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实验课题
《儿童线描写生体验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2011年9月由严定芬老师主持的“儿童线描写生体验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个镇江市小课题进入实验,本课题是蔡建良名师工作室省级课题“强化线描教学,提升学生美术想象力和创新水平的研究”中的一个子课题,两年来经过老师用心学习、精心实践、潜心思考,课题方案中的研究目标已初步达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传统的儿童画教学大多以记忆画、临摹画、故事画、想象画为主,所画的形象大多是一些经过成人创作修饰过的简笔画或卡通画。儿童实行绘画创作时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些简笔画、卡通画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千篇一律毫无生活气息的程式化作品。不管作品线条如何流畅、色彩如何协调,它也不会是一张优秀的儿童美术作品。因为他们没有真正观察生活,违背了绘画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的教学目的。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要尽可能的使用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实行美术教学,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美术创作的源泉来自生活,捕捉灵感的主要手段来自写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大力提倡学生画线描写生,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主动观察生活中的实物,鼓励他们在观察、聆听、品尝、敲击、触摸中感受物体的美感,在线描写生中用自由欢快的线条表达出对物体的真情实感。儿童学习线描写生不但能够提升他们的观察水平、造型水平、空间想象水平和审美水平等,还能够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美,从生活中积累鲜活的创作素材的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
儿童写生:儿童写生就是利用美术课堂或者课外兴趣小组,让儿童对着实际景物、静物或人物来作画,描绘物体的基本特征。
儿童线描写生:它是以生活中真实的静物、人物、景物为写生对象,用各种不同的线条去表现其形体、结构、肌理、动作及神态。目的是培养儿童敏锐的观察力及表现对象的造型水平。
儿童线描写生体验教学:是指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儿童对着实物主动观察,强化内心的体验,用儿童特有的用笔用线方式,表达对物体的感受。它虽然没有很准确的形体比例,也无法遵循透视规律,但是能够抓住物体的基本特征,并描绘一些有趣的细节,从而表现出稚拙、童趣的特点。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我们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根据农村学生实际情况,利用生活中各种常见的实物为教学内容,强化他们内心的体验,用儿童特有的用笔用线方式,表达对物体的感受。
1、认知目标:通过儿童线描写生体验教学,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常见事物的造型、结构、纹理等特征,感知不同线条的表现特点。
2、操作目标:引导小学生对实物具有初步的观察、写生水平,能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主动观察与体验,提升线条的“以线造型”和“以线传情”的表现水平。
3、情感目标:改进美术教学和学习方式,激发小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细心观察、大胆写生、自主线描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学习《美术课程标准》、《中小学美术教学》、网络等相关文献,领悟,明确指导思想,理解他人研究的结果,作为本课题的观点依托和借鉴内容。
2、行动研究法:积极展开教学活动,探索教学规律,验证和检验研究假设。积极引导学生展开线描写生,探索线条的“以线造型”和“以线传情”两大功能。
3、调查研究法:采用观察、访谈、个案研究等方式,收集素材,对过程方法实行分析,提出改进研究思路。
4、经验总结法:定期实行课题阶段小结,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比较零碎的初步认知实行总结。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 (2011年7月-2011年8月)
1、完成文献资料的搜集、确定课题方案,明确研究方向。 2、提炼论证课题,制定具体的课题研究计划。 3、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
(二)实验阶段 (2011年9月-2013年2月)
1、扎实展开线描写生课堂教学实践,每学期举行1—2次研讨课。 2、认真撰写线描写生教学案例反思与教研论文。
3、和学生一起围绕农村生活的特色寻找生动有趣的写生对象。 4、展开系统的线描写生主题练习,整理收集学生的写生作品。 5、增强课题博客《红黄蓝少儿美术》的管理,持续充实课题的过程性图片与文字资料。
6、邀请教科室领导现场指导,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三)反馈阶段 (2013年3月—2013年6月) 1、讨论成果汇报的内容、形式。
2、做好课题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3、布置校级大型的主题线描作品展。
4、在美术教室布置兴趣小组优秀成员的个人线描作品展板。 (四)结题阶段 (2013年7月—2013年9月)
1、编制“儿童线描写生体验式教学”论文集、教案集、作品集。 2、撰写结题报告,申请课题鉴定。
3、总结实验经验,提出改进方案,进一步完善课题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
线条是绘画的基本元素,“以线造型”和“以线传情”是它的两大功能。儿童线描写生体验教学就是引导儿童调动各种感官主动观察生活中的实物,感受物体的形体、色彩、花纹、材质等美感,强化内心的体验,用儿童特有的用笔用线方式,表现物体的外形结构,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
(一)发现生动有趣的写生对象。
教师和学生一起围绕农村生活的特色,选择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写生
对象:去大自然中写生春天生机勃勃的柳条、油菜花,夏天绿意盎然的荷叶、芋头叶,秋天姿态万千的菊花、落叶,冬天不畏严寒的梅花、棕榈。写生孩子们生活中的毛绒玩具、电动玩具、卷笔刀、自动笔、笔袋、书包、旅行包、小钱包、凉鞋、拖鞋、靴子、花伞、扇子、帽子等许很多多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教室里摆放了孩子们带来的几百个酒瓶,有喜庆艳丽的红色系列,有清新典雅的蓝色系列,有古色古香的棕色系列,还有各种各样的饮料瓶,这些都是学生们喜欢的写生对象。
在学校的儿童线描写生作品集《看 线条怎么说话》中低中高年级各收集了十五个孩子们喜欢的写生主题。
低年级线描写生作品目录:叶子片片、花儿朵朵、星星点点、鱼儿游游、小鸽子、小狐狸、小蜗牛、小虫子、布娃娃、熊宝宝、小夹子、小剪刀、小扇子、小挂件、小牙缸。
中年级线描写生作品目录:卷笔刀、笔袋、布包、闹钟、手表、茶杯、饮料瓶、帽子、拖鞋、雨伞、毛绒玩具、电动玩具、葫芦酒瓶、古钟酒瓶、青瓷酒瓶。
高年级线描写生作品目录:电水壶、台灯、鞋子、雪地靴、休闲包、白菜、玉米、箩筐、乐器、自行车、盆花、植物、一朵菊花、几朵菊花、酒瓶组合。
(二)、培养敏锐深刻的观察水平。
学生常常对身边的事物“视而不见”,对它们的形体、结构、细节、肌理等特征“不会看”或“看得不细”,表现出的都是概念化、程式化的物体。线描写生是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力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多角度的观察逐步提升了有目的、有方法、有深度的观察水平。
1、寻找特征——发展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
选择写生对象一般注意以下几点:形象最好是有特点、有变化、有趣味、便于观察的内容,同时本身还要具有形式美感。学生在观察实物时,教师要强调观察的主题,指导他们将目标放在寻找对象的主要特征上,发现写生实物区别于其他实物的地方,使他们的观察活动更具意识性和目的性。
2、掌握方法——发展有条理、细致性的观察
学习线描写生,首先要建立准确的观察方法,即整体观察和部分观察。
整体观察就是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实行观察,把握物体的大印象、大轮廓、大关系。部分观察就是细致深入地观察物体各个部分的细小特点,发现有趣的细节,如衣服缝纫的针脚、叶子上的纹理叶脉、螃蟹脚上的细毛等,这些细节的表现能让线描写生作品生动而富有美感。
3、交流评价——发展理解性、深刻性的观察
有效的观察总是和积极的大脑思维活动紧密相连。边观察,边思索,只有在感知的同时伴随着对对象的理性的分析,才能使我们的观察既概括又深入。线描写生时我特别注重学生的相互交流与评价,引导他们在比照分析中发展理解性深刻性的观察,持续提升观察水平。
人的观察水平与生俱来,但是敏锐的观察力却需要有意识地培养。相信通过扎实系统的线描写生训练,学生观察的目的性、细致性、深刻性就一定能得到有效培养!
(三)、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体验。
体验的重要特征是亲历性,亲历既包括亲自经历,也包括亲“心”经历。只有亲历,才能触动人的心灵深处;只有触动到心灵深处,才能产生情感、生成意义、发展素质。
人的感觉器官主要分为以下五种:眼睛——视觉,耳朵——听觉,鼻子——嗅觉,舌头——味觉,皮肤——触觉。一切艺术创作都源自感觉、发自内心,一个物体、一种声音、一种气味、一个触摸都能够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
1、让孩子去看一看
视觉:物体的影像刺激眼睛所产生的感觉。视觉是人最重要的感觉,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达•芬奇认为:视觉是人的心灵与外界沟通的要道,是最准确的感官。在线描写生时,视觉能够协助孩子观察事物的外形、扫描事物的结构、捕捉事物的细节。
(1)、课内体验:
对于一些小的事物,直接在美术教室里实行实物写生。刚开始,我们能够选择一些儿童熟悉和喜欢的且结构简单的实物,如孩子们各种各样的笔、剪刀、夹子、小牙刷等,然后再选择一些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包包、玩具、瓶瓶罐罐、蔬菜水果等。因为个性不同、喜爱不同、观察角度不同,他们会对实物产生独特的理解和情感。
(2)、课外体验:
风景写生中,树木、花草、房屋等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学会表现它们就必须带着学生到室外,走到校园里、走到大自然中去亲自体验河水的流淌,树木的呼吸,花草的芬芳!而不是在教室里看照片、看录像,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孩子们对大自然的亲近,对花草树木的喜爱,对万物生命气息的体验。
2、让孩子来听一听
听觉:对物体发出声音的感知水平。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通道,它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让孩子置身于教室中,听听小闹钟清脆的闹铃,听听电吹风吹出的呼呼声,听听电动玩具发出各种古怪的声音,并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敲击不同材质的瓶瓶罐罐、锅碗瓢盆,让学生享受听觉的盛宴。
让孩子置身大自然中,仔细倾听各种声音:昆虫窸窣的鸣叫声,小鸟清脆的歌唱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这么多美妙的声音融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好奇,让孩子们愉悦,让孩子们陶醉。
3、让孩子来闻一闻
嗅觉:辨别物体气味的感觉。教室里,各种美味的水果散发出诱人的气味,各种新鲜的蔬菜散发出清新的气味,各种鲜艳的盆花散发出浓郁的气味;带着孩子走出教室,走进自然,闻一闻泥土的气息,嗅一嗅野花的香味,呼吸一口清新空气,尽情感受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气息直面而来。
每年秋天,学校广场的中心花园都会展出一盆盆千姿百态的菊花,有的似烟花绽放,有的似绒球层叠,有的似豆芽簇拥。我带着兴趣小组的孩子们来到这里写生,傲霜的菊花散发出沁人的香气,每一个人都要弯下腰来闻一闻,仿佛吸足了氧气,站起来就觉得心旷神怡。
4、让孩子来尝一尝
味觉:辨别物体味道的感觉。让孩子尝尝水果的酸甜,尝尝菜肴的咸淡,尝尝饮料的可口,让他们充分感觉食物带给人的味觉体验。 炎热的夏天,孩子们忍不住要喝些果汁,琳琅满目的饮料——苹果汁、鲜橙汁、冰红茶……一听名字就使人垂涎欲滴。我让孩子每人带一瓶自己爱喝的果汁,先慢慢地喝上一小口,再闭上眼睛细细地品尝饮料在口中、在舌尖的味觉变化。看着孩子们陶醉地品味各种果汁带给他们美味时,我也和他们一起享受到了快乐的味道,带着这份快乐孩子们投入地画出了造
型各异的饮料瓶。
5、让孩子去摸一摸
触觉:人体的皮肤与物体接触时所产生的感觉。生活中很多东西都能够用手触摸,而有真实体会。写生毛绒玩具时,用双手、用小脸触摸绒毛的柔和、温暖;写生酒瓶时,触摸玻璃瓶的光滑、陶瓷瓶的古朴;写生树木时,触摸树皮的肌理、树枝的弯曲、树叶的纹理……当孩子们真实地触摸了物体,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在表现形体的同时,也注重表现写生对象的质感与纹理,画出了有趣的细节与真实的情感。
线描写生时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摸一摸、敲一敲、尝一尝、闻一闻、捏一捏写生对象,是多么有趣而有意义的事。用心去感知世界、体验生活,孩子的心中定能绽放美丽的花朵,孩子的笔下定能创生有生命力的艺术!
(四)、用心感悟线条情感魅力。
“用一根线条去散步”,这是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的一句名言。一根线条能够成为一幅画中的重要因素,它能够有它自己的一种生命,一种表现力,以及它自己的个性特征。从涂鸦的孩童到艺术大师都离不开线的使用。线条的艺术价值,在于不但恰当的表现出客观对象的本质特征,而且也是画家情感波动的记录,是画家反映在画面中的心境。
儿童线描写生就像儿童心智发展的一面镜子,画出的每一根线条都是儿童情感与思考的痕迹。透过儿童线描写生作品,我们能够走进儿童成长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最真实的情感宣泄。
1、在欣赏中孕育情感
学习线描写生首先要激发孩子对写生事物产生特有的感情。面对一个写生物体,不管是形态独特还是平淡,不管是有生命还是没有生命,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深角度去理解它,喜欢它,欣赏它,而不是过度强调被写生物体是有形的物,从而无视物体的形式美,情感美。一朵菊花,要启发学生从它那婀娜多姿的姿态中感受它旺盛的生命力,从它那傲霜绽放中感受它顽强的意志和高贵的品质。教师教会学生读懂写生对象后,学生就会在心里慢慢孕育出对事物的独特情感。
2、在体验中感悟情感
体验的重要特征是亲历性,亲历既包括亲自经历,也包括亲“心”经
历。只有亲历,才能触动人的心灵深处;只有触动到心灵深处,才能激发情感、生成意义。线描写生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感官主动感知实物,用眼睛去看一看,用耳朵去听一听,用鼻子去闻一闻,用舌头去尝一尝,用双手去摸一摸,让他们在亲历过程中展开真实而深刻的体验,进而在心底产生独特的理解与感悟。
3、在写生中宣泄情感
线描写生就是用线条说话的艺术,是学生用线条来宣泄情感的表达方式。学生通过感官的刺激,内心的体验产生强烈的情感波动,这种有强烈情感倾注的表现比被动写生有着更强的生动性与意识性,是学生生命的内在需要自发的涌现在画面上的情感宣泄,每一根线条都源自学生的心灵,都抒发丰富的情感。
“用一根线条去散步”,线条所具有的随意性以及思维过程的张弛,让艺术大师们沉醉。线描写生中那一根根富有节奏美、韵律美、动感美的线条是学生情感的宣泄、心灵的倾诉,他们在牵着会说话的线条去散步时流淌出心与笔的交流,情与线的交融。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课堂教学有特色——朴实、真实、扎实。
教师的教学观点、教学行为逐渐有了自己的特色,探索出线描写生体验教学的基本模式为:观察物体——审美体验——勾画形体——个性添画——欣赏评价。写生课堂上同学们利用各种感官对着实物主动感知,在观察、聆听、触摸中感受物体的形体、色彩、花纹、声音、材质等美感,强化内心的体验,并用丰富的线条表达出这种真实而深刻的感悟。
在蔡建良名师工作室中严定芬老师执教的《线条的魅力》《线描写生——葱》和《线描写生——玉米》获得高度评价,在丹阳市假日网校拍摄一节《线描写生——酒瓶》的视频课,在丹阳市课题中期汇报中展示了《线描写生——白菜》。2011年4月在浙江省举行的“章献明特级教师工作室”“林维山特级教师工作室”“蔡建良名师工作室”结合教学研讨活动中,严定芬执教的《线描写生——葱》以其朴实、真实、扎实、厚实的教学风格获得一致好评。
2、线描作品有个性——童心、童真、童趣。
教师精心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展开写生,指导他们将目标放在寻
找对象的主要特征上,用童眼发现有趣的细节,用童心创作出童真童趣的作品。陈舒、陈宇翔、贡菀悦、熊贺雯、姚一顺、刘路恒、姜玟澈、李炳英等八名学生有了自己的个人线描作品小画展,在2011、2012年六一儿童节和庆祝元旦时举办了线描作品主题展,学生的线描写生作品《豆荚》《老爸的头盔》《玉米》《亲密的一家》《狮子怒吼》等系列作品分别在省市获一二等奖。个人博客《红黄蓝少儿美术》展出了几百幅学生的线描主题写生作品。
3、课题论文有深度——感触、感悟、感动。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理论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学习实践中有了自己的感想、感悟与感动,严定芬老师撰写的多篇论文、案例得以获奖发表。论文《笔随心动 线随情转》在《中国校外教育》发表;《让感官有效地使用于儿童线描写生体验教学》和《线描写生中学生观察力的有效培养》两篇论文在《美术教育研究》发表;《儿童线描写生体验教学的思考》在《吉林教育》发表;《生动的线条 葱灵的课堂》在《时代教育》发表;《感人的亲情 感动的课堂》在《小学时代》发表;数篇论文、案例在省市获一二三等奖。
八、课题研究存有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一)存有的问题
1、线描写生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为:观察物体——审美体验——勾画形体——个性添画——欣赏评价。能否有更大的创新与突破?
2、线条是绘画的基本元素,“以线造型”和“以线传情”是它的两大功能。“以线造型”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但“以线传情”做的还远远不够。怎样让学生的线条更富情感性?
3、我们已经从写生对象的选择、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体验的不同方式线条的情感魅力四方面对课题展开了研究与实践,还能从哪些方面对课题实行更加深入的挖掘? (二)努力的方向
1、增强教学研讨的力度,力争在更大的范围内展开线描教学研讨活动。
2、鼓励学生持续尝试各种线描写生的表现方式,大胆探究不同写生工具和纸张的线描艺术效果。
3、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努力形成一套有农村气息的小学生线描写生的校本教材。
儿童线描写生体验教学是一项复杂而有趣的课题,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我们课题组认真扎实地做了一些尝试与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增大理论支撑,增大实践操作,增大反思交流为研究取得成效做好实实在在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 20112、《让儿童用线条品味生活》 3、《感受线条魅力 》 4、《艺术与视知觉》 5、《体验——一种生命化的学习方式》6、《美的分析》第七章《论线条》 7、《看!线条怎么说话》 8、《用一根线条去散步》 年版 周 萍 黄 佳 阿恩海姆 杨四耕 (英)荷加斯 (英)沃尔夫 覃道义 郝振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