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试论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音乐教育

试论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音乐教育

来源:华拓科技网
第29卷第5期 兰州 交通大学学报 V01.29 NO.5 2010年1O月 Journal of Lamhou J iaotong University ()ct.2010 文章编号:1001—4373(2010)05—0175—03 试论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音乐教育 何爱军L (1.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本文从音乐人类学角度将音乐教育中的“音乐”作为“文化中的音乐”或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来界定, 是对原来“音乐”、“唱歌”、“演奏”教育的界定更为完整的人的教育,而非简单的音乐“技术”的教育。 关键词:音乐人类学;视野;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4O一01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生活的不断进步,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渗透到 4.世界音乐的教学应先掌握技术,才能欣赏,之后应能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音乐教育的发展更趋向于“培养全面 比较不同文化的声音,不仅是音色、织体和音阶体系的比较, 发展的人”这一艺术教育教导方面。世界音乐教育(如欧洲 还有不同的社会背景以及音乐作品相互关系的比较。 音乐教育和国际音乐教育)已经趋向于将音乐教育中“音乐” 5.世界音乐的教学也应强调各个文化中作曲家和表演 作为“文化中的音乐”或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来界定,这 家个人的贡献。 显然是对原来的“音乐”、“唱歌”、“演奏”教育的界定为更为 那么音乐人类学对音乐教育的启示是什么呢?那就是 完整的人的教育,而非简单的音乐“技术”的教育。 将音乐教育与人类文化紧密联系起来,这种人类文化是民族 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相交融的一种文化 我们以美国音乐教 一、音乐人类学——对音乐教育的启示 育为例来看一下音乐人类学在其音乐教育中的丰硕成果。 音乐人类学把音乐作为文化来研究,它既研究音乐的 首先,美国有270多个民族,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体现了对 “声音、概念、行为”(梅里亚姆,1964),也研究与此相关的各 社会问题的一种回应,如“种族问题”、“公民权运动”、“睦邻 种文化现象。音乐人类学采用文化人类学的的基本方法进 友好”(首先是与拉美国家的关系)等;其次使美国高等院校 行研究,如整体性观点、实地研究、比较分析、概念发展等。 知识分子及其学术研究对人类多元文化音乐性质和价值的 当今的音乐人类学采用当代人类学的视角,其研究对象包含 确认。他们在比较音乐学、音乐民族学、音乐人类学以及国 从人类生涯开端到目前为止的全部人类社会的音乐行为。 际比较音乐教育等领域学术研究的历史,至少包含了上千名 早在2O纪80年代,“多元文化背景中的音乐教育”这种 学者、教授、博士生对世界上非西方音乐所进行的严肃认真 新概念就已产生了,它的倡导者是英国民族音乐学界的泰 的研究所产生的成果,揭示了人类音乐文化资源的丰富多 斗,已故的约翰・布莱金(John Blacking,1928—1990),他的 彩,促进了发达国家音乐教育中“欧洲音乐中心主义”观念的 基本思想可归纳为: 改变,使音乐教育从单~音乐视野转向全球多元文化音乐的 1.世界音乐的教育有助于扩展学生的听赏范围,使他 视野。其次,美国音乐教育在多元文化人类学的背景中,不 们乐于接受各种不同文化的音乐;可以防止民族狭隘心理和 断发展美国本土音乐文化教育,如美国黑人音乐、爵士音乐 欧洲中心论;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外部还有更大的世界和更 等,他们还不断加强世界文化意识,积极学习世界各国不同 丰富的体验。 音乐文化,为美国的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创了许多 2.世界音乐的教育强调新的艺术体验,从不熟悉的文 新的音乐教育领域。比如,亚伯拉罕.施瓦德龙主张把音乐 化中接受音乐启蒙,因为孩子们往往对熟悉的音乐声熟视无 教学建立在比较美学的基础上;大卫.威廉斯提出“在基本音 睹,不认真对待,这样从巴里佳美兰木琴、非洲克拉琴和印度 乐大纲中选族的、民间的四种方式”;再次,美国音乐教 锡塔尔琴学习音乐,要胜过从英国流行歌曲的电吉他的学 育者以全球性的观点,强调了人与生态学的结合,把人与人 习。 的生存方式这一观点放在了音乐教育中进行思考与理性分 3.世界音乐教学中不应有双重标准,如西方艺术音乐 析,促进了人们对自然界的平衡和宽容以及对合理使用资源 是“严肃的”非西方音乐只是“玩玩的”,所有文化应一律平 有更好的理解,使人们更尊重地球上的其他居住者。学生们 等,在审美价值上无优劣之分。 也可以从其他人身上学会怎样在自己的生活空间中生存。 收稿日期:2010—06—10 作者简介:何爱军(1975一),女,甘肃白银人,硕士生。 】76 兰州 交通大学学报 第29卷 二、音乐教育中要把握的两点内容 1.用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开展音乐教育 三、音乐人类学中关于音乐教育的思考 音乐是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没有一个好的规划的 音乐教育,我们的文化遗产就不能得到保存。我们不仅要强 调音乐在促进个体智力方面的意义,尤其是促进想象力、创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关于音乐人类学的含义,民族音乐文 化是和民族音乐学相对等的两个概念,他们都强调的是音乐 中的民族性。由于民族性是多民族组成的,这些多民族是以 人为群体的,那么,在西方的许多音乐学著作中将“民族音乐 学”称为“音乐人类学”,我们将他们比作“同一树上的两个分 造力和表演的快乐,还要给予他们个体欢愉与舒适,把社会 性的音乐创造群体组织起来,逐渐灌输一些民族文化的价 值,鼓励学生们为他们的自由和个性发展而努力,不断创新 支”。 音乐教育顽固方在民族音乐基础上,民族音乐应在教学 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所有音乐都有其产生的不同文化 背景,这些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最好的 纽带。柯达伊曾反复强调,即使是最好的个人创作也不可能 替代传统。在传统的民间歌曲中,人们数百年的情感永恒的 保存在一个久经锤炼的完美形式中,民间歌曲是培养好的艺 术趣味的学校,因此延长民间歌曲必须成为每个音乐课的一 部分。这不仅是为了练习唱歌,而是为了保持传统的延续。 语言是一个文化的产物,使用语言是一种文化的行为, 而这种行为的支持者就是文化的观念。那么,音乐也是一个 文化的产物,因为音乐往往是带着它的形式而存在的,这种 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和许多其它情形是与生俱来的。生活中 无处不在的音乐,耳濡目染着我们,无论你是自愿的还是被 迫的,我们都将无法回避音乐的存在。就像大多数人在听到 音乐时,或多或少的身体反应和心里反应,有些人喜欢直接 表达,或歌或舞;有些人则在心里享受,体验情感。这些对音 乐的反应,最困难和最重要的是理解和认识这些形态背后的 东西, ̄III就是观念,因为有了一定的观念才有了一定的方式 或途径来实现它所需要的形式。 2.从人性化的角度审视音乐教育 我们从许多新音乐课程标准或艺术课程标准中都可以 看到音乐教育的目标和目的,都是为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和创造性。“一个音乐教师的教学价值追求必将最后落实在 学生身上。 在音乐教育中应以人文关怀为起点,尊重音乐文化的多 样性,满足个性要求。还有在音乐艺术精神与自然、社会、文 化诸因素之间,有一种中介架构——文化心理结构,它以终 极关怀的价值系统与音乐心理、生理、物理、情感等因素凝聚 在一起,构成社会性生物艺术精神之归宿以及艺术精神之核 心。 今天,我们见证了许多关于“素质教育”的成果,比如“人 文”成果。“人文性”、“人文关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 为它从“人”的角度来阐释教育的目的,认为“人”是鲜活的个 体,对其的教育也因该是感情深入的教育,而不应该忽视 “人”的情感,唯理唯论的教育其明白“道理”。音乐教育者应 该拓展“音乐人类学”这块大舞台,在这个的舞台上,音乐教 育是非常公平的,没有行业的偏见,没有性别的偏见,没有年 龄的偏见,也没有种族肤色的偏见。只要你愿意,人人都可 以来表演,人人都会得到一份尊重。 进取。 一 音乐教育者不适合以西方艺术音乐的理论框架产生的 标准来评价某种音乐是“好”是“坏”。我们在谈论作品、作曲 家、演奏家、表演者、艺术家时要措辞严谨,不可以自己的喜 好“偏颇”地评价某一作品如何高于另一作品。因为音乐人 类学的观点是从根本上相信各种音乐都是好的,不应该用是 否喜欢它们来比较它们,而是看它们带来什么社会信息、社 会效应,这种态度才是音乐教育者对待音乐人类学的基础理 念。 我们在应用音乐人类学去研究音乐教育的方面还需做 到更深人细致的思考,比如说所需要的音乐教育价值观预选 是教育的相悖,我们想以作为音乐文化研究的支点作为,而 现实教育中却以音乐作为枷锁 固步自封。用容易理解的话 来说,如果音乐教育不是将音乐放在人以及文化整体发展的 层次来考虑的话,那么,音乐这一学科在课程及教育中就不 能与语、数、理、化的地位平等。这样的话,音乐与语文数学 相比,仅仅是“饭后甜食”或“学校装饰门面”的东西。 因此, 想要消除这种忽视音乐与人及文化的重要关系的观点的不 利影响,建立文化人类学观念的“音乐”教育,就必须加强高 等音乐教育专业师生及音乐教育工作者对音乐人类学的学 习。 四、结语 作为音乐教育者,我们必须担负起对我们来说是新的使 命的责任:让学生对音乐作全面、深入、系统的理解,更可以 说是世界范围的理解。帮助他们分析各种音乐现象,领悟音 乐的真谛;给他们提供理解世界各种音乐文化的背景,有助 于他们很好的理解“他人”的音乐和“自己”的音乐;更应该进 行世界音乐的教学,无限的拓宽我们对音乐与文化的相融相 合。 我们再次审视音乐人类学中的音乐教育,给我们音乐教 育者带来的反思就是音乐教育中的多元文化教育要形成适 合我们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t [1]管建华.音乐人类学导引[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特里斯・M・沃尔克.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M].田林,译.西 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美威廉・M・安德森,帕特里夏・希汉・坎贝尔.音乐教育的 多元文化视野[M].曹水清,刘kong,等译.西安:陕西师范大 第5期 何爱军:试论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音乐教育 1 77 学出版社,2003.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4] 胡德海.教育理念的沉思与言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73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2005. [83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 E53 黄济,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出版社,2003. [63 《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编辑部.音乐教育的国际对话[M].北京 On Music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sic Anthropology HE Ai-jun ’ (1.Music Schoo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2.The Attached Primary cShool to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 ̄hou 730070,CNna) Abstract:This paper defines“music"as“music in different cultures’’or as‘‘a kind of culture,,from the per— spective of music anthropology,which is a more integrated definition of the education of man than the origi— nal educational definitions of“music”.“singing’’and“instrumental performance”instead of simple educa— tion of music“techniques”. Key words:music anthropology;perspective;music education .‘‘L.‘ .‘屯.‘ .‘ILJ .‘ IL .‘lL.‘屯.‘也.‘t .‘‘ .‘ .‘ .‘ .‘‘L L 舢 — ・ (上接第157页) Research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Tuition Standards and the Model Frame LI Xing-dong ,XUE Hua—li (1.School of Mathematics,Physics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2.Science of College,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Abstarct:Higher education tution standards is a major problem in economics of education,From the meth— odological point of view,this paper combs the main reseach conclusions about three fundamental aspects on higher education tution standards,which are the ideal condition of the tuition standards,the real condition of the tuition standards and the analog state of the tuition standards.Finally,based on educational opportu— nitiy equity,the authors frame the analog model of the tuition standards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tuition standards;mode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