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危重症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危重症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来源:华拓科技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年 第17卷 第33期187

·经验交流·危重症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赵春红,季建红,袁钒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江苏 南通 226001)

摘要:目的 分析危重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有效疏导措施。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180例,按照就诊顺序单双号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施行ICU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施行ICU常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结论 危重症患者常规护理操作中使用心理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不仅能够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预后。关键词:危重症患者;心理干预;生活质量;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781.6+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7.33.153

本文引用格式:赵春红,季建红,袁钒.危重症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3).187-188.

0 引言

ICU是各层医疗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针对病情危重、复杂多变的患者设立的临床科室,将危重症患者集中在医疗机构单独划分出来的区域内治疗,有利于提高救治效率,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擅长此方面医务人员工作量[1-2]。在ICU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可因病情、治疗、家庭等原因造成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不仅影响影响患者心理状态,还可降低治疗护理依从度,进而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不利于预后,而且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疗成本[3-5]。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ICU疗区接受治疗的危重症患者90例,施行常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2.1 语言方面护理: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后及时掌握其基础信息,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户口所在地、家庭情况以及经济状况等,判断其能够接受的语言,以耐心、支持性的,或带有一些暗示性的语言向其及家属讲解所患疾病、治疗以及护理相关医学知识,使其做好心理准备。护理人员还应针对患者出现的抑郁、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注意及时疏导,消除其不良情绪,嘱咐其保持良好心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若护患沟通交流期间,时间比较急迫,则语言应简明扼要,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待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

1.2.2 非语言方面护理:非语言方面的护理措施是指通过护理人员的行为、动作、表情以及眼神,给予患者有力支持。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眼神温柔、坚定、不慌张,行为举止稳重沉着,行之有章法,熟练流畅。此外,护理人员应注意对患者隐私及尊严的尊重和爱护,开展护理操作时,需注意患者意愿,通过握手、表情、眼神等信息告知患者对其的支持,获得患者信任,消除其心理压力。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护理人员可通过播放适当音乐,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其痛苦。1.2.3 个性化护理方式:护理人员需加强床边巡视,增加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通过观察对方的语言、行为以及动作,判断其心理状况,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个体化心理护理计划。对待情绪异常激动,或过于恐惧、焦虑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向其讲解疾病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具体步骤,以及临床效果,注意事项等,加深其对疾病等相关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7]。护理人员应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家人的关心关爱。若发现患者情绪消极,出现抑郁、悲观、绝望等严重情绪波动,需多向其介绍成功治疗的病例,促使其建立治疗信心。1.3 观察指标。本次研究中观察指标包括SDS&SAS量表评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选择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χ±s)表示剂量资料,利用率(%)表示计数资料,施行χ2检验及t检验,当P<0.05,数据差异较大,能够获得统计学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ICU科室进行治疗的危重症患者180例,按照就诊单双号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23-70岁,年龄平均(41.25±10.77)岁,ICU时间2-35d,平均时间(22.05±10.32)d;按照疾病类型分析,心功能不全20例,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15例,肺部感染21例,COPD合并呼衰20例,急性严重胰腺炎23例,重度酸中毒5例,肾功不全合并急性肾衰竭15例,车祸、高空坠落等严重外伤38例,高血压危象10例,中毒13例。观察组患者90例,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27-65岁,年龄平均(38.748.58)岁,ICU时间0.5d-33d,平均时间(21.5810.84)d;按照疾病类型分析,心功能不全15例,心衰10例,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18例,肺部感染(包括肺源性脑病)12例,COPD合并呼衰25例,急性严重胰腺炎7例,重度酸中毒13例,肾功不全合并急性肾衰竭13例,车祸、高空坠落等严重外伤30例,高血压危象7例,中毒15例,其他15例。本次研究对象排除标准如下:(1)存在一定精神障碍者;(2)意识障碍者;(3)不愿参与本次研究[6]。对比两组患者一般基础资料,数据差异不大,无法获得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保证病房内环境良好、整洁、安静;(2)持续监控患者生命体征;(3)做好导管护理,预防非计划拔管事件;(4)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失禁性皮炎、褥疮等长时间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5)人员探视时间、次数;(6)护理操作时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以及技术操作要领,并集中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护理操作,注意细节,预防医源性感染;(7)加强病房内巡视,实行弹性工作制,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用医生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尽可能迅速进行针对性治疗。

观察组施行常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进行干预,护理措施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同治疗前相比较:(1)SAS比较,t=50.1795,P=0.0000;(2)SDS比较,t=45.2981,P=0.0000。对照组在护理干预后同护理干预前相比较:(1)SAS比较,t=23.1486,P=0.0000;(2)SDS比较,t=27.0499,P=0.0000。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与对照组及干预前比较相对提高,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投稿邮箱:zuixinyixue@126.com

188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7 Vo1.17 No.33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SAS干预前.47±3.520.15330.8783干预后干预前67.74±3.741.52870.1281SDS干预后45.16±3.2056.48±3.4320.110.0000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n)9090--况进行相应调整,SAS&SDS评分相对于对照组及护理干预前而言明显降低,P<0.05。这说明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而且能够促使依从度上升,促使其积极参与治疗及护理,有利于预后,缩短康复治疗时间。

参考文献

[1] 张维.心理护理干预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影响效果分析[J].大

家健康,2016,10(12):224-225.

[2] 张小英.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1):5149-5150,5156.

[3] 严华.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应用全成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并发症

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49-51.[4] 杨屹珺,景峰,裴桂芹.急诊ICU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人性化护理

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0):125-126.[5] 张无限,刘春新,叶维维.急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0):1315-1316.

[6] 陈福兰.护理干预在危急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6):809-810,813.

[7] 齐敏.关于ICU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

生产业,2016,13(09):45-47.

[8] 刘尚玲.对ICU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

论丛,2015,13(8):111-112.

.55±3.4841.22±2.7168.59±3.72±2.6930.90720.0000tP通常来说,ICU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发展速度迅猛,患者心理处于应急状态,加上对病情当前情况、既往病史、下一步治疗护理操作不理解、不了解,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绝望等情绪,心理压力过大,导致患者消极应对护理操作及治疗,不利于预后。据医学调查显示,约15%的ICU患者存在不良心理状况,如无法集中注意力、抑郁症、意识障碍等,故因给予优质心理护理措施,以消除不良心理状况,及时疏导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8]。

本次研究中选择90例患者施行常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进行干预,通过语言及非语言两方面护理措施,并根据实际情

(上接第178页)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评分比较组别例数(n)非常满意(n,%)满意(n,%)不满意(n,%)总满意率(n,%)对照组9461(.)18(19.15)15(15.96)79(84.04)观察组9470(74.47)22(26.60)2(2.13)92(97.87)P-<0.05<0.05<0.05<0.05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组别例数(n)非常满意(n,%)满意(n,%)不满意(n,%)总满意率(n,%)对照组9461(.)18(19.15)15(15.96)79(84.04)观察组9470(74.47)22(26.60)2(2.13)92(97.87)P-<0.05<0.05<0.05<0.05断提高和改善科室服务的环境、品质和水平,从而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和护理事故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舒适度和满意度[5]。经过临床研究显示,在本次选取的18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实施品管圈活动患者的院内感染率(4.26%)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患者(13.83%),其护理总评分(7.±1.57)和护理满意度(97.87%)也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5.56±1.01,84.04%),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的控制和降低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几率,改善临床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高患者的临床诊疗效果,融洽医患关系,从而更好的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 卢红,崔丽伟.品管圈活动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肛周感染的

发生率[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8):126-127.[2] 金广霞,夏瑞祥,金凤波等.77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

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02):213-216.[3] 刘波,于谨英.品管圈活动降低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PICC感

染[J].护理学杂志,2013,28(15):72-73.[4] 马力,姚秀琦,杨爱英,等.3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院内感染的临

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01):196-197.[5] 张润惠,马丽颖.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PICC

不良事件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04):510-511.

通过集思广益、集体合作,以及灵活的运用QC777手法(品管七大手法),以此来处理和解决在工作中的管理、现场、文化等等各方面出现的课题或问题[3-4]。医院品管护理服务的特点就是通过全体人员(领导、医师、护士)的共同参与,不

(上接第181页)

怀孕的初期阶段应当及时进行人工流产术,并且在怀孕的中期和晚期进行密切监测,对于一些原发性症状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治疗,分娩阶段应事先开通静脉通道[5]。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诱导产后出现的原因包括产妇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分娩损伤、产妇凝血功能障碍这几方面原因,主要诱发产后出血的因素包括分娩次数、分娩方式以及相关妊娠合并症的出现。通过进行研究后我们可发现,注视产前的保健、有效处理生产过程以及提高产后护理等措施,可以积极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的概率。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发现导致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多种、导致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很多,故在实施孕妇宣传,有效

投稿邮箱:zuixinyixue@126.com

孕期管理,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提高对产妇产程监管,助产技术、产后治疗与护理等相关措施后能够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的出现率,具有较大的临床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付大富,马佳佳.严重及难治性产后出血宫腔填塞临床救治疗效回

顾性分析及对策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4,(11):1485-1487.[2] 饶克宇.351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及严重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的建

立[D].大连医科大学,2014.[3] 崔红,陈静,刘彩霞.2001年和2011年产后出血的救治及高危因

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06):532-534.[4] 韩燕,赵崇伟.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救治策略[J].当代医学,

2012,(24):31-33.[5] 钱芳,李广太,黄文英,杨蓉.重度产后出血15例临床救治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33):829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