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探山东聊城高唐“落子舞”的艺术特点

初探山东聊城高唐“落子舞”的艺术特点

来源:华拓科技网
大众文艺・民族民间文化研究・ 初探山东聊城高唐“落子舞”的艺术特点 高阳 (济南大学音乐学院 250()00) 摘要:高唐“落子舞”是山东聊城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受到 隆年问, 今发展已有200多年,曾经风靡一时,参加人数非常 广大群众的普遍喜爱,有很强的群众性和生活性。当前主要流传在 多。当前能跳高唐“落予舞”的民间艺人还不到十人,应此需要 聊城高唐, “落子舞”发展历史久远,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2011 给予保护年【1传承 年,高唐“落子舞”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本文先简 二、山东聊城高唐“落子舞”艺术特点 单概述了山东聊域高唐“落子舞”的相关知识,重点分析高唐“落子 【J J尔省聊城高店“落子舞”是市级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舞蹈的艺术特点,最后对山东聊域高唐“落子舞”的文化内涵和 又町称为“打落子”“落f”等,足群众自娱自乐的一种舞蹈艺 传承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为山东聊城高唐“落子舞”的发展和传承 术形式,在当期有歌谣描写“落 舞”f Jl起 人空巷的现象,具 提供一些参考。 有非常浓重的乡士气息以及地域特色的民问风情,受到广大人民 关键词:聊城;高唐落子舞;艺术特点;传承 群众的普遍喜爱,到目前为【f=仍然在高唐县广为流传。相传高唐 “落予舞”起源r清朝乾隆q-fH ̄,发源地在赵寨子镇倪堂村,倪 项目基金:1.本项目得到济南大学科研基金一般项目资助, 堂村地处高唐县城南l5公里的地方。据史料记载,2O世纪L}]期, 项目名称: 《聊城地区民间舞蹈的挖掘整理与保护》,项目编号: “落子舞”在高唐县普遍存在,跳“落子舞”的队伍非常庞人, xl 341;2本项目得到山东省文化厅2013年度山东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参加人数前所未彳丁,有民谣称“看见打花落,吃饭鄙忘掉”。高 立项,立项号:2013279。 唐“落子舞”道具奇特,音乐 奏轻快,队彤兮张,舞步非常的 灵活多样,是民间舞蹈的独特所在。 聊城高唐“落子舞”在2011年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落子舞”道具的制作 对其采取了性的保护,这受到当地居民的普遍关注。当前我 “落_『_舞”在动作中需要采用一种道具,这种道具就是落 国对高唐“落予舞”的研究较少,相关文献报告高唐“落子舞” 子,虽然“落_『舞”道具很简单,但具有一定的工艺价值。“落 最 出现在乾隆年间,在表演中具有非常浓厚的乡f 气息,,一 f”足采用一根长1.2m的短竹竿制作而成,在竹竿的两端均采用毛 受当地膳民的喜爱。本文上要通过分析I_LJ东聊城高唐“落lf舞” 线装饰称 穗,短穗长约lOcm,针对毛线的颜色没仃特定的, 的艺术特点,希望能为高唐“落子舞”的传承和保护贡献…一 力 一般红包、黑色、蓝色都可以。在 ‘竿卜截取两个标记,将竹竿-! 量。 等分,竹竿的一端向里面挖竹孔I三个,一一个竹孔在一条卣线上,两 一、山东聊城高唐“落子舞”概述 个竹孔之问的差距约3cm,在这 个竹孔中采用细铁丝将古制钱 聊城市地处山东省l曲部,与河南省交界,是华北甲原的…部 定上,存竹竿的两端还会系上大铜铃铛,nd,N铃铛各j个,随着舞 分,平坦的地势为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便利,聊城地区很多的传统 步,这些铜铃铛随着舞步发生声音。在选择竹竿中,对于竹竿的颜 文化习俗与剧边地区比较类似。聊城历史文化悠久,存在很多的 色没有要求,需要采用油漆刷上 层,一般油漆的颜色并 会出现 文物古迹,很多都是国家级保护文物。 太人的要求, 足要求表演的人采用同 种颜色。 竹竿的选择巾 高唐“落予舞”作为山东省聊城地区传统民间文化之一, 需要注意竹竿的大小,要求竹孔能够放进古制钱。竹竿的长度一般 具有一 定的传统性与艺术性。“落子舞”,义可以称之为“落 为1m,可以根据舞蹈人员的身高具定。 子”,是劳动人民自娱自乐的民间舞蹈艺术,动作以夸张变幻而 2.“落予舞”服装特点 著名。高唐“落子舞”发展历史悠久,最早的记载是在清朝乾 根据当地“落子舞”舞蹈艺人赵振合讲解,“落子舞”舞蹈 钟磬之音,也是 灵之音,将人引入禅家另 个境地,无占胜有 3.《大正藏》第2册722页 言,是心 的顿悟与智慧的启迪。 4 17彭定求《全唐诗》 “钟磐”意象在皎然的诗歌中占有的比重很少,但是却将 佛理与禅趣在诗意之中完美统一起来,在审美接受的过程巾作者 对诗歌中禅趣的领悟使得期待视野犬_人提升一步,禅趣,佛理, 参考文献: 诗意,仵“钟磬”这一意象的营造之1-*L1互映照,也为诗僧皎然 I11l清】彭定求.全唐诗【M]中华书局,1979. 展示内心通透清澈的佛理开掘了道路。“象外之象”“景外之 【21[宋1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m1.人民文学出版社,I961.5 景”“味外之味”“韵外之致”部可以在钟磬之外体会的到,由 【31张节末禅宗美学[MJ浙江人民出版,1999 12 象转境,钟磬之象是表面,而真 E直指人心的足意象之外的禅 【4j周裕锴中国禅宗与诗歌l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7 趣,用心灵来体悟。 注释: 1(叶秀山《思・史・诗一现象学和存在哲学研究》北京:A_gv出版社 作者简介: 1988 17 肖文荣(1988()1一)女,汉族,暨南大学文学院,硕士在读 2《大正藏》第49册182  ̄ a专业:哲学美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美学。 56 ・民族民间文化研究・大众文艺 人员的衣服非常讲究。“落子舞”演员的妆饰随着时间的推移也 定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落子舞”的 在不断发展变化,在前,人们普遍比较贫困,因此在演员的 传承面临很大的挑战,在赵寨子倪堂村中会跳“落子舞”的民 服装以及头饰方面并不会有太过严格的要求,在跳舞时,男演员 间艺人仅仅只有九个,全部是老人。当前人们的娱乐方式不断增 一般仅仅是一身庄稼人的打扮,头上裹块毛巾,女演员则是身穿 多,年轻人很少会欣赏“落子舞”,而且不少的年轻人还对“落 身土花布的衣服。 子舞”有一种轻视的感觉。另一方面,受到经济的,“落子 原因分析,懂得“落子舞”的人员基本是一些老演员,这些老演 在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落子舞”在庆 舞”演员的经济待遇一直提不上去,演出的积极性不高。从内在 一祝新中国成立时的艺术表演中,男演员的头部裹着羊肚子毛巾, 身上穿着的衣服改为了紫花布衣裤,脚上穿着薄底布鞋,腿部还 员年事已高,开始逐渐退出舞台,很多的表演技巧都面临失传, 会打裹腿,整个舞蹈的装扮非常的精神。女演员在穿着上也有很 年轻演员心思比较浮躁,大多模仿外形的变幻,而没有重视眼神 大的变化,头上统一采用长辫打扮,头上插着红花,上身穿着红 的变化,表演“落子舞”的群体逐渐缩小,存在后继无人的情 色大襟褂子,下身穿着绿色的裤子,脚底与男演员一样也是穿薄 况。而且在高唐“落子舞”的创造中,质量不高,无法吸引群众 底鞋,只是男演员的鞋子方面会绘制非常鲜艳的红色绒球或者线 的目光,导致高唐“落子舞”生存能力不强。 球等,左手拿着扇子,右手挎着篮子,整个装扮非常的显眼。男 演员与女演员随着音乐的变化不断扭动身躯,表演各种变化,庆 祝新中国的诞生。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落 子舞”演员的头饰以及服装等更加具有时代气息,当前在“落子 舞”的表演中,男演员头上系着红色英雄巾是,上身穿着黄色坎 肩颜色更加鲜艳,下身穿着紧身灰裤,仍然打裹腿,脚底的鞋子 改为了白色运动鞋。女演员头发全部是烫发或者是青年式短发, 上身的依附是大红色紧身褂子,下身穿着绿色健美裤子,脚上的 鞋子是白色网球鞋,时代的发展使这种古代“落子舞”舞蹈更加 具有现代气息。 3.乐器与表演人数的特点 “落子舞”的伴奏乐器主要是打击乐器,如堂鼓、小锣、 大锣等,节奏也比较简单,就是“仓仓令仓起,仓仓令仓令仓 起”,如此反复,演员在表演中根据这些基本节奏的变化更换舞 步,表演舞蹈动作。 在“落子舞”的表演中,“落子舞”的表演队形主要有4 个,分别是宝塔倒影队形、常设交叉队形、二龙吐珠队形以及大 眼展翅队形。“落子舞”的基本舞蹈动作主要有八个,分别是演 员奖落子从右端打到右膝盖上;使用右手打落子的上下郎端;用 落子上端打右脚等,在跳舞的过程中男演员和女演员相互挑逗, 跟着节奏变幻脚步,无线反复,令人开怀大笑。随着时间的推 移,当前“落子舞”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高唐县举办的 “落子舞”,参演的队伍驻澳是固河“落子舞”对、琉璃寺“落 子舞”队、清平镇“落子舞”队等,这些队伍的规模正在不断扩 大,影响力也是逐渐增大,目前“落子舞”已经由原来的两人表 演发展成为集体舞台表演。 在“落子舞”的参与表演的人员方面,没有严格的,一 般是10 ̄40人,虽然人数不,但是要求所有的表演人员的舞 步、节奏感以及跳等动作全部保持一致性,要求男女数目一致, 相互配合舞步,无线反复。在“落子舞”的表演中,男女领舞者 是“落子舞”表演队伍的核心,相互配合,引导全队的舞蹈。 三、山东聊城高唐“落子舞”的文化内涵 高唐“落子舞”是文化的载体,体现高唐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传统的“落子舞”的表演中并不会存在女性参加,女演员全部 是男人男扮女装,模仿女性缠足时的状态,表现女性的柔弱以及 内向的性格特点,这是儒家礼教对女性的艺术折射,具有非常独 特的风格韵昧。高唐“落子舞”是节庆时节的一种表演项目,村 与村之间交流演出,使整个城乡一致沉浸在欢乐的七分钟,活跃 了节日气氛,是人们对节庆的依托。 四、山东聊城高唐“落子舞”的传承 经过长久的发展,高唐“落子舞”在当地受到人民的喜爱, 至今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虽然“落子舞”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 为了保证“落子舞”能够得到长久的发展,一些演员正在 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积极的组织道具、教收徒弟,扩大“落子 舞”的队伍和影响力。在2011年,“落子舞”成为聊城市级非文 化物质遗产,采取性保护。跳“落子舞”的民间艺人赵振和 还说,以前有好多小孩子跟他学习“落子舞”,但是受到空间的 ,“落子舞”的教学只能教一些上身的动作,腿部动作就没 有地方教习。在高唐“落子舞”的开展中,存在很多现实的问 题。第一,排练经费非常紧张,高唐“落子舞”的传承出现断 层。第二,一些孩子家长怕“落子舞”的练习影响孩子的学习, 因此会阻碍孩子学习“落子舞”。第三,“落子舞”需要演员的 基本功,配合舞蹈表演,因此,很多“落子舞”的表演技巧面临 失传,另外高唐“落子舞”的表演一般集中在节庆时节,活动本 身很少,这些种种因素导致“落子舞”难以传承。针对高唐“落 子舞”在发展传承中遇到的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开展普查 工作,调查“落子舞”的发展历史,建立高唐“落子舞”档案信 息,保留现有的高唐“落子舞”印象资料,加大扶持力度, 增加资金投入,保证高唐“落子舞”得到传承。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山东聊城高唐“落子舞”舞蹈的艺 术特点。高唐“落子舞”是我国民间舞蹈艺术的奇葩,充分体现 劳动人们自娱自乐的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前会跳高唐 “落子舞”的舞蹈人员很少,在“落子舞”教学中,受到条件的 ,很多舞蹈动作无法无法实现,这些还需要部门根据需 求开辟相应的场所,为传承和发展山东聊城高唐“落子舞”提供 物质条件。 参考文献: [1]周晓礼.乡土美术《落子舞》教学设计[『】.小学教学研究(教学 版),2011(5). [2】江雯雯.哩哩莲花落一一浅析睢宁落子舞 艺术时尚(下旬刊), 2014(5). [3】惠青.k--,)H。落子舞研究【D】河北大学,2012. [4]刘正国.关于聊城本土音乐文化的调查总结U】.科技信息,2011 (17). [5】张艳.山东民俗体育形成的农耕文化因素及特一 ̄-IJ].军事体育进修学 院学报,2013(02). [6】陈文刚近代山东文化人才地理分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高阳,出生年月1984.1.29籍贯:山东聊城民族:汉族单位:济 南大学音乐学院教师助教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研究方 向:舞蹈表演与教育。 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