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商品的特点是( )。
1.
在买卖时的强迫性的
2.它是按时间买卖的
3.它的价值决定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 4.它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 5.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答案为:2 3 5
2:
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内容是( )。
1.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2.
劳动者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
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4.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5.
劳动着社会交往所需要的费用 答案为:2 3 4
3:
资本循环是( )。
1.
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不同资本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增值,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2.
资本运动的形式
3.
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三种循环的统一
4.
生产过程
答案为:1 2 3 4
4:
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变动趋势是(
1.
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质量日益提高
2.
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数量迅速增加
3.
第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4.
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
5.
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 答案为:1 3 5
5:
宏观的具体目标包括( )。
1.
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2.抑制通货膨胀 3.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 4.
宏观经济稳定增长
)。5.国际收支平衡 答案为:1 2 3 4
6:
资本主义地租是( )。
1.
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2.
相当于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3.
借贷资本的借用,使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发生分立
4.
利息和企业利润的来源是相同的
5.
利息率的高低与平均利润率的高低直接相关 答案为:3 4 5
7:
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主要包括( )。
1.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2.社会主义劳动群众具体所有制 3. 个体所有制
4.私营企业所有制 5. 外资企业所有制 答案为:1 2 3 4 5
8: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须( )。
1.
反对平均主义、合理拉开距离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3.
防止差距悬殊和社会收入分配不公
4.劳动者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5.
允许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答案为:1 3 5
9:
再简单价值形式中,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具有以下特征:(
1.
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3.
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4.复杂劳动成为简单劳动的表现形式 答案为:1 2 3
10:
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承包农户收入包括( )。
1.
)。
按劳分配收入
2.农户使用的土地、自然资源条件不同带来的收入 3. 农户投资收入
4.经营收入 5.劳动力价值收入 答案为:1 2 3 4 5
11:
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
1. 完整性
2.交错性 3.开放性 4.核心性 5.联系性 答案为:1 3 5
12:
在“1只羊=2把斧子”的等式中,( )。
1.
绵羊的价值在斧子的商品体上相对地表现出来
2.
绵羊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3.
绵羊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4.
斧子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答案为:1 2 3
13:
决定和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
1.
增加生产中的劳动量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
节约使用生产资料
4. 提高价格水平 5. 提高利润率 答案为:1 2 3
14:
商品的价格( )。
1.
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比
2.与市场供求关系密切相关 3.
必须与商品的价值保持一致
4.与货币价值量的变动成反 答案为:1 2 4
15:
人类社会要进行生产必须具备的简单条件是(
1.
)。
货币
2.人的劳动 3.劳动管理 4. 劳动资料 5.劳动对象 答案为:2 4 5
16:
超额剩余价值( )。
1.
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
2.
是个别企业采用新技术产生的
3.
当新技术普及后就消失
4.采用更新技术的企业还会获得 5.是暂时的 答案为:1 2 3 4 5
17:
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 )。
1.
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2.
竞争的手段有政治上的力量
3. 竞争更为激烈
4.
竞争的破坏性更大
5.
竞争的范围除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 答案为:1 2 3 4 5
18:
抽象劳动是( )。
1.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2.形成商品的价值 3.
反映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
4.劳动社会属性 5.
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 答案为:1 2 3 4 5
19:
商业利润( )。
1.
是买卖过程中产生的
2.
是生产过程中产业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3.
数量上等于平均利润
4.
存在的情况下,生产价格就等于成本价格加产业利润与商业利润之和
5.
通过购销价格差额实现的 答案为:2 3 4 5
20:
世界市场分( )。
1.
世界商品市场
2.世界劳务市场 3.世界贸易市场 4. 世界金融市场
5. 南北半球市场 答案为:1 2 4
21:
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加强环境保护应该( )。
1. 增强环境意识
2.强化污染公害治理 3.改善生态环境 4.
重视环境污染预防
5.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 答案为:1 2 3 4 5
22:
货币的起源是( )。
1.
商品交换自发产生的
2.价值形式和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 3.
强制规定的
4.贵金属天然居有货币属性 答案为:1 2
23: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
1.
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2.是社会主义区别于一切剥削制度的根本标志 3.
决定了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4.决定了劳动者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5.
是实现按劳分配的基本条件 答案为:1 2 3 4 5
24:
市场之所以能发挥调节作用是因为( )。
1. 市场可以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
2.市场能调节各个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 3.
市场调节存在着盲目性
4.市场竞争造成了市场主体间的优胜劣汰 5.
市场可以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实现产需的链接 答案为:2 4
25:
宏观的一般目标包括( )。
1. 经济增长
2.结构优化 3. 总量平衡 4. 充分就业 5.国际收支平衡 答案为:1 2 3 4 5
1:银行垄断行程后,银行的作用发生了根本变化,即银行(1.直接参与生产过程 2.信用中介职能得到削弱
3.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统治者 4.由分业经营转向专业经营
)。
2:依靠法制力量,通过经济主体和司法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目标的手段叫( )。
1.计划手段 2.经济手段 3.法律手段 4.行政手段
3: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性质决定于( )。
1.生产技术水平 2.生产的社会化程度
3.居于支配地位的所有制的性质 4.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4:战后资本国际化的主要特点是( )。
1.商业资本国际化 2.产业资本国际化 3.货币资本国际化 4.资本输出
5:资本家垫支在机器设备上的资本属于固定资本,是因为这部分资本的( )。
1.物质形态是始终不变的 2.价值是固定不变的
3.物质形态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4.价值是逐渐转移的
6: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手段叫( )。
1.计划手段 2.经济手段 3.法律手段 4.行政手段
7: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是( )。
1.二者是既统一又矛盾的 2.二者是完全一致的
3.二者是截然对立的,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4.二者没是有关系的两个概念
8: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
1.物质资料生产
2.生产力 3.生产关系 4.经济基础
9:社会主义制度产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
1.在旧制度内部自发产生的 2.必须经过工人阶级的斗争 3.通过全民公决产生的
4.各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道路是相同的
10: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公式是( )。
1.G?W„P„W'?G' 2.P„W'?G'•G?W„P 3.W'?G'•G?W„P„W'
4.G?W„P„W'?G'•G?W„P„W'?G'
11: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经常是通过( )。
1.价格高于价值发生作用的 2.价格低于价值发生作用
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发生作用的 4.价格与价值始终一致发生作用的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统治的发展表现在( )。
1.托拉斯和康采恩的出现 2.金融寡头的统治 3.国际垄断同盟的星期
4.形成跨行业跨部门的混合联合企业
13:中外合营企业属于( )。
1.纯粹资本主义经济 2.社会主义经济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 4.混合所有制经济
14:超额剩余价值是( )。
1.商品的社会价值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 2.商品的社会价值高于商品价值的差额 3.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4.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1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 )。
1.速度、比例、效益的关系 2.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 3.工业、农业、商业的关系 4.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16: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1.I(c+v+m)= I c+II c 2. I(v+m)= II c
3. II(c+v+m)= I(v+m)+II(v+m) 4.I(v+△v+m/x)= II(c+△c)
17:个别企业生产商品劳动时间的缩短意味着( )。
1.商品价值量的减少 2.商品价值量的增多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4.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18:经济学最早出现在( )。
1.原始社会 2.奴隶社会
3.封建社会 4.资本主义社会
19:以直接的市场交换为目的生产的是( )。
1.物质资料生产 2.社会生产 3.商品生产 4.产品生产
20: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内( )。
1.各经济主体用于购买国内市场上物质产品的货币支付能力总和 2.社会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总和
3.全体居民用于购买国内市场上物质产品和服务的货币支付能力 4.各经济主体用于购买国内市场上消费品和服务的货币支付能力
21:按劳分配中所指的劳动是( )。
1.个别劳动 2.具体劳动 3.社会平均劳动 4.复杂劳动
2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随着劳动力的使用或消费( )。
1.只会创造出等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2.能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 3.劳动力的价值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4.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会全部归于消失
23:我国现阶段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经营管理形式主要是( )。
1.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土地租赁经营责任制 3.土地有偿转让制 4.股份制
24: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1.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2.与待售商品总量成正比 3.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4.与物价水平成正比
25: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应该( )。
1.按劳分配是唯一分配原则
2.贯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3.按资分配为唯一分配原则
4.以按劳分配为补充,其他分配方式为主体的原则
1:
固定资本是以下列形态存在的资本( )。
1. 原料
2.机器 3. 燃料 4. 设备 5. 辅助材料 答案为:2 4
2:
垄断利润是( )。
1.
资本家采用新技术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2.
资本家改善劳动组织而获得的超额林润
3.
资本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4.
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5.
靠垄断地位获得的巨额利润
答案为:4 5
3:
商业利润( )。
1.
是买卖过程中产生的
2.
是生产过程中产业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3.
数量上等于平均利润
4.
存在的情况下,生产价格就等于成本价格加产业利润与商业利润之和
5.
通过购销价格差额实现的 答案为:2 3 4 5
4: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整个过程( )。
1.
是在流通领域中进行的
2.
不在流通领域进行
3.
既在流通领域进行,又不在流通领域进行
4.
以流通为媒介,在生产领域中实现价值增值
5.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剩余价值,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剩余价值 答案为:3 5
5:
货币( )。
1.
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
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
是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内在矛盾发展为外部对立的矛盾
4.
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发行的价值符号 答案为:1 2 3
6:
市场之所以能发挥调节作用是因为( )。
1.
市场可以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
2.市场能调节各个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 3.
市场调节存在着盲目性
4.市场竞争造成了市场主体间的优胜劣汰 5.
市场可以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实现产需的链接 答案为:2 4
7:
消费的增长超过生产的增长,必然会( )。
1.
导致消费膨胀
2.影响经济稳定,削弱经济发展的后劲 3.
最终导致人民实际生活水平下降
4.导致整个国民经济丧失后劲 5.
给改革带来严重困难 答案为:1 2 3 4 5
8:
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
1. 完整性
2.交错性 3.开放性 4.核心性 5.联系性 答案为:1 3 5
9:
生产和消费的一般关系是( )。
1.
生产决定消费
2.消费对生产有积极的反作用 3.
生产和消费是辩证统一的
4.
生产和消费都是社会在生产的重要环节
5.
消费决定生产
答案为:1 2 3 4
10:
在价值型式的发展中,一般价值形式是( )。
1.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唯一的、同一的商品上
2.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固定地表现在贵金属上
3.
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4.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答案为:1 4
11:
人类社会要进行生产必须具备的简单条件是( )。
1.
货币
2.人的劳动 3.劳动管理 4. 劳动资料
5.劳动对象 答案为:2 4 5
12:
绝对地租是( )。
1.
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2.
农产品价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
3.
租种劣等地必须缴纳的地租
4.
租种优等地中等地必须缴纳的地租
5.
租种任何等级土地都要缴纳的地租 答案为:2 3 4 5
13:
资本积累是( )。
1.
资本积聚的来源
2.剩余价值的源泉 3.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4.
应付激烈竞争所必须
5.最求更多剩余价值的劳动所推动 答案为:1 2 4 5
14:
资本循环是( )。
1.
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不同资本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增值,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2. 资本运动的形式
3.
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三种循环的统一
4.
生产过程
答案为:1 2 3 4
15:
资本主义在生产的周期包含的阶段一般有( )。
1. 危机
2.停止 3.萧条 4.复苏 5.高涨
答案为:1 2 3 4 5
16:
世界货币的职能有( )。
1. 价值尺度
2.国际支付手段 3.国际购买手段 4. 财富的国际转移
5.世界货币 答案为:1 2 3 4
17:
商品的价格( )。
1.
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比
2.与市场供求关系密切相关 3.
必须与商品的价值保持一致
4.与货币价值量的变动成反 答案为:1 2 4
18:
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是( )。
1.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2.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3.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4.
预付资本数量的大小
5.不变资本节省的程度 答案为:1 2 3 5
19:
世界市场分( )。
1.
世界商品市场
2.世界劳务市场 3.世界贸易市场 4. 世界金融市场
5. 南北半球市场 答案为:1 2 4
20: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须( )。
1.
反对平均主义、合理拉开距离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3.
防止差距悬殊和社会收入分配不公
4.劳动者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5.
允许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答案为:1 3 5
21: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是( )。
1.
在买卖时的强迫性的
2.它是按时间买卖的
3.它的价值决定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 4.它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 5.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答案为:2 3 5
22:
资本主义地租是( )。
1.
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2.
相当于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3.
借贷资本的借用,使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发生分立
4.
利息和企业利润的来源是相同的
5.
利息率的高低与平均利润率的高低直接相关 答案为:3 4 5
23:
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的内涵是指( )。
1.
价格完全市场化
2.
企业是价格形成的主体,商品主要由企业自主定价
3.
国家加强对价格的监督和管理,平抑市场价格
4.
市场是价格形成的主要依据
5.
市场形成的价格信号一定能正确地反应资源的需缺程度 答案为:2 3 4
24:
在“1只羊=2把斧子”的等式中,( )。
1.
绵羊的价值在斧子的商品体上相对地表现出来
2.
绵羊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3.
绵羊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4.
斧子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答案为:1 2 3
25:
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变动趋势是(
1.
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质量日益提高
2.
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数量迅速增加
3.
第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4.
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
5.
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 答案为:1 3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