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论课后练习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浅论课后练习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来源:华拓科技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论课后练习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作者:戴赛金

来源:《内蒙古教育·理论版》2016年第02期

摘 要: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课后练习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但很多教师对于课后练习题还不能以动态发展的视角灵动地处理运用,常常就是拿来主义,照搬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考练习题的使用效度。本文提出课后练习题要拓展延伸,在原始范畴中补充素材;改头换面,在原始类型中变更形式;创设桥梁,在原始要求中铺设平台,改进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拓展延伸;改头换面;创设桥梁;课后练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2D-0083-01 课后练习题是阅读教学效益提升的助推器,这些练习题通过教材编著者的精心设置,不仅能够深入引领学生解读文本,也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指路明灯。如何才能将课后练习题的效能最大化呢?笔者认为,结合教学需要,灵活机动地适度调整,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一、拓展延伸,在原始范畴中补充素材

苏教版教材中的思考练习题种类丰富、题型较好,指向语文的听说读写诸多方面。但也有部分题目在呈现的方式上了学生的认知思维,无法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利于学生拓展性思维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从教材的文本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需要出发,补充必要的认知材料,弥补题型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裂缝,让教材练习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轨。

以《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为例,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目:读抄一组词语,并选用词语描写一段雨景。设置这道题的用意在于引领学生深入体悟文本语言,趁热打铁为学生的语用练习创设平台,但事实上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是第二学期,正值阳光明媚的春季,即便有几场春雨,也是与提供的词组相去甚远。如果直接训练,学生的思维必然会受到较大的。因此,教师在原有词组的基础上,现场补充了诸如“春雨如丝、细雨绵绵、淅淅沥沥”等词语,在丰厚了学生的认知体验和语言积累的基础上,为学生自主化选择提供了有效的语用资源。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死板教条地搬用教材,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对原有题目的修改,将练习题型直接作用于学生意识深处,冲破了原有习题对学生的禁锢,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

二、改头换面,在原始类型中变更形式

教材中的课后思考题,尤其是涉及文本核心价值的问题,基本都是借助疑问句的方式呈现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相同的面孔中丧失了兴趣,减少思维的动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学流程的需要,尝试将课后思考题改头换面,在契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同时,尝试以全新的面孔呈现在学生面前,激活学生的思维,为深入感知文本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时,教师针对课后一道思考题“爱因斯坦究竟是不是伟大的人”,并没有依照疑问句的方式要求学生生硬地进行回答,而是在学生深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补充了爱因斯坦科学成就和故事等资料。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爱因斯坦究竟是不是伟大的人”进行辩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以教材文本以及教师拓展补充的资料为基础,深入阅读形成自己的认知,并从中寻找到论证的依据。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基于教学需要,对教材中的思考题进行改编,形式的变化明显唤醒了学生的内在意识和动力,深入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素养。 三、创设桥梁,在原始要求中铺设平台

广泛深入的积累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策略,更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保障。因此苏教版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都设置了背诵积累、复述练讲等类型的题目,旨在让学生深入感知、体悟文本语言的基础上,尝试将文本中的经典语段积累下来,融入语言体系。但遗憾的是,不少教师似乎并没有洞察教材编者的这一良苦用心,对于这样的题目常常是放在课外,让学生自主练习背诵,在方法指导缺位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认知负担。即便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也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从而使得语言的训练无法得到保障。如果教师能够依托文本语言架设桥梁,就能拓展积累背诵的效益。

例如《珍珠鸟》一文中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小珍珠鸟与作者逐步信任、渐渐接近的过程,值得学生深入积累。而课后练习中也提出了背诵积累的要求。对教师而言,不能将这一任务直接抛给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结合具体的语段,提炼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为学生梳理出前后连贯的逻辑顺序。正是有了这种积累,学生背诵积累也就水到渠成了。

背诵积累的要求是相同的,但实施突进的方式和策略可以完全迥异,这正是所谓的“殊途同归”。因此,教师可以具体分析文本中要求积累语段的特点,准确考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设置科学、合理的拐杖,让学生背诵积累效益不断提升。 四、结束语

课后练习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升阅读教学效益的重要推手。教师不仅要善于运用课后练习,也要形成调整练习、改编练习的意识,这样才能将课后练习的效度最大化,为提升课堂效益奠基。 参考文献:

[1]何若微.如何发挥课后练习的效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8)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王绍平.谈谈语文课后练习的处理[J].石油教育,200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