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 导学案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过程
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在用手一直摸着自己的
喉咙,读一段文字,仔细体会手的感觉。然后停止读,还体会手的感 甲图 乙图 觉,两次一样吗?
2、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 (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2)、人发声靠的是_____的振动;笛子发声靠的_ _的振动;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
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 发生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停止,发声停止。 (3)、扩展:录制声音
怎样保存声音: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 规律去振动 ,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 3、声音的传播:
如右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中,逐渐抽出里面的空气, 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
(1)、该实验的现象是 。 真空罩中的闹钟 (2) 该实验的结论是: 不能传播声音
4、声波:以击鼓为例: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
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空气的疏密部分的传播形成声波 5、介质: (1)、如右图A同学轻敲桌子,B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B同学 (选“能”或 “不能”)听到声音。从这个实验可以得出: 可以传播声音。 (2)、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这是因为 可以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 。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 播声音。通常听到的声是靠 作介质传播的;月球上的宇航员靠 交谈。
6、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 反射 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 。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0.1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 加强,觉声音更响亮。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 米才能产生回声。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等。利用回声测距的原理是 。在室内讲话比旷野里响亮,这是因为
7、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 描述。(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 ,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 看右图的表格小资料的内容可归纳:
(1)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 (选“相同”或“不同”)的; (2)声速的大小与 和 有关; (3)150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
(4)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5)在装水的长钢管的一端敲一下,钢管的另一端的同学听到
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 传来的,最后一次敲击声依次是 传过来的。
8、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 振动 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 声波 的形式传播, 声波 引起 鼓膜 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 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第 1 页 共 8 页
第二章 声现象 导学案
9、骨传导: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如右图 针对性训练
1.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 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 D、真空不能传声。
2.影院放映厅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为了( ) A.防止声音发生振动 B.减弱回声 C.增强回声 D.为了装饰剧场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人能听到回声需要一定的条件. B.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很快
C.只要有物体的振动,人总能听到振动发出的声音 D.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与温度有关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C.真空也能传声 D.听到自己回声的条件是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34米才行。 5.四川芦山县发生地震后,中国救援队第一时间到达灾区抗震救灾,被困在建筑屋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铁管能够向外( ) A、传热 B、传声 C、通风 D、导电 6.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
A.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B.发声体振动的快慢 C.传播声音的介质 D.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7.下列实验中,不能够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是( )
A.把一支短铅笔固定在大钟上,敲响大钟,拿一张纸迅速从笔尖上划过,纸上留下锯齿状的曲线 B.敲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C.在音箱上放一些塑料泡沫,塑料泡沫会随着音乐起舞 D.把敲响的音*接触悬挂着塑料泡沫球,塑料泡沫球被弹起
8.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8题图 第 第9题图 第10题图
9.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 。
10.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那些问题?请你写出一个: 。 10.行军夜宿,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11.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______产生的. 13.小明将手机悬挂在密闭的玻璃瓶中,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打电话呼叫瓶内的手机,你 (能或不能听到瓶内手机的声音,)这说明 。
14.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能随音乐起舞;海豚能随驯兽员的哨声在水中表演节目,这说明声音在 中也可以传播。.隔墙有耳表明 能传声。
15.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____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开。4月2日下午,事故矿井下发现有生命迹象,原来是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 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17.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百米赛跑时,起跑点的声需要约_____s时间才能传给终点计时员.
0
19.超音速飞机每分钟至少飞行的距离是________m.(气温15C)
第 2 页 共 8 页
第二章 声现象 导学案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知道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知道人的听觉频率范围。 重点:知道频率决定音调,振幅决定响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知道振动产生了声音,使我们生活在充满声的世界里,有很多优美的音乐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是什么使音调有高低的不同?又是什么使得不同的乐器演奏的音乐有不同的特点?地震前夕为什么动物有所警觉,而人类却感觉不到振动的到来?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预习 新课学习
知识点一:音调
一、实验一:做课本演示实验,
(1) 用手拨动钢尺时,偏离中心的程度相同,先后两次实验,改变尺子伸出的长。 (2) 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听尺子振动发出的声音。 你的发现:尺子伸出长,尺子振动 (快、慢),听到的声音 (高、低)尺子伸出短,尺子振动 (快、慢),听到的声音 (高、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由此可知,音调高低受物体振动 影响,我们把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 频率,它的单位是 赫兹(HZ),所以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 决定的, 频率 越高,波形越 (“密集”或“稀疏”)音调越高。
实验二:将家中相同的玻璃瓶(类似啤酒瓶)中装入深度不同的水,向瓶中吹气。 (1)听声音,瓶中水多时音调 (高、低)(2)声音是由于 振动动产生的。 (3)向瓶中倒水,听声音,水越多,音调越
实验三:将家中相同的玻璃瓶(类似啤酒瓶)中装入深度不同的水,用木棒敲打玻璃瓶。 (1)听声音,瓶中水多时音调 (高、低) (2)声音是由于 振动动产生的。
管乐器很多,有笛子,葫芦丝等,它们都是靠 (选“空气”或“管”、“弦”)振动发生,它们不 同的音调是通过改变 实现的弦乐器也有很多, 二胡、古筝等,他们的声音是靠 (选“空气” 或“管”、“弦”)振动发生,它们不同的音调是通 过改变 实现的
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的音调: 长短(长的音调 )、粗细(粗的音调 )、 松紧(松的音调 ) 二、超声与次声
1.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耳能听 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 20000HZ。人们把高于
20000 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 HZ的声叫做次声波,它们都统称为不可听声波,因为人耳都听不见。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波;地震、海啸、台风,
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波。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 广 (广、窄)。
2.超声波的波速 可听声波的波速 次声波的波速。(选“>”或“<”、“=”) 3.用相同的瓶子,装上高低不同的水位,对着瓶口吹气,产生的音调由高到低的顺序 为 ;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敲击瓶子产生的音调由高到低为 知识点二:响度
有时需要低声细语,有时需要高声呼喊,那么声音的强弱,也就是响度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实验一:把尺子伸出桌面一定长度,使尺子发声,想办法改变尺子发声的大小。你的发现:当用力大时,尺
第 3 页 共 8 页
第二章 声现象 导学案
子偏离中心的程度就 (大、小),发出声音强度就 (大、小),我们把尺子偏离中心的程度称为振幅,发现振幅越 (大、小)时,声音就越响,也就是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实验二:如右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 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
(1)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
(2)实验现象为:发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 (大、小)时;声音的响度越 (大、小) (3)实验结论为: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声音的响度除与 有关外,还与 有关。用喇叭可以减小声音分散使声音传播更远。 练习:(1)蚊子的叫声和牛的叫声相比, 的响度大, 音调高。
(2)春节文艺晚会上,男低音在放声歌唱,女高音在轻声伴唱, 歌唱时的响度大,这里的男低音和女高音中的“高”“低”指 。
知识点三:音色(观察右图音叉、钢琴、长笛波形图可知) (1)音色,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
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 (2)不同发音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音色也就不同。 用 音色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如: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说没见这人,听声音就知道是谁; B.声纹锁 针对性训练
1.如图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 “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 变乐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2.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个琴键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3.用同样的力弹同一琴的C调音符4和F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4.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是指(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 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则鼓声( )
A.音调越高 B.音色越好 C.响度越大 D.越低沉
6.如图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齿轮是( ) A.上面 B. 中间 C. 下面
7.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
鼓面,观察纸屑跳动
的情况
8.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9.小虹同学是校乐队的小提琴手,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请小虹给同学们演奏了一首曲子,并请同学听粗琴弦与细琴弦发出声音的不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高 B. 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低
第 4 页 共 8 页
第二章 声现象 导学案
C. 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细琴弦的一样高 D.无法比较音调的高低
10.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蜜蜂是采了花粉回来还是出去寻花源,是因为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有不同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不是
11.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男歌手的响度大,女歌手的音调高 B.男歌手的响度大,女歌手的音调低 C.男歌手的音调高,女歌手的响度大 D.他们的响度一样大
12.拿一张硬纸片,把它的一头伸进自行车轮的辐条中间,然后转动车轮,就会听到纸片振动发出的声音。当减慢车轮转速时,你能听到( )
A.音调变高 B.音调变低 C.响度变大 D.响度变小
13.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14.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生是因为琴弦在 ,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15.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 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
16.我们能听到蜜蜂飞来了,却不能听到蝴蝶飞来了,原因是 。
17. 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 发出声音,用的力越大,塑料尺的 越大, 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 18.许多青少年在“变声期”往往感觉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变粗”,这里的“粗”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_发生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9.音乐委员起的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 ,夜晚有一个人在操场上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 ;我们能辨别是数学老师的生音还是语文老师的声音是用 辨别的。
20.用小木槌轻敲与重敲同一锣面时,音调、响度、音色中发生变化的是___ __,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 21.模仿某种物体的声音主要是模仿它的 。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旋钮改变的是声音的 。
22.下面几句话中的“声音”各指的是声音的哪个特征(1)对不起,请您讲话声音高一点 (2)小灵唱歌的声音真好听 (3)电锯发出的声音很尖,很刺耳
23. 用相同的瓶子,装有高低不同的水,对着瓶口吹气,音调最高的是 ; 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敲击瓶子音调最高的是
24.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12345678______产生的;鼓面的______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25.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第三节 声的利用
【教学目标】:
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加强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声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去掉饮料瓶的瓶底,蒙上橡皮膜。将瓶口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摇动,甚至还会被吹灭。你知道为什么吗?如果你想知道上述情境中的道理,《声的利用》会告诉你 二、【进入新课】
1、声与信息的传递:声作为一种波,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 。如 A.听到远处的雷声就知道可能要______;
第 5 页 共 8 页
第二章 声现象 导学案
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声音中发现__________; C.蝙蝠靠发出__________定位;
D.中医“望闻问切”中的__________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E.利用超声波检查(平时所说的做“B超”)可以诊断病情
F.蝙蝠是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的,它所采用的方法叫_______。科学家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____系统,用此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__ _,绘出水下地形图;捕鱼时渔民可以用此系统获得_____。 G.利用地震发出的次声波,确定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2、声与能量的传递: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引起的强烈振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2)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结石。
(3)如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会看到:火焰会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
针对性训练
1.某同学听到校园的钟发出“铛、铛铛”的声音时,就知道上课了。这些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回声可测海底深度,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1m/s,从船底发出向下的声音,经1.2s收到回声,那么海底深度是( )A. 1832.2m B. 3674.4m C. 918.6m D. 1531m
3. 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_____。这说明了_______。要使锣鼓声更响些,可以_____敲,(选填“轻”、“重”或“快”、“慢”) 4.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 C.牙医用超声波洁牙 D.利用声呐测海深
5.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
A.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B.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6.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
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
7.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在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爆炸的内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误,并作出说明? , 。 8.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 9.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10..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作子弹的。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有较强的攻击力。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A.钢板 B.绝缘体 C.真空带 D.有机玻璃
11.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第 6 页 共 8 页
第二章 声现象 导学案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教学目标】: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控制噪声的措施,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教学重点】:控制噪声的措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进入新课, (一)噪声的来源 1、【提出问题】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常来自哪里呢? 2、【实验器材】两玻璃片、铁钉。 将两玻璃片的棱接触后摩擦,让学生听发出 的声音。 波形图如右图
3、这些声音发声时有什么特点呢?再与乐音进行对比。
总结:噪声的振动是无规则的。
4、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是令你心烦意乱的,
总结:妨碍其他人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判断一种声音是不是噪声,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从物理学角度看它的振动规则,如果它的振动是不规则的,那么这种声音就是噪声;二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是否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如果对其他人有影响,则属于噪声
所以噪声的来源很多,
5、举一些生活中产生噪声的例子。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1、将声音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级代表一定的强度。于是就用分 贝作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分贝用符号dB来表示。 2、0 dB是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30~40分贝是较为理想的 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分贝;为保证 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眠噪声不
应超过50 分贝。 3、【危害】 大约有三类:心理效应、生理效应和物理效应 (1)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休息 举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曾用尖锐的噪声来折磨被俘人员, 使他们精神错乱以获取口供。(2)生理效应:出现耳聋、头痛、 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症状,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举例:20世纪50年代,西班牙曾经有80个人自愿做喷气发动机噪声作用的试验对象,结果有28人死亡,其余都得了严重的麻痹症。 (3)物理效应: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 举例:曾有一架飞机,在60米底空只以每小时1100千米的速度飞行时,使地面一座楼房遭到破坏。
所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减小噪声对其他人的危害。
(三)噪声的控制方法 由于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声源→传声介质→人耳,所以控制噪声的方法也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加以控制。
引导学生总结控制噪声的三个方法
1、在发声处控制; 如:无声手就是在发声处减弱噪声
2、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如: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在人耳处控制。 如:工厂用的防噪声的耳罩是在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噪声也能利用,例如,利用噪声可以消除杂草,发电、制冷、除尘等。 针对性训练
1、右图是 的标志。
第 7 页 共 8 页
第二章 声现象 导学案
2.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关闭房间的门窗 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3.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声污染 D.减少大气污染 4.如图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 B C D
5.福州地铁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
A.声源处 B.传播过程中 C.人耳处 D.声源和人耳处 6.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 )
7.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B.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住宅安装双层真空玻璃窗可以减小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8.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在校园周围植树 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9.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1.下列是小明同学观察到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
A.师傅在用切割机械雕刻精美的石雕时,用棉花团塞住耳朵 B.在图书阅览室内,谈笑风生 C.某货车司机为了超车,不断地按喇叭 D.小明的邻居在晚上看球赛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 12.减少噪声主要在消声、吸声和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生活中常见:①在录音室的墙面上贴泡沫材料;②给汽车的排气管加管;③在道路两旁加装玻璃墙.上述例子对应减少噪声的措施分别是:① ;② ;③ . 13.“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14.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是在 处减弱噪声 ;植树造林、修隔声墙是 减弱,用手指堵住耳朵是 减弱。
15.如图所示的是摩托车引擎后安装的消声器的结构图.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 采用 的方法来减弱噪声的。
16.市区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 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9.20的数字, 这个数字的单位是 .
17.如图是两种声波的波形图,其中 图所示的是音叉发出的声音波形图。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