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2、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二、教学重点:
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在了解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人。
导语: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去,你们听,这是哪?听到了蝉声、蛙声、鸟声和溪水,引出题目《森林的歌声》。
(2)完整听赏全曲——与森林共赏:
今天我们要随着这首乐曲来一次奇妙的森林音乐之旅。播放《森林的歌声》的音乐。
师:听的时候,你可以用点手心的方式感受乐曲的速度,并思考问题:
乐曲给你什么感受?你听到一个怎样的森林? 生:乐曲轻快、流畅。 生:一个热闹的欢乐的森林。
师:从始至终都很热闹吗?安静一热闹一安静 (3)与森林共奏:
师:乐曲中你都听到了那些声音?(动物声、乐器的声音) 师:乐曲中主要用到了三种乐器,请同学们听一听是第一种、第二种还是第三种?
播放:笛子、小提琴、吉他的音色,并用动作模仿演奏姿势。 (4)分析乐曲:
与森林共舞——听乐曲结构
师:我们对乐曲有了初步的了解后。让我们一起仔细聆听乐曲的第一段旋律,请听这段音乐的情绪怎样?你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
学生:活泼欢快的情绪是笛子演奏的。 (5)能模仿吹笛子的姿势并跟着音乐用
师:这就是乐曲的第一主题部分。哦,对了,你除了听到乐曲中乐器的音色外还有没有其他声音?
生:有,还有小动物的声音。
师:那么你感觉小动物的声音加在什么地方合适?加什么? 生:呱呱加在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的结尾部分。
师:那么我们来试试(分组一组唱旋律,一组配小动物的呱呱声。或者分男女生)
师:最后我们把音乐情绪加上再来一遍。
(6)请同学们再来体会一下乐曲的第二段主旋律。
师:在聆听的时候你又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音乐情绪怎样? 生:是小提琴的声音情绪是优美抒情的。
(7)能模仿拉小提琴的姿势并跟着音乐,用LI声模唱。
师:这是乐曲的第二主题部分。你们也一定发现了除了乐器音色外还一小动物的叫声。我们不妨加进蛐蛐和鸭子的叫声好吗?(吱吱嘎嘎)分别加到什么地方合适?
(8)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小组展示。
师:请同学们体会第三段旋律:第3段是最热闹的一段,聆听时请注意:这段旋律是很强还是很弱?是一种乐器演奏,还是多种乐器合起来演奏?合奏(因为是多种乐器的合奏,音乐色彩很丰富)那么1、2是一种乐器单独演奏,就是?——独奏(音乐色彩就相对单一)、1、2、3的演奏形式不一样,所以音乐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用LA来模唱,挥舞手臂。
(9)与森林共唱——感受音效的伴奏 四、总结
教师小结:保护野生动物,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一起祝福,愿森林的歌声永远这样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