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5443377 U(45)授权公告日 2016.08.10
(21)申请号 201620298248.5(22)申请日 2016.04.11
(73)专利权人 无锡波能热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 214021 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扬名高
新技术产业园D区62号(72)发明人 张就坤
(74)专利代理机构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普通合伙) 32228
代理人 孙力坚 聂启新(51)Int.Cl.
C21D 1/42(2006.01)C21D 1/667(2006.01)C21D 9/32(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双边盲孔感应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边盲孔感应器,包括导电主体及安装于导电主体上端的感应头,所述导电主体为紫铜材质,其包括线切割形成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上端通过支板及夹板安装感应头,感应头包括焊接于安装块的上端并通过线切割形成的两感应块,两感应块之间夹持有环氧隔板;安装块的两侧安装有多根导管,所述导管包括穿插于感应块中的第一冷却水管、安装于感应块两侧的第二冷却水管及通气管,第一冷却水管相对感应头的中心对称布置,其进水端与出水端位于感应头的同一侧,第二冷却水管的出水端与通气管的出气端分别朝向被加工工件。本实用新型能满足淬火硬度和淬硬层深度的技术要求,并且感应器的冷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CN 205443377 UCN 205443377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双边盲孔感应器,包括导电主体(1)及安装于导电主体(1)上端的感应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主体(1)为紫铜材质,其包括线切割形成的安装块(11),所述安装块(11)的上端通过支板(3)及夹板(4)安装感应头(2),感应头(2)包括焊接于安装块(11)的上端并通过线切割形成的两感应块(21),两感应块(21)之间夹持有环氧隔板(22),感应块(21)的前端带有感应端;安装块(11)的两侧安装有多根导管,所述导管包括穿插于感应块(21)中的第一冷却水管(5)、安装于感应块(21)两侧的第二冷却水管(6)及通气管(7),两第一冷却水管(5)相对感应头(2)的中心对称布置,其第一进水端(51)与第一出水端(52)位于感应头(2)的同一侧,第二冷却水管(6)的第二出水端(62)与通气管(7)的出气端(72)分别朝向被加工工件(8)。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边盲孔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块(21)的前端安装有导磁体(9)。
2
CN 205443377 U
说 明 书一种双边盲孔感应器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淬火感应器。
背景技术
[0002]淬火感应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在工件内产生涡流而将淬火工件进行加热的终端设备,根据加热频率的不同,分为中频淬火感应器,和高频淬火感应器。目前使用的传统淬火感应器,对于工件(见图4至图7所示,工件为齿轮10,其材质:粉末冶金,材料标准MPIF-FN0208 化学成分 C:0.6-0.9% , Cu:0-2.5%, Ni:1-3%, 余Fe,密度为:6.8g/cm3),这种工件的密度低,对其内径小于10mm的盲孔101无法进行淬火或淬火质量差,盲孔101的双边淬火区102进行感应淬火时淬硬层容易扩散很难控制;并且,加热区域的盲孔101为不规则,呈多边形,空间小,加热区域空间小,针对这种加热结构的淬火感应器难以制作,感应器容易被烧坏,盲孔101两边底部硬度容易变化,使用现有淬火感应器还无法达到较高的淬火硬度和淬硬层深度的技术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进行研究和改进,提供一种双边盲孔感应器,其对工件进行感应淬火加工时,满足要求的淬火硬度及淬硬层深度技术要求,还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的特点。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0005]一种双边盲孔感应器,包括导电主体及安装于导电主体上端的感应头,所述导电主体为紫铜材质,其包括线切割形成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上端通过支板及夹板安装感应头,感应头包括焊接于安装块的上端并通过线切割形成的两感应块,两感应块之间夹持有环氧隔板,感应块的前端带有感应端;安装块的两侧安装有多根导管,所述导管包括穿插于感应块中的第一冷却水管、安装于感应块两侧的第二冷却水管及通气管,两第一冷却水管相对感应头的中心对称布置,其第一进水端与第一出水端位于感应头的同一侧,第二冷却水管的第二出水端与通气管的出气端分别朝向被加工工件。[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0007]所述感应块的前端安装有导磁体。[000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0009]本实用新型的感应器对工件进行感应淬火时,能达到淬火硬度和淬硬层深度的技术要求,并且感应器的冷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操作简单。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图。
3
CN 205443377 U[0013]
说 明 书
2/3页
图4为被淬火工件的主视图。
[0014]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0015]图6为被淬火工件的后视图.[0016]图7为图6的B-B剖视图。[0017]图中:1、导电主体;11、安装块;2、感应头;21、感应块;22、环氧隔板;3、支板;4、夹板;5、第一冷却水管;51、第一进水端;52、第一出水端;6、第二冷却水管;61、第二进水端;62、第二出水端;7、通气管;71、进气端;72、出气端;8、工件;9、导磁体;10、齿轮;101、盲孔;102、淬火区。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0019]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双边盲孔感应器,包括导电主体1及安装于导电主体1
安装块11的上端通上端的感应头2,导电主体1为紫铜材质,其包括线切割形成的安装块11,
过支板3及夹板4安装感应头2,感应头2包括焊接于安装块11的上端并通过线切割形成的两感应块21,两感应块21之间夹持有环氧隔板22,感应块21的前端带有感应端;安装块11的两侧安装有多根导管,导管包括穿插于感应块21中的第一冷却水管5、安装于感应块21两侧的第二冷却水管6及通气管7,两第一冷却水管5相对感应头2的中心对称布置,其第一进水端51与第一出水端52位于感应头2的同一侧,第二冷却水管6的第二出水端62与通气管7的出气端72分别朝向被加工工件8。[0020]如图3所示,感应块21的前端安装有导磁体9,导磁体9提高感应器的电效率,有效的增加磁通量,还可以改变磁场的输出方向。[0021]本实用新型中,如图4、图5、图6及图7所示,因为感应器与工件即齿轮10的淬火表面(盲孔101的两边淬火区102)的间隙小,因此加热前必须通气,保证工件清洁,以免造成打火烧伤,通过通气管7对灰尘吹除后再进行感应淬火,淬火过程中,感应块21内部通过第一冷却水管5进行降温冷却,淬火完成后,通过第二冷却水管6对工件的两侧进行水冷。[0022]本实用新型中,导电主体1的两极水路、气路单独循环,其中对称布置于感应头2中的第一冷却水管5为感应器的自身冷却,位于感应头2外侧的两第二冷却水管6为工件冷却,可以从不同的方向使工件冷却,加快冷却速度。[0023]实际使用中,本实用新型的感应器对工件的淬火部位(盲孔的双边)进行感应淬火时,能达到淬火硬度和淬硬层深度的技术要求,并且感应器的使用寿命长,使用操作简单。[0024]使用本实用新型对齿轮的齿部及盲孔双边淬火时,其中,盲孔的内径可小于等于10mm,能达到以下技术要求:[0025]1)淬硬层要求范围内,金相组织50%马氏体;[0026]2)淬硬层深度范围内,显微硬度653HV0.1;[0027]3)宏观硬度HRA 65.3;[0028]4)表面0.25mm范围内,金相组织:95%马氏体,且无变形。[0029]5)淬硬层:a、宽度不小于1.5mm ;b、深度为:内壁向里0.25mm处,上表面向下不小于3.3mm;c、内壁向里0.5mm处,上表面向下不小于3mm;d、上表面向下1mm处,内壁向里不小于1mm。
4
CN 205443377 U[0030]
说 明 书
3/3页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
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改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5
CN 205443377 U
说 明 书 附 图
1/3页
图1
图2
6
CN 205443377 U
说 明 书 附 图
2/3页
图3
图4
图5
7
CN 205443377 U
说 明 书 附 图
图6
8
3/3页
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