任感的世界观,强调主体能动性对行为的直接控制.它通过行为选择思维、动机和心身反应等中介过程实现主体能动作用,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感机制在人的能动作用中处于核心地位(Bandua,1986).因此,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能从主体性教育的思路实践学校心理辅导活动.

在改变学校教育理念的同时就要求学校把正确的考试观、成绩观引入其中,不能唯成绩论.定期或不定期地在学生中开展讲座,教给学生缓解考试焦虑常用的一些方法,并且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及时与学校取得帮助.注意教学生树立起“我能行”的考试心理,带着自信去面对考试,并且要培养不怕困难、遇事镇定的性格,在考试时带着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即使遇到不理想的成绩时也不灰心丧气,这样才能尽量减少考试焦虑对学生身心的伤害,提高心理咨询室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只有把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搞好,那么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才会明显,其缓解学生考试焦虑方面的作用才会发挥得及时有效.

5.结束语

高中学生的考试焦虑情况并不乐观,过度及中度考试焦虑人群较为庞大.鉴于此,本次调查针对高中考试焦虑,特别是物理考试焦虑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且分析其成因和危害,分不同情形给出了较有针对性的建议.另外对于进年来在各校开展的心理咨询室的作用进行了调查,对其更好地开展心理辅导教育,特别是在缓解考试焦虑方面提出了建议.

231

草塔中学优秀课题成果集

参考文献

1 郑日昌《中学生心理咨询》[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 2 关树文编《应用教育心理学》[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 3 班华著《心育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

4 陈中永《心理教育学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三期教育增刊

5 郑日昌等编《考试焦虑的诊断与治疗》[M],黑龙江科学术出版社1990年版

6 杨骏等《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Vol.10(4),162-163

7 王志蓉编《不同时段下高中生考试焦虑与考试成败归因的关系研究》[M] 8 刘庆海编《制服“拦路虎”—克服“考试焦虑”的招法》[J] 9 李合英《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身心机制及调适研究》[J],2004年5月

10 葛明贵等《考试焦虑与智力水平、人格类型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年第三期

11 苏丹《自我效能感对普通话测试影响的因素研究》[J],2004年4月

12 潘晓莉、甘晓伟《重点高中毕业班学生心理状态调查》[J],四川心理科学,1998年第一期

13 凌文辁《关于“测验焦虑”研究》[J],心理学动态,第2期

14 彭厚鹏《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2004年4月 15 王志蓉《不同时段下高中生考试焦虑与考试成败归因的关系研究》[J],2000年4月

16 田宝《高中生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绩的模式和对策研究》,2001年5月 17 班华《对设置心理教育课程的认识与设想》[J],《教育专题研究》月刊1994年第一期

18 陈中永《论心理教育研究的社会意义》[J],《心理学动态》1992年第1期

19 American physics teacher[M]

232

草塔中学优秀课题成果集

20 Bandura.A.(1996).multifaceted impact of self-efficacy beliefs on academic fuctioning.Chilk Development,67:1206-1222[J]

21 Bandura.A &Cervone.D.Self-evaluative and self-efficacy mechanisms governing the motivational effects of goal systems.Journal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3.45:1017-1028[J]

22 Kruger L J.Social support and self-efficacy in problem solving among tercher assistance teams and school staff.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7,90(3):1-168[J]

23 Teachering physics with a smile[J] 24 Teachers ease kids’test-taking anxious[J]

233

草塔中学优秀课题成果集

附表

关于高中学生物理考试焦虑的调查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了解大家对于考试的看法和感受,我们特别设计了这一调查问卷.请仔细阅读问卷中的每个句子,并判断它是否符合你的情况,然后在句子后相应的一个数字上打钩,请注意每个数字所代表的含义:1代表“非常符合”,2代表“基本符合”,3代表“说不清”,4 代表“基本不符”,5代表“非常不符”.你的回答没有对错之分,真实的答案就是最好的答案.谢谢你们的合作!

非 基 基 非 常 本 说 本 常 符 符 不 不 不 合 合 清 符 符

1.考试前我有不安和烦闷的感觉 1 2 3 4 5 2.面临考试,我睡眠质量不高 1 2 3 4 5 3.如果我失败或做得不好该多么可怕 1 2 3 4 5 4.考试前一刻我身体不能放松 1 2 3 4 5 5.考试使我对能否实现自己的目标产生了怀疑 1 2 3 4 5 6.每当进行重要考试时,我都感到不战自败 1 2 3 4 5 7.物理考试临场发挥有随机性 1 2 3 4 5 8.物理考试时经常有一些容易题由于恐慌而失分 1 2 3 4 5 9.物理考试时经常会忘记一些基本公式 1 2 3 4 5 10.考试时我发现自己的手指在哆嗦或双腿在打颤 1 2 3 4 5 11.考试时我有想摔坏东西或破坏东西的行为 1 2 3 4 5 12.如果考糟了,我会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1 2 3 4 5 13.我觉得我不能有效的利用考试时间 1 2 3 4 5 14.考试成绩直接关系到我的前途和命运 1 2 3 4 5 15.在考试中,不能流畅思考 1 2 3 4 5

234

草塔中学优秀课题成果集

16.遇到做不出的题时,我心理上害怕的要命,影响发挥 1 2 3 4 5 17.因为考试我是多么紧张多么不快乐 1 2 3 4 5 18.考试时,我真有想退出考试的想法 1 2 3 4 5 19.学校心理咨询室对缓解考试焦虑起很大作用 1 2 3 4 5 20.考前很想去学校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1 2 3 4 5

235

草塔中学优秀课题成果集

附:

《高中学生物理考试焦虑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研究方案

1、 本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教育具有双重价值,即为社会发展服务和为人的发展服务。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是通过培养人而实现的。因此教育的直接价值是培养人。教育、培养人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从教育人的过程和方法上来讲,教育评价是非常主要的一个环节。考试作为教育评价和测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我国具有悠久(606年)的历史,既使是现在,在整个学校教育和升学、就业等方面考试仍普遍被采用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考试,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多种功能,如激励功能,评定功能、选拔功能和导向功能等等,它也有其不尽人意的地方。考试作为一种手段,在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中做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考试时,学生或多或少总会表现出一定的考试焦虑,已经成为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桎酷。考试的消极影响,既有其固有特点的原因,也有人为误用或滥用的原因。考生在考试前和考试中产生焦虑的现象是较为普遍的表现为怀疑自己的能力,忧虑、紧张.失望、不安、行动刻板。适当的考试焦虑能使考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较好的水平,但是针对许多考生的过度考试焦虑既影响了健康,又影响了其发挥。研究本课题既有利于了解考试焦虑,特别是高中物理考试焦虑的特点,又有利于找出问题的症结,根据其特性,提出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为考生在考试时提供帮助。

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揭示教育过程和心理发展的关系,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受教育者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心理的个别差异,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者应有的心理品质等。教师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学科教学心理学研究语文、算术等课程的内容和教法,也属于教育心理学的范围。德育心理学研究儿童道德动机、道德判断的形成过程,探讨培养优秀道德品质、正确信念和理想的有效途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革和人材培养的重大任务。近年来,中国心理学工作者进行的一些教学改革实验,如语文和数学的自学辅导教学法等,对于教学实践具有积极的作用。

236

草塔中学优秀课题成果集

而考试心态中考试焦虑占了极大一部分。焦虑(anxiety)是一种情绪,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成的情绪状态。与其他情绪一样,焦虑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界定:从刺激的角度看, 焦虑的刺激是有形或无形的、主观或客观的生存压力(生存压力是指阻碍实现其身心需要的各种因素);从认识的角度看,焦虑反映了主体对生存压力的认识或感受,反映了一种基本的人生观;从体验的角度看,焦虑通常是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安;从生理的角度看,焦虑状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外显行为的角度看,焦虑状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手足无措。

人一来到世间,就会面临生存压力。生存压力的存在方式,决定着焦虑的发生发展:生存压力的持续和波动性,决定了焦虑的两种基本类型:即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和特质焦虑(trait anxiety)。状态焦虑是由某一阶段出现的强烈的生存压力所导致的阶段性的情绪体验。特质焦虑是由持续终身的生存压力所导致的持续终身的情绪体验。

考试焦虑既受特质焦虑的影响,更表现为一种状态焦虑,它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认识评价、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境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含有认知、生理,行为三种基本成分,考试焦虑对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发挥有重要影响,适度的考试焦虑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过度考试焦虑一般会分散学生注意力,瓦解思维过程,使4能力难以正常发挥,对学习成绩产生消极影响,同时还会对身心健康产生危害。

关于考试焦虑的研究在欧美30年代就已经活跃地开展起来。1938年,Brown编制的“测验焦虑的问卷”发表,是一份具有重要意义和开创性的问卷。迄今,国外关于考试焦虑研究主要涉及考试焦虑的测试和分析,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过程和机制,跨文化比较研究,考试焦虑的治疗等方面(参自何克,1999)。不过,由于欧美国家中等教育的考试竞争并不激烈,专门针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研究很少见到。

近20年来,我国关于焦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的考试焦虑方面(宋维贞等,1987;李寿欣、庄捷、李德亮,1999;程念阻等,1996)。对中小学生来说,焦虑主要是由于考试引起的,在我国现有的应试教育状态下,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势必提高考试的难度和强度,使升学和考试成为学生面临的最大任务和挑战,

237

草塔中学优秀课题成果集

因此,过度的考试焦虑已成为中小学生的最突出的心理问题之一(杨理荣、张宏友,1999;张晓泳,1998;葛明贵,1995;楼玮群、齐铱,2000;潘晓莉,甘晓伟,1998)。

3、课题研究内容及目标:

课题主要从两个大方面来研究。第一是对考试焦虑的分析研究考试焦虑在学生考试中普遍存在,问卷调查将从学生中考试焦虑的多种表现入手,了解学生考试焦虑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程度,以及不同的考试焦虑形式给学生带来的身心及学习成绩上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所掌握资料的学习,陈述考试焦虑在应试过程中的普遍性,及其的身心,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各种影响。第二就是对考试焦虑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法,适度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可以从一定的运动按摩手法及心理输导等方面加以引导。

4、 初期研究成果: 4.1、考试前的心态

1. 学得好, 准备好, 信心足。这部分同学学习基础扎实, 平时学习一贯认真刻苦, 肯下功夫。听课专心、得法, 作业具有性、创造性, 平日提问、小测验的成绩出色, 对每门功课都能很好地理解、接受, 无偏科现象。考前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 做到有备无患。加之心理素质好, 对考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2. 学得好, 准备好, 信心不足。有的同学以前学习不太好, 本学期下了很大功夫, 流了比别人多得多的汗水, 或者是改变了学习方法。但不知自己学的到底怎么样。他们心理素质差些, 心理负担重点。虽然经过了考前的认真准备, 总怕付出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对考出好成绩缺乏信心。

3. 学习较差, 准备较好, 信心不足。这一类同学平时能吃苦, 但因基础差或智力差, 一些内容, 甚至习题可以背出来, 却不善灵活运用, 虽考前投入大量精力复习, 即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分不清重点。他们害怕应付灵活多变的理解性、应用类的试题, 对考出好成绩没有信心。

4. 学习差, 准备差, 无信心。这类同学可分为两种: 一是入学成绩太低, 跟不上课, 多次补考。学习十分吃力, 复习时也理不出头绪, 对考试无信心, 心理素质特差。但往往还持有侥幸的心理, 希望自己能幸运地通过考试, 争个及格就行, 不敢有更高奢求。另外一种同学, 入学成绩并不差, 而是产生船到

238

草塔中学优秀课题成果集

码头车到站、捧上有饭的碗不再拼命干的错误思想。能玩一天是一天, 能乐一时算一时, 得过且过。 4.2、考试中的心态

1. 考题会做, 审题仔细, 心情愉快。这部分同学平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又做了大量难度较大、范围较广的习题, 考试前胸有成竹。拿到试卷, 大体看一遍, 认为题目不难, 以前做过类似的题甚至是原题, 心情也就放松下来, 按题目要求, 游刃有余地做答试卷。

2. 考题会做, 审题马虎, 答卷毛糙。这部分同学拿到试卷后, 大体浏览一遍, 试题似曾相识, 没有经过慎密推敲, 就落笔答题。有的把很简单的数字算错了, 有的草稿上算得对试卷上却抄错了, 有的看错了题, 得出错误的答案。不及格的现象在这类考生中时有发生。

3. 考题复杂, 心神慌乱, 丧失信心。这部分同学拿到试卷后, 大体一过目, 发现有的题型自己以前没有见过或难度较大, 或根本没复习过所考内容, 心情立刻紧张起来, 忙了手脚慌了神, 会的也安不下心去做好, 甚至丧失了考试信心。这些学生中有些学习还是不错的, 按常规完全可以通过考试。但是, 就是因为心理素质差, 本来会的也做错, 能及格的也不及格, 非常可惜。

4. 应付考试, 心神不宁, 破罐破摔。少数考生, 平时就拿学习为儿戏, 成绩很差, 一看考卷, 基本都不会做, 就产生了破罐破摔的想法和做法: 有的不顾考场纪律东张西望,妄想瞅别人一眼, 抄别人的答案或者传纸条, 企图让别人提供答案。当监考老师批评时, 竟毫无羞愧之色; 有的如坐针毡, 歪头扭腰, 抓耳挠腮, 不知所措; 有的在草纸上描大字、胡写乱画。 5、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时间 2008.1-2008.3 阶段任务 学习有关高中物理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及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解高中物理考试焦虑的知识。 大量查阅考试焦虑,特别是高中物理考试焦虑方面的文献资料,初步了解课题所涉及的教育心理学领域,并完成研究方案。 设计问卷调查表格,调查、收集数据并记录。 在暑期访问相关专家、找学生谈话,记录整理数据 人员分工 全体课题组成员 2008.3-2008.5 黄国超等 2008.5-2008.7 2008.7-2008.9 何燕君、黄国超等 周革军、黄国超等 239

草塔中学优秀课题成果集

2008.9-2008.12 相关材料的汇总,写出“高中物理考试焦虑调张铝民、黄国超等 查报告”,分析现状。 2009.12-2009.3 分析“高中物理考试焦虑调查报告”,归纳成张铝民、黄国超等 因,并得出相关应挫。完成高中物理考试焦虑应挫方案。 2009.3--2009.4 论文汇总、撰稿、改稿、审核。 赵智朵、黄国超等 6、参考文献:

① 班华.对设置心理教育课程的认识与设想[J].教育专题研究月刊,1994年第1期.

② 陈中永.论心理教育研究的社会意义[J].心理学动态,1992年第1期 ③ 陈中永.心理教育学论[M].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三期教育增刊.

④ 班华著.心育论[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

⑤ 郑日昌等编:考试焦虑的诊断与治疗[M].黑龙江科学术出版社,1990年. ⑥ 关树文编.应用教育心理学[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

2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