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人社会福利城乡差异问题探讨
来源:华拓科技网
1 WEN TI TOLl SHI} 第五次人121普 轻人为了事业甚至到外地发展,这样就出现了“空巢老人”家 我 国 老 年 社 人 查数据表明,我国 庭。这种情况城镇比农村严重些,城镇一般只有一个子女,如 6人口已达10岁及其以上老年.3亿,接 果子女 与单位的联系少了,外出打工,真的与邻居的是只剩老人独自交往也减弱了在家了。老年人退休后 黑 1近金国总人口的0.2%,其中城镇为 死于家中而家人不知的现象屡见不鲜。 子女多、亲戚朋友多,并且还有邻居的照顾。这一点不像农村老人 龙 江 9大 1.068%,农村达到 (三)在文化娱乐方面的差距 ,于是“空巢老人” .9% 。据数据分 城镇职工退休之后,单位或社区为老人建立了休闲娱乐 学 析,研 在今后一个很长 场所,如老年活动站、老年中心等,还有的社区为老年人建立 院 的速度。人VI结构的 定,经济条件好的农村投入会大一些,那些欠发达地区情况就 究 时期内我国老龄人 了生 口都将保持高递增 丰富多彩。“老年再就业介绍所”而农村的文化娱乐场所建设视地区的、“婚介所”等,使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发展情况而 学 ,福乡 口 黑 老龄化、口 龙 我国的政治、高龄化,经济、对 不容乐观了: 动;二是在朴实的一是老年人只要自农民眼里,娱乐场所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己的身体条件允许会继续劳地 海 江 社会以及人们的精 方利差 华 即使有心想去也怕别人说闲话。 异 哈 神心理都有重大的尔 影响。如何使更多的 从城乡医疗保障看,在我国城乡卫生投入方面城市占(四)在医疗保障、养老机构方面的差距 滨 老年人享受到更好80%,农村占20%。虽然2003年国家出台了以“大病统筹”为 问 题 探 讨 状况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别。 u1 的社会福利,是国家 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就目前而言,报销的比例较 O00 民生建设的 社会福利体系中占重点,在 后必须到指定医院 低,报销的范围狭窄,开转院手一般小病达不到报销的标准。续而且生病 有十分重要的一、老年人社会 为主,地位。 从养老机构看,目前乡镇建成的集体所有制性质的村镇养老设施以国家兴办的养(敬老院有4敬)万多老院所。 福利城乡差别的主 共收要表现 老年人口的O养61.3万名“五保”老人和少量自费代养老人,仅占农村 ,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不方便。 .72% ̄zl。对于数量庞大的农村老龄人口,养老设 F — ‘』士1.-=I曼j:bI=爿 . }、7’二—r ^± 口 I r1 +,lI-^,I.T — h££ I; 上 有四分之三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我国老年社会福利发展受 到国情、经济,5c化和观念等影响,所以老年社会福利的发展 (一)在物质生活方面的差距 城镇老年多为企业退休人员,在退休后基本上都有 二、老年人社会福利城乡差别的原因 (一)城乡二元经济的长期存在 老年人的社会福利一直都存在城乡二元福利。计划 经济时代开始的农业支持工业发展战略以及城市化发展等, 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农村老人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比如, 国家对城镇人员的社会福利投入较多,而我国农村老年人的 退休金,而且有相当数量的退休人员在退休后再就业,这为他 们的基本生活提供了收入上的保障。同时,城镇社会福利事业 相对较好,福利院和敬老院等为老年人解决了诸如生活照料、 医疗保障服务以及精神上孤独的问题。此外,社会还为老年人 提供了很多特殊的优惠服务措施,如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 社会福利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五保户”制度,其他人员则由家 庭养老。同时,城镇中还存在小商贩、个体经营者等社会群体, 他们大都被排除在老年人社会福利范畴之外,这部分人的养 老保障问题同样也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二)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因素 放公共汽车乘车证和公园免费证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村一些集体经济发达地 区,也依照城镇企业退休制度给老年人发放了退休金,但对于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老年人来说,其福利待遇与城镇老人相比 差距非常明显。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土地资源是一种基 本养老方式,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种养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 老年人的需要。而由国家和集体组织实施的对“三无”老人实 行的基本社会救济制度,针对的只是一部分人。 (二)在精神生活方面的差距 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都需要子女的陪 千百年来,“养儿防老”一直是农民的神精支柱,“家庭养 老”观念在农民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人们普遍认为,进养老院 的是没有儿女的“五保户”,觉得让老人进养老院是子女不孝 顺,而多数老年人也不认为养老院会给他们带来幸福。这说明 家庭养老在农村还是很有市场的,这与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 生产方式有直接的关系。而家庭养老的优点是:1)由有血缘 关系的人照顾老人,老人在情感上也觉得理所当然;2)在熟 悉的环境中养老,对老人的身心是极大的安慰。 (三)经济与市场方面的因素 | 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有的年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老年人社会福利的水平,许多 滗 遴燧主基 亘堂声机关党校学报2010年第5期 【作者简介】吴海华(1985一),女,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研究生 研究方向:应用社会学 、 1 WEN TI TOU SHI 福利的实施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经济发展 水平高,保障标准就高;经济发展水平低,保障标准就低。农村 老年都活到老、干到老。在养老设施的投入上,目前国家 没有放开.而Yl缺乏对村镇养老设施开发建设的激励 措施。再加上农村经济基础、消费水平、市场利润等因素,个人 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在推进老年人福利社会化过程中, 应积极转变职能,将一些可以由社会承担的职能交给社会组 织机构(第三部门)承担。同时,按照社会保险的一般原则扩大 资金渠道和来源,鼓励民间资本投入老年社会事业,实现 财政、参保者个人、企业和集体资金的有机结合,改变过去由 投资者对于村镇养老设施开发建设心存疑虑。 三、对老年人社会福利问题的理论阐释 承担全部社会福利服务成本的状况,做到国家、集体、社 会三方共同承担。对于民间组织开办的福利机构,应给其 社会福利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各个领域。在 了解老人社会福利之前,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社会福利,社会福 利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 (一)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概念 自主经营权,使之面向社会开放。 (二)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障制度 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化,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根 据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国际经验看,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养老 保险制度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建立 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首先要改变过去重城市轻农村 的社会保障,以“覆盖全民”为基本原则,不断缩小城乡社 社会福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表现形式和 特征,且在不同的国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同,福利的 制度安排也不尽相同 。这给社会福利概念的界定带来一定的 困难。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社会福利是隶属于社会保障的一 个较小范畴,是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子制度出现的H。这是对 社会福利的狭义理解,特指社会上那些因贫困、老年、丧失劳 会保障水平的差距。目前,一是要完善和落实城乡一体的基本 生活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建立这三项 制度时,特别要把7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的保障问题重视起 来。二是要注意解决灵活就业人员、失地农民、农民工等边缘 动能力等导致生活困难的社会弱势群体。如果社会福利只是 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时,认为它是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是 可以的,但从“福利”一词能够看出它的意思带有幸福和美满 的含义,加上“社会”两个字,其含义就扩大为社会的和谐安 定,人民的幸福美满。 群体的养老问题,从和制度上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三是 加强老年社会福利立法,对现行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 完善,实现社会福利法制化。 (三)探索符合城乡老年人口经济现状的新型养老方式 家庭养老是我国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一种养老方式,体 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这种养老方式一朝一夕是无 法改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养老可能会发生变化,但它 在心理安慰、精神慰藉等方面是其它养老方式无法取代的,国 家和社会应继续提倡。农村要继续完善家庭养老的方式,在尊 重农村生活习惯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区应先行一步,积极探 对于社会保障,我国学术界大都承认的定义是:为保障民 生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由国家和社会以立法为依据出面举办, 由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对因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 事故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以及有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全体公民提 供的、福利性的物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和事业。由此可以 看出,社会保障是保障民生、促进社会进步,以立法的形式为 依据,覆盖面是全体公民,是带有福利性的一种满足人们基本 需求的保障。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 优抚保障四个方面的内容。 (二)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关系 索适合农村老人的养老方式。 在城市,应探索“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养老方式。近年 来,我国社区事业发展很快,一些社区在为老人提供居家服 务、医疗服务、精神慰藉等方面先行了一步,取得了很好的经 验。今后,还可以在老人“托管”方面进行新的尝试,“托管”类 由上阐释可知,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关系大致体现在 两个方面:其一,社会保障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为 主,是较低层次的保障水平,而社会福利既可以满足社会成员 似于幼儿园的管理方式,应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对于老年人居 家养老问题,有条件的社区可安装远程控制和服务的电 的基本生活需求,又可以使之享受更高层次的满足。所以社会 福利是社会保障的子制度,在当今许多国家和地区也认为这 种关系是比较合理的。其二,社会保障作为一种保障制度,针 对有困难的人群,起着稳定社会的作用。而社会福利是一种民 子呼叫系统,没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定期对老年人进行上rlH ̄. 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和家庭资源解决养老问题。 (责任编辑:原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