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备课设计方案)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备课设计方案)

来源:华拓科技网
单元备课设计方案 单元 学科 版本 语文 部编版 第一单元 年级 册别 1.教材简析 本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编排了《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3首古诗和《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3篇课文,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古诗三首》呈现的是古代诗人眼中美丽的春夏景象;《燕子》一文简笔勾勒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展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荷花》一文细腻地描写了荷花的姿态,把一池荷花描绘成“一大幅活的画”;《昆虫备忘录》则描写了有趣的小昆虫,将昆虫写得情趣盎然。 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二年级下册学习过“读句子,想画面”,三年级上册有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或诗中描绘的景色的练习,都为本单元读文章想画面的训练奠定了基础。《古诗三首》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每首诗描绘的景象;《燕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荷花》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是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是对三年级上册“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的提升,本单元进一步体会、积累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燕子》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朗读并抄写;《荷花》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自己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并与同学交流: “交流平台”进一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关注优美生动的语句。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引导学生借助记录卡写一种植物。《荷花》安排了仿写一种植物,为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作热身,降低了习作难度。 2.单元目标 1.认识28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7个字,会写3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了指定的课文段落。默写《绝句》。 3.能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4.能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 三年级 下册 5.能仿照课文中的片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6.能向同学推荐春游值得去的地方,说清楚好玩之处和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7.在讨论交流时,能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尽量不打断别人。 8.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 9.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10.能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 11.能运用偏旁归类的识字方法认识“援、掷”等9个生字,识记“救援、投掷”等9个词语。 12.能辨析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运用。 13.能仿造例句,写出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14.朗读、背诵《忆江南》,大致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3.单元重点 1.认识28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7个字,会写3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了指定的课文段落。默写《绝句》 3.能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 4.能运用偏旁归类的识字方法认识“援、掷”等9个生字,识记“救援、投掷”等9个词语。 5.能辨析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运用。 6.朗读、背诵《忆江南》,大致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单元难点 1.能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2.能仿照课文中的片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3.能向同学推荐春游值得去的地方,说清楚好玩之处和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4.在讨论交流时,能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尽量不打断别人。 5.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 6.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7.能仿造例句,写出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古诗三首》(一)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学科 版本 语文 部编版 1 古诗三首 年级 三年级 册别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绝句》这首五言绝句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写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如画的景色。“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这两句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色。仅用10个字就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从而调动读者多种感官去感受、体会春天的美好景色。“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集中笔墨具体描写燕子和鸳鸯,这一静一动,生动地表现出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的气氛。 2.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上册有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或诗中描绘的景色的练习,都为本单元读文章想象画面的训练奠定了基础。古诗的学习对于三年级孩子也不陌生,但是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有一定难度,因为诗句里的词学生还理解不了。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和插图进行教学。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绝句》的内容及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 2.学会生字“融”“燕”“鸳鸯”,了解“绝句” 特点。 3.带领学生动用多种感官,了解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体会春天的美好。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了解《绝句》的内容及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学会生字“融”“燕”“鸳鸯”。 学习难点:带领学生动用多种感官,了解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体会春天的美好。 突破方法:利用插图、课件展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习掌握有关知识。 4.教学过程 朗读评价与书面练习评价 评价方式与内容 单元 第一单元 三下 教学环节及预计时间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感受春天的美,回顾所学古诗,为本课的学习创设情境 教师备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春天的图片。 2.结合刚看到的想一想我们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课文或古诗,背出一两句。 1.教师范读古诗《绝句》。 二、朗读引入课文,了解作者 2.解题。结合字典了解“绝句”,是一种古诗体,每首四句。 (补充: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3.介绍作者。《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1.《绝句》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你让学生在读中把字词的读音解决了,初读体会古诗内容。 通过课件出示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感受春天景物的美好。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生字,练习书写生字,让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习能力。 拓展延伸,回忆旧知,感受诗句 了解诗题和作者 三、自读自学,师生交流 是从哪句诗、哪个词看出来的? 2.小声读,动笔画,指名说 3.预设: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 1.理解“迟日江山丽”并指导朗读。 2.理解“春风花草香”并指导朗读。 四、根据学生找到的景物随机学习,学习生字。 3.理解“泥融飞燕子”并指导朗读。 4.理解“沙暖睡鸳鸯”并指导朗读 5.小组讨论生字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再小组代表汇报。 6.生在课堂本上练习写字,师巡视指导。 1.我们还学过哪些《绝句》呢? 2.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前两五、拓展、总结 句描绘的是自然界明丽壮美的大画面,阳描绘的春天的美光明媚,山清水秀,草木茂盛,花香四溢。好景物。 后两句选取了极富春天特点的燕子和鸳鸯,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与自然和谐。多美的诗啊! 3.朗读、背诵古诗。 5.板书设计 1.古诗三首 绝句 迟日 江山 春风 花草 燕子 鸳鸯 6.教学反思与改进

《古诗三首》(二)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学科 版本 语文 部编版 1 古诗三首 年级 三年级 册别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惠崇《春江晚景》所作的一首题画诗,诗歌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全诗用白描的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身临其境。诗中既依托画面所描绘,又融入作者的想象,刻画了一派江南初春的景象。 2.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前一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对描写春天景物的诗句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学会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因此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时,应该会比较顺畅,在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方面还有待学习。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插图、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教学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惠、崇、芦、芽、短”5个生字。 2.理解诗的内容,感受春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的热爱。 3.学会从品读中得到美感,产生愉悦之情,引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 学会生字“惠、崇、芦、芽、短”5个生字。理解诗的内容,感受春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的热爱。 学习难点:“惠、崇”的学习,学会从品读中得到美感,产生愉悦之情,引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突破方法: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熟读诗歌并学会写难写的字。 4.教学过程 朗读评价与书面练习评价 评价方式与内容 单元 第一单元 三下 教学环节及预计时间 师生活动 1.指名背诵《绝句》评议。 设计意图 教师备注 一、复习导入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生读课题。 1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春江晚景》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2.简介诗人苏轼 巩固旧知,过渡到新授。 二、理解题意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1.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同桌互理解题意,了解诗人苏轼。 通过自由朗读,同桌互读,点名读纠正字音,把诗歌读通顺流 三、自由朗读读。 诗歌 2.指名朗读,注意正音。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利。学习学习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四、疏通诗歌大意、品读探究 容。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诗人为什么会写这样的景物呢? 5.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歌的方法。 了什么? 1.朗读白居易《忆江南》。 五、小结、拓展阅读、指导书写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生字的写法及要注意的地方。 3.代表发言。 4.学生在课堂本上练习写生字。 5.板书设计 1.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 拓展延伸,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难写、易写错的生字,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6.教学反思与改进

《古诗三首》(三)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学科 版本 语文 部编版 1 古诗三首 年级 三年级 册别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三衢道中》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描写了梅子成熟时节诗人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展现了浙西山区明媚清丽的风光。 2.学生情况分析:古诗的学习学生已经比较熟悉了,对于学习古诗的方法也有了,所以在学习这首诗时难度应该不大。由于古诗和现代文的一些不同,可能学生在理解诗意方面还是会有一定的难度,所有在授课时会借助多媒体及一些语言辅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插图、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梅、溪、泛、减”4个生字,学习多音字“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三衢道中》并背诵。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学会生字“梅、溪、泛、减”4个生字,学习多音字“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三衢道中》并背诵。 学习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正确书写“溪”“减”两个生字。 突破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朗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小组交流“溪、减”两个字的书写注意事项并汇报再进行练习书写。 朗读评价与书面练习评价 评价方式与内容 单元 第一单元 三下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计时间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备注 1.指名背诵《惠崇春江晚景》。 复习导入,培养2.这首题画诗中,苏轼将画中一、导入新课 的春色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出来。接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同时检测 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古诗。 学生对所学古诗 3.板书课题:三衢道中,学生的掌握情况,进齐读课题。 1.师范读,生边听边圈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生自读,同桌互读。 而导入新课。 通过范读,生自读,互读的方式及断句练习,学习古诗的停顿,熟悉古诗韵律,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熟读,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 通过对诗句中字词句的品读,详细了解诗句的意思,便于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对古诗的理解。充分理解诗意后再回读全诗,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初读古诗 3.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纠正读音。 4.多音字“得”的学习。 5.再读古诗,注意节奏,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作者简介,看注释,理解词语意思。 2.诗人在去“三衢”的路上看 三、了解作者、疏通诗意、品读释疑 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诗人去“三衢”的路上心情的变化如何呢? 4.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5.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学习读写方法。举例说明。 2.练一练。古诗《惠崇春江晚四、一课一练、指导书写生字 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根据这句话你会想到什么景象? 3.出示本课三个生字,生识记并小组交流书写时注意事项。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师巡视指导。 通过学习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合作交流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师:《三衢道中》这是一首纪行对本节课主要内诗,类似于我们原来学习的《山行》,容进行一个全面五、课堂小结 写诗人在三衢道中的所见所感。这首诗描述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山行时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5.板书设计 1.古诗三首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交代了季节和天气情况。 小溪泛尽却山行。——交代了出行路线。 绿阴不减来时路,——描写了归程的景色。 添得黄鹂四五声。——侧面写出诗人游兴高涨。 6.教学反思与改进 的总结,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理解。 《燕子》(一)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学科 版本 语文 部编版 年级 2 燕子 三年级 册别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来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柳之间,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休息,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心热爱之情。 2.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学习课文已经不陌生,本单元的重点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前一课的古诗学习时已经渗透这样的方法,相信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不会天难,本课时主要时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生子中有几个容易写错的字,需要重点指导,还有多音字的学习。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插图、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教学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伶、俐”等10个生字,会规范书写“凑、痕”等12个生字及本文出现的2个多音字。 3.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 会认“伶、俐”等10个生字,会规范书写“凑、痕”等12个生字及本文出现的2个多音字。 学习难点:“凑、拂、聚、偶、倦、痕”的规范书写,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突破方法:利用多媒体呈现,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通过看、听、说、写等形式掌 朗读评价与书面练习评价 评价方式与内容 单元 第一单元 三下 握所学。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计时间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备注 1.歌曲导入:播放《小燕子》 通过孩子们非常2.歌曲中的小燕子时活泼可爱一、趣味导入 的,那么在作者笔下的小燕子是怎样的呢? 熟悉的歌曲导入,既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又吸 3.板书课题:2.燕子 生齐读课引学生兴趣,进题 1.学生自渎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出示课件①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②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二、识字解词,理解字词,指导书写 (2)开展读字游戏。 ①开火车读,再读。 ②小老师领读,齐读。 3.认识本课的主角:燕子。 4.出示认读生字。 5.认读本课多音字。 6.指导书写生字:小组讨论,识字、写字并分享识字方法,书写时该注意的。 7.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写生字。 三、借助语境,理解词语 而导入新课。 第一个环节识字解词,采用多种形式的识字解词方法,结合古文识字加深学生对于生字的记忆;第二个环节生字书写,小组讨论通过找一找、换一换等多种形式了解字的结构,借助动画感受字的行笔顺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1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标注需要解决本课出现的重点理解的词语:吹拂、伶俐、光生字词,理解词 彩夺目、生趣、横掠、荡漾、休憩、意,为理解课文几痕。 1.过渡:现在就让我们把字词宝宝请回课文,一起来读一读,看谁读的最棒,读之前我们先一起去认识一下我们的作者。 2.作者简介 四、初读课3.出示朗读要求:按小节,指打下基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体会作 文、整体感知 名读课文,思考:《燕子》的主要内者的思想感情,容是什么?(这篇课文通过向我们借助填空的形式介绍燕子的外形、增添生趣、飞行、便于学生理解课停憩四个方面,把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光彩夺目生动的描绘了出来。) 师:《燕子》这篇课文分别写了燕子对本节课主要内的外形特点、增添生趣、飞行美、五、课堂小结 停歇美四个方面,通过对燕子的赞美,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5.板书设计 2.燕子 凑 拂 聚 偶 倦 痕 散 杆 6.教学反思与改进 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理解。 文的主要内容。 《燕子》(二)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学科 版本 语文 部编版 2 燕子 年级 三年级 册别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心热爱之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丰富的想象及一些表达方法。 2.学生情况分析: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方面也能更顺利,本节课重点让学生体会燕子的三种形态美,需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通过朗读感受燕子的形态美,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插图、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教学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描写燕子的三种形态美。 3.通过对文中优美词语的理解,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4.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初步培养学生要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描写燕子的三种形态美。 学习难点:通过对文中优美词语的理解,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初步培养学生要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突破方法:利用插图及游戏,再情境中引导学生掌握识字及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朗读评价与书面练习评价 评价方式与内容 单元 第一单元 三下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计时间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备注 1.多媒体出示词语,生齐读。 本节课通过复习上2.你们知道作者是通过哪几方一、复习导入 面来描写燕子的吗?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2.燕子 1.阅读第1自然段(出示第1段填空式)。 2.思考:这段从哪方面来描写燕子?燕子的外形有哪些特点?文二、学习第1.2自然段 中是怎样形容燕子的特点的?“一双剪刀似的尾巴”这句话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3.出示第2自然段让学生填空。 4.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第一句话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 1.过渡:燕子有活泼可爱的外形,生动有趣的小燕子更为春天平添了生机,那么在美丽的春天,小燕子会做什么呢? 三、学习第3.4自然段 2.出示3.4自然段内容,出示阅读小组合作学习要求:这两段是对小燕子的什么描写?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3.小组请代表汇报分享。 4.这段话从哪几个角度描写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体会优美句子所表达的情感,体会燕子三种形态的美。 通过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也思考有关问题,找出燕子的特点了解修辞的作用。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作者对春天美景及燕子的喜爱之情。 节课的字词,进而导入新课。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燕子飞行时的活泼可爱?这段话描写了燕子飞行时的什么特点?你们觉得这段描写突出了什么呢? 5.师小结:多么灵活的小燕子呀,那可爱的小燕子飞累了,它停憩时是怎样的呢?我们赶快来去看看吧。 1.出示第5自然段。 2.思考:文中破折号是什么作通过思考,反馈交流的方式学习本课 四、学习第5用?(解释说明。)这段描写了燕子的表达方法:由近自然段 的什么?这段是从哪里观察燕子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文中最后一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1.《燕子》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五、课堂小结 么?篇课文分别从哪几方面描写了燕子的美?本文采取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5.板书设计 2.燕子 外形 飞行 休憩 由近及远 6.教学反思与改进 及远。初步感受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写法。 用提问的方式回顾本课所学,进一步感受作者笔下燕子的美及对春天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荷花》(一)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学科 版本 语文 部编版 3 荷花 年级 三年级 册别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本文描绘了夏日清晨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及作者欣赏荷花时的美好感受。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清早去公园,被荷花的清香所吸引;第二、三自然段描写了荷花的形状和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写作者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课文先后记叙了作者“闻到清香一观察形状一欣赏姿势一展开想象一回到现实”这一过程,思路非常清晰。 2.学生情况分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和“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已经在前几课的学习中有训练,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因此本课的学习再次巩固问题不大,但是本课出现的一些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的词,需要通过朗读,联系生活进行体验理解,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插图、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1. 认识“挨、蓬、胀”等5个生字,读准 评价方式与内容 单元 第一单元 三下 多音字“挨”,会写“瓣、蓬”等11个字,会写 “荷花、清香”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花瓣儿、花骨朵儿”等儿化词和“莲蓬、衣裳”等轻声词。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 正确书写“瓣、蓬”等11个字,会写“荷花、清香”等18个词语。 学习难点:“瓣、蓬、佛、随、蹈”的正确书写。能读好“花瓣儿、花骨朵儿”等儿化词和“莲蓬、衣裳”等轻声词。 突破方法:利用课件,小组互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小组合作交流书写难写易朗读评价与书面练习评价 错的生字。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计时间 师生活动 1.诗歌导入:出示诗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生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一、导入新课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荷花》 的一篇文章。 3.板书课题:3.荷花。 生齐读课题。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 提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在学生自主学习出生字词; 的基础上进行识本节课通过诗歌导入,吸引学生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教师备注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字解词的学习,二、初读课文,识字解词 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小节写上序号。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出示生字,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通过各种形式的识字解词方式,让学 生字口头组词。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生学会生字新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再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4.借助语境理解词语。“莲花、莲蓬、挨挨挤挤、花骨朵儿、饱胀、随风飘动、翩翩起舞。” 三、小组交1.出示生字,小组长带领全组通过小组合作学 词。 流,指导书写 同学讨论、识记生字。尤其时难写习,突破书写难易错的生字重点讨论,重点分享。 点,学习识字方2.分享讨论结果。 3.师生看课件,注意笔顺。 4.学生当堂练习书写是生字。师巡视指导书写。 1.作者简介。 2.出示学习要求:按小节,指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4.教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五、课堂小结 生字新词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法,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达到学习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同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回顾本堂课所学,提出课后作 回去之后认真写生字,并朗读课文。 业要求。 5.板书设计 3.荷花 瓣 蓬 胀 裂 姿 势 仿 佛 随 蹈 止 6.教学反思与改进

《荷花》(二)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学科 版本 语文 部编版 年级 3 荷花 三年级 册别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作者对语言的运用纯熟自然,用看似普通的词语为读者描绘出美丽的画面。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2.学生情况分析: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基本疏通了课文中的生词的障碍,学生已经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节课主要继续围绕“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和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学生这样的能力还有待训练,再者仿照课文内容描写荷花不同的样子的训练需要重点指导。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插图、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1.能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2.能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 能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学习难点:能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反复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关内容,想象画面,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小组合作讨论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语言的优美;提前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朗读评价与书面练习评价 评价方式与内容 单元 第一单元 三下 喜欢的植物,再引导学生发现第二自然段几个句子上的表达特点,再当堂进行小练笔交流分享点评。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计时间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本节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字词,进而导入新课。既巩固了的生字,又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学习基础。 教师备注 1.出示生字新词,学生开火车读。 2.师:你们知道作者是怎样描写一、复习导入 荷花的吗?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来学习。 3.板书课题:3.荷花 1.过渡:同学们,大家的生字词掌握的非常好。那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我们先来读第一段,并请同学们思考:这段话写出了荷花的什么?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2.出示第2自然段。学生齐读并二、学习第1.2自然段 说说自己读书的感受、全班交流。(采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出示重点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小组合作,这个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荷花的几种姿态?有什么特点?体会“冒”的用法巧妙。 4.仿写: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句子。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出示第3自然段,生自读并思考:为什么说一池大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这画又是谁画的呢?自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分享,充分了解修辞及其作用,体会荷花的各种姿态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及妙处,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通过朗读学习第3自然段,也锻炼学 生的小组合作分再小组交流所学。 1.出示第4自然段,指名读。 2.第4段的4-6句话你的理解是四、学习4.5什么?自己想后再与同桌交流。 自然段 3.师生交流汇报。 4.假如你是荷花,想想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和你说什么? 1.本文分别怎样描写荷花的? 五、课堂总结 2.结构梳理。 享交流能力。 拓展思维,让学生交流思考。体会句子,感受描写的好处,体会景物的美好。锻炼学生想象能力。 回顾课文内容,加深对所学内容的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理解,体会作者表4.布置作业。 5.板书设计 3.荷花 实写:荷花的姿态(刚开时、开展时、未开时) 想象:变成荷花 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6.教学反思与改进 达的情感。

《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学科 版本 语文 部编版 4*昆虫备忘录 年级 三年级 册别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课文由《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4篇短文组成,作者以轻松随意的笔调,描写了昆虫复眼和花大姐、独角仙、蚂蚱的外形、习性、活动等,写得情趣盎然。课文语言很有特点:抓住昆虫的外形特点;动作描写细致贴切,很有画面感;善用拟声词;亲切自然,充满童真童趣。 2.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是略读课文,学生也学习过类似的课文,主要是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发现昆虫的秘密。继续学习用默读的方式学习课文交流分享最感兴趣的部分。初步分析生会出现的问题是能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却不太容易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待训练。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插图、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教学。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录、凡”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最感兴趣内容。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 认识“录、凡”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通过默读,能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突破方法:利用插图、多媒体课件,默读、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计时间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备注 朗读评价与书面练习评价 评价方式与内容 单元 第一单元 三下 1.师: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玩猜谜语游戏。 2.出示“蝴蝶、蜻蜓”谜面,生一、猜谜语导看内容猜谜。 入 3.蝴蝶和蜻蜓都是属于昆虫类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其他的昆虫,板书课题:4.*昆虫。 4.看课题提问。 1.请学生阅读提示,说说阅读提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示的要求。 2.出示自渎课文要求,生读课文。 3.检查读书情况,出示生字,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用简单的话概括出来。课文可以三、品读感悟,了解昆虫 分成几个部分?自学之后再小组交流。 2.师生交流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随机体会文中内容的,了解作者的语言特点及构思目的。 1.课文中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请生说一说,读一读。 四、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2.如果你是课文中一种昆虫,你来向大家介绍自己,你会怎么说? (我长着瓷器似的朱红色的硬翅,上面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小圆点也叫“星”,不能乱点,身上有几颗星与名字是有关系的。我们飞行时很明确学习要求,有目的的进行学习,扫清生字词的障碍。 把关键问题提出,让生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分享,让学生的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先说说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用自己的话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昆虫, 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也练习口语表达能力。 以猜谜语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导入到新课的学习。 优雅,款款地落下,折好黑绸衬裙,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我们有的吃蚜虫,受人类的欢迎,叫我们益虫;还有的喜欢吃马铃薯的嫩叶,被称为害虫。你知道我是谁了吗?) 1.结构梳理。 五、课堂总结 2.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3.作业布置。 5.板书设计 4.*昆虫备忘录 复眼(蜻蜓、苍蝇)→ 花大姐 → 独角仙 → 蚂蚱 6.教学反思与改进 通过结构梳理,再次回顾课文内容。 回想这节课所学。

《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学科 版本 语文 部编版 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 年级 三年级 册别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春游去哪儿玩》为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课,本课主要围绕“春游去哪儿玩”这个话题,要求学生学会说清楚想法和理由,以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表达、倾听,让学生在分析多方观点之后以投票的形式选出春游地点。 2.学生情况分析:本次口语交际在延续二年级交际要求“说清楚,听明白”之外,还提出了“讨论”、“小组合作”等要求,涉及了交际的互动性、全体性等。《春游去哪儿》也对接了古诗三首的春游美景,延续了《燕子》构成了春天美景的要素。对三年级的学生应该有话说,有内容可以参考,有话题可选择。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春游推荐卡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向同学推荐春游值得去的地方,说清楚好玩之处和可以开展的活动。 2.在讨论交流时,能耐心听别人讲完,尽量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多不打断别人的话。 3.鼓励学生树立交际的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且积极参与交际。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能向同学推荐春游值得去的地方,说清楚好玩之处和可以开展的活动。 学习难点:能向同学推荐春游值得去的地方,说清楚好玩之处和可以开展的活动。 突破方法:按照一定顺序,根据思维导图引导。 4.教学过程 向交流、互动的多元化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与内容 单元 第一单元 三下 教学环节及预计时间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创设教师 备注 1.谈话导入。 一、创设情师:寒冬已过,暖春悄悄地来了,脱掉情境,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使学生兴趣浓厚地境,导入新课 厚厚的棉衣,你想去哪儿春游? 2.板书口语交际话题。(春游去哪儿玩) 投入到口语交际的学习中。 1.明确交际任务与方法。 (1)默读教材片段,通过提示语,交流梳理,明确交际任务。 (2)自主完成交际单。 2.借助课文情境图展开教学。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 ①这幅插图描绘的是哪儿的美景? 二、明确要求,练中学“法” ②这里的景色怎么样? ③我们可以在那儿开展什么活动? (2)课件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 (3)全班交流。 ①拿出课前完成的春游推荐卡,说说你推荐同学们春游去哪儿玩,并说明理由。(课件出示要求) ②全班交流。(课件出示评价标准) ③学生交流,生生互评。(课件出示春游推荐卡) 1.交流讨论:先在6人小组里进行推荐,小组讨论让每一三、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利用春游推荐卡,从“说清楚”和“耐心听”位学生都有机会两个方面做出小组评价;再小组讨论,提出本组推荐的地点。(课件出示交际步骤) 2.组内选出一位代表,在组内练习后上推荐,通过小组互评,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练习中习 得学习方法。 台汇报。 交际的目的与要求。 1.全班交流。 (1)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课件出示要求。 课件出示: 说清楚推荐的地点及理由。 开展推荐会调耐心听别人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的话。 动学生参与活四、“春游去(2)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说出自己的想动的积极性,根据投票结果组 哪儿玩”推荐法。 会 (3)全班投票选出最想去春游的地方。 织班级活动,也2.交流注意事项。 使学生的参与(1)去春游前还需要做哪些准备?有哪感更强。 些注意事项? (2)学生相互评议。 (3)自由畅谈。 (4)小结。 5.板书设计 春游去哪儿玩 地点 理由 注意事项 6.教学反思与改进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一)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学科 版本 语文 部编版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年级 三年级 册别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我的植物朋友”,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观察,并借助记录卡,把自己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写下来。通过这次习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明确习作话题。第二部分提出习作的具体要求,并提出写后交流的建议。 2.学生情况分析:习作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本单元的习作:我的植物朋友,对一种植物进行观察,进行描写,对一个事物的描写学生在上册的时候已经学习了一些描写方法,围绕中心意思写一段话,这次的习作要求需要通过制作记录卡把植物朋友写具体,清楚,也要把自己的感受写清楚,这点学生在处理过程中有点难,不能够很好地应对,这需要在课堂上有效指导。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图片、联系实际生活回顾进行教学。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1.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 2.明确习作要求,要有一定的写作顺序,学会列提纲。 3.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 学习难点:明确习作要求,要有一定的写作顺序,学会列提纲。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突破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多种植物,帮助学生制作记录卡,出示范例学会列提纲。 师生互评与书面练习评价 评价方式与内容 单元 第一单元 三下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计时间 师生活动 1.同学们,我们身边有很多植物,那么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这些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植物你们都认识吗?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指名答。依次出示植物图片及设计意图 用图片提问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给人以愉悦的感觉,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 教师备注 对应记录卡。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审题,确定写作对象。 2.学做记录卡。(1)仔细观察:记录卡的组成部分有哪些?指名答。(2)除了以上内容,谁还能增加什么特点吗?指名答。(3)出示记录二、审题,制注意事项。(4)我们知道如何制作作记录卡 记录卡了,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吧。首先要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植物,谁想说说春天开花的植物都有哪些呢?指名答。(5)制作记录卡并与同桌交流。(6)出示示例进行适当地修改。 1.出示p12页下部分内容。重借助记录卡引导学通过出示课本上记录卡示例,让学生发现特点及记录内容,理清学生的思路,以 4种植物为例,制作记录卡,为后文的习作打基础。 进而导入新课。 点读一读,并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生说一说,能理清学2.师:有的同学说,我把记录三、习作点拨 卡上的内容再写一遍,不就是一篇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按顺序、用修辞、写 很好的作文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感受,排除学生不会3.如何避免重复记录卡?以写桃花为例进行习作点拨。 写、不敢写的想法,为实际习作创造了 1.师:大家已有基本思路了,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列提纲的方法,四、学写习作提纲 可以按照写作提纲来写作。出示列提纲的方法。生齐读。 2.出示示例,学写提纲。 3.生写习作提纲并交流汇报。 4.开始习作。 师: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观察植物,制作记录卡,列提纲,形成五、课堂总结 一篇完整的习作。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除了描写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还可以尝一尝,想一想,把我们的想法和感受写出来。 5.板书设计 必要的条件。 通过写作提纲及之前的讲解,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笔能力,进而更好地完成习作。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植物: 样子、颜色、气味…… 记录卡 写作提纲 6.教学反思与改进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二)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学科 版本 语文 部编版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年级 三年级 册别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我的植物朋友”,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观察,并借助记录卡,把自己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写下来。通过这次习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明确习作话题。第二部分提出习作的具体要求,并提出写后交流的建议。 2.学生情况分析:一篇习作完成了,需要的是自主修改和同学交流给出建议,这样才会有习作的提高,成绩较好的在写的过程中就会注意,但是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修改习作对于他们来说师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在课堂上需要引导学生读自己写的,同桌互相交流,把出现的错误指出修改。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同桌交流形式进行教学。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自读习作,进行修改。 2.赏析例文,听取同学的建议,修改习作,师生互评与书面练习评价 展示交流,誊抄习作。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 会自读习作,进行修改。 学习难点:赏析例文,听取同学的建议,修改习作,展示交流,誊抄习作。 突破方法:通过同桌互读,互改的形式让习作完善,例文的赏析让学生更好地修改习作。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计时间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备注 评价方式与内容 单元 第一单元 三下 1.习作互评。 师:大家都把作文写完了,现在请组长随机分配,互相批改评阅,找出优秀的作文分享给大家。上节课我一、交流评价 们列出了写作提纲,大家可以根据提纲评阅。 2.评价交流。 谁想给大家分享一下你手里的作文及你的评价? 1.刚刚同学们的评价大都是从正面进行的,能看到别人优点,值得表扬。老师这里也有一篇作文,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例文) 2.请生读例文,说说好在哪里?二、例文赏析 逐段评析。 3.师点评:这篇习作写了作者去果园观赏桃花,运用比喻、想象的手法生动细致地描写了桃花开放的美丽景象,让人如闻其香,如临其境。桃花真美丽啊! 1.师:根据前面的例文赏析及同桌给出的建议,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三、习作修改 的习作。 2.修改完之后再读,最后誊抄在作文本上。 1.谁想把自己的习作展示给大四、交流展示 家?请多名同学举手投影展示。 2.学生边看展示边说说自己看之利用互评环节,增加学生的自豪感,加强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修改及评价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请引导学生多从正面评价。 出示例文,通过朗读,评析学习文章的语言美及构思精巧,从而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修改好习作。 在让学生根据同桌的建议和自己发现的错误,进行修改习作,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通过这样的交流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欲, 后的感受。 同时也为后进生提供一个可参考的习作范文。 1.师:我们用了两节课的时间学习了如何制作记录卡,如何写习作提师小结让学生也纲,完成了一篇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说说自己的感五、课堂总结 2.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吗? 3.一篇好的习作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去记录,去修改,这样才会让我们的习作水平越来越高。 5.板书设计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交流评价 例文赏析 习作修改 交流展示 6.教学反思与改进 受,从中可以考查学生所学,所要补充的地方。

《语文园地一》(一)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学科 版本 语文 部编版 语文园地 年级 三年级 册别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本次语文园地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月”和“日积月累”。“交流平台”中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从而激发学生讨论交流的欲望,积累语文素材。“识字加油站”学习三组字,第一组字都带有“提手旁”,第二组字都带有“绞丝旁”,第二组字都带有“贝子旁”。“词句段运用”由两项组成:1.辨别三组相似的词语,并在句子中应用;2.照样子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日积月累”学习白居易的一首词——《忆江南》。 2.学生情况分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已经积累了很多优美生动的语句,能说出自己感受,但具体哪里不能形成语言表达。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边读边想象画面,品味其中的意境,细细体会其中的写作技巧。 2.借助“识字加油站”,能根据形旁和声旁掌握形声字,培养识字意识。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边读边想象画面,品味其中的意境,细细体会其中的写作技巧,并能根据形旁和声旁掌握形声字,培养识字意识。 学习难点: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边读边想象画面,品味其中的意境,细细体会其中的写作技巧。 突破方法:借助图片、视频和生活经验等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品读句子,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多向交流、互动的多元化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与内容 单元 第一单元 三下 边读边想象,体会写作技巧应描写细致、使用修饰语、运用修辞手法产生有画面感。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计时间 师生活动 1.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板书标题。 2.交流平台。 (1)课件出示句子。 ①各小组回顾交流学习《燕子》一课所得:你从中仿佛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②小组派代表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例句,发挥设计意图 教师备注 ③围绕课本句子旁的泡泡,教师引自己的想象力,大导学生想象句子的画面之美。 (2)课件出示句子。 一、熟读精思,品析佳句 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调动学生的主①小组交流:你认为这句话好吗?动性。教师根据学好在哪里? ②小组派代表发言。 生的反馈进行引导,关注句子旁的 ③从“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你阅读体会。最后学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句子旁的泡泡,引生运用学到的方导学生体会作者这样写让花骨朵儿更逼法进行个性化分真、生动。 ④带上感情,齐读句子。 (3)课件出示句子。 ①圈画出句子中的动词,结合瓢虫收翅的顺序,体会作者写作条理清晰。 ②讨论瓢虫的动作给了你怎样的感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让瓢虫的形象变得立体起来。 享,强化朗读,提升自学能力。 ③指名读,全班齐读。 (4)拓展分享。 ①与同学交流你最喜欢的语句。 ②学生交流。 ③教师总结。 1.读准字音。 2.归纳整理。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特点,利用偏旁来(1)观察所有的生字,明确这些字识记生字,理解字都是形声字。 二、火眼金睛,归类识字 (2)观察每行字,发现规律。 (3)理解词语意思。 ①看动作猜词语。 ②看图猜词语。 义。通过做动作、借助图片、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形声字的学习方法,最终达到高效识字的目的。让学生通过举例 ③教师补充“贝”的故事,明确贝说明和识字游戏等字底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4)拓展练习。 5.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体味好句子: 描写细致 使用修饰语 修辞手法 有画面感 形声字形旁表义 近义词辨析 6.教学反思与改进 方式,加深对形声字的认识。

《语文园地一》(二)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学科 版本 语文 部编版 语文园地 年级 三年级 册别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本次语文园地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月”和“日积月累”。“交流平台”中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从而激发学生讨论交流的欲望,积累语文素材。“识字加油站”学习三组字,第一组字都带有“提手旁”,第二组字都带有“绞丝旁”,第二组字都带有“贝子旁”。“词句段运用”由两项组成:1.辨别三组相似的词语,并在句子中应用;2.照样子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日积月累”学习白居易的一首词——《忆江南》。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就学习过通过抓特点描写动物,能够较快掌握写作方法。学习诗词中,学生第一次接触“词”,需要教师补充资料了解。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在具体的语境中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运用。 2.依托“词句段运用”,提取写作方法,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3.朗读、背诵《忆江南》,大致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评价方式与内容 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多向交流、互动的多元化评价方式 单元 第一单元 三下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朗读、背诵《忆江南》,大致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学习难点:依托“词句段运用”,提取写作方法,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突破方法:教学时,可以先呈现例句,同桌交流动物的外形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描写动物外形的写法,从而提取写作方法,抓特点进行仿写。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备注 预计时间 1.辨析近义词。 (1)自读句子,观察括号里的词语,谈谈你的发现。 (2)小组交流,比较每组词语的意思,选取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3)小组派代表交流汇报。 (4)教师总结:近义词在句子中并不能互相取代,要结合语境进行适当的选一、品读词句,感悟表达 择。 (5)创设新的语境,巩固练习。 2.句子积累运用。 (1)课件出示例句。 (2)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名读。 (3)生交流这两个例句都是抓住动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4)照样子,写写自己喜欢的或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5)学生汇报、评议。 1.初读词,读正确,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词。 二、品读赏析,积累诗词 (3)教师范读,读出节奏。 (4)指名读词,全班齐读。 2.简要介绍。 (1)介绍词人及创作背景。 (2)介绍“词”的知识:词以前是配曲谱来唱的,相当于现在的歌词。“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词,需要教师进行知识补充,但不要太深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讨论交流,使其大致掌握这首词的意思,增强学 引导学生分析例句的特点,使其掌握描写动物外形的方法。再让学生学以致用,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练写,学生互评,锻炼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江南”就是词牌名,它规定了这首词唱的生学习古诗旋律。词的每一行,字数不等,句子有长词、理解古诗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 3.疏通词的意思。 (1)课件出示学生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2)课件出示注释,小组交流整首词的意思。 (3)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总结。 4.品读感悟。 (1)师:读读这句话,谈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借助插图或视频,体会词人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熟读成诵。 5.板书设计 抓住动物特点描写外形 忆江南 白居易 (词) 6.教学反思与改进 词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