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思考
浅谈如何增强电视新闻的可视性
阴冯婷婷摘要院电视新闻要重视画面的表现力,善于利用自身视听优势,用精彩的画面语言吸引观众的眼球。本文从抓亮点抓细节、用好同期声、用好特写镜头等方面,探讨了增强电视新闻可视性的方法路径。关键词院电视新闻;可视性;画面语言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的信息需要和新闻传播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传播媒介多,信息传播快,日益多元的情况下,如何办好新闻节目,增强电视新闻的可视性,是值得广电媒体研究的课题。长期以来,电视新闻是最能展现电视传播优势与魅力的一种信息品类,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引导社会、弘扬正能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多媒体的发展,人们对电视新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增强可视性,成为新闻人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美国著名的文学家弗雷德利克·詹姆斯认为:“整个文化正经历着一场性的变化,以语言为中心转向以视觉为中心。”在当代,视听兼备的电视征服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电视新闻要善于利用自身视听优势,发挥有效的传播力,用精彩的画面语言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是目前有些电视新闻不太重视电视画面,基本是靠解说来支撑,甚至有人说,电视新闻可以闭上眼睛去听,不看也能知道报道的是什么内容。可见,我们有必要更加重视画面的表现力,增强画面的可视性,让电视新闻更有现场感和说服力。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应当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拍新闻要注意抓亮点抓细节要拍好电视新闻,首先要抓好报道内容的亮点和特点,捕捉有代表性的细节。抓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细节,就会增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深化报道的主题思想,强化新闻的真实性,把新闻现场的气氛表现得更加浓烈,更有感染力。2013年4月中旬,海南台播出了*总视察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渔村的新闻,记者拍下了*总登上琼海9045号船看望渔民的细节。*总一上船就和渔民紧紧握手,并大声问候“大家辛苦了”。船上的渔民十分激动,有的回应“辛苦了”,有的高呼“谢谢关心”,有的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些画面和细节使观众深深地感受到党和对海南老百姓生产生活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关心,以及平易近人的风范。新闻报道中所谓的亮点,就是在事件发展过程中能够吸引人的地方,也可以称其为兴趣点或震撼点。记者应当善于抓住瞬间具有震撼力的画面,因为它能给人心灵以长久的记忆和影响。例如在1984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典活动中,当北大学生走到金水桥前时,突然打出一条横幅———“小平您好”,记者立刻拍下了这一幕,这一画面很快传遍了世界,成为共和国历史上一个珍贵记忆。在新闻报道中,瞬间亮点镜头的组接能够起到意想不86
|RADIO&TVJOURNAL2019.08
到的传播效果。二、拍新闻要注意用好同期声电视新闻同期声也叫现场音,即在拍摄新闻时录下的讲话声和背景声,是电视新闻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用好同期声,可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感,用好同期声能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期声的运用限定了画面的时空位置,减少了记者和主持人转述环节,增加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可信性。例如2012年,时任政治局委员刘延东同志代表党、到哈尔滨亲切看望为救学生用自己的身躯挡住汽车而失去双腿的“最美教师”张丽莉这则新闻报道中,在医院重症病房里,刘延东给张丽莉送了一个MP3,并亲切地说“:我现在戴口罩,真想亲亲你,亲亲你的手吧。”“你好年轻、好漂亮。“”你以后可以叫我姐姐,有什么困难可以找我。”这些温馨又感人的画面和同期声,反映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民作风,也打破了领导人出席活动的传统报道模式。哈尔滨电视台制作的这期新闻,洋溢着浓浓的人文关怀。目前电视新闻播音速度为每分钟220到250个字,而电视新闻中被采访对象的说话速度为每分钟120到150字。我们的电视新闻在拍摄采访时,要考虑到同期声的恰当运用,比如背景声、采访与解说交互使用。一条电视新闻当中,如果有了不同音质音色、不同力度及语速的同期声,就会使这一条新闻在声音节奏、叙事节奏方面有变化,产生一种美感和魅力,吸引人看下去。用好同期声可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同期声是在时间的流动中发展的,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空间性质。人们看到的电视画面是有限的,但对声音的想象却是无限的。同期声的采用,突破了画面影像的局限,大大增强了二维结构的立体感。人们可以通过声音的想象延伸画面,从而带来一个新的空间,达到“听声见景”的效果。比如,电视新闻中常见的连线采访,把人们带到了另一个新闻现场,使新闻报道更有新鲜感。同时,要注意同期声的运用,同期声放在什么位置,同期声的长短,也是根据新闻内容、新闻主题的需要来安排。可以说,同期声是增强新闻可视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三、拍新闻要注意用好特写镜头拍好特写镜头是新闻采访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增强新闻画面的立体感。新闻特写在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和表现细节时,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冲击力和感染力。特写是表现人的头像或某些被拍摄物体细部、视距最近的画面,能将事物最有价值的部分放大展示给观众,渗透着记者的表现意图,承载着记者的思维引导和感情色渊转下页冤实践与思考
现场直击连线报道:交通广播制胜之道
———以深圳交通广播为例
重组迭代,走出广播持续健康发展之摘要院在媒体融合时代,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如何更好地与新兴媒体融合前行、路?笔者认为,记者现场直击连线报道,是广播发挥“秒播”的先天优势,也是当今融媒体时代赢得广大受众最有效、最有活力、最具广播特色和最具竞争力的制胜之道。关键词院现场直击报道;广播;制胜之道阴张春元“秒播”“首发”优势一、现场直击连线报道彰显广播记者现场直击连线报道就是践行“三贴近”即贴“秒发、秒传、秒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真正实现。播”,有利于把控“首发”易行、快捷、成本低、受现场直击连线报道具有灵活、可以一个人参加,也可以多人众广、效益好和效率高等特点。不受时间和空间等区域条件的团队共同参与,传播覆盖广,的,只要有记者在现场,用移动电话就可以直接与广播内容广,直播室连线进行口述报道。其最大优势就是传播快、秒传、秒播”消息。随时随地可插播,真正做到“秒发、广播现场直击连线报听众的信任是广播生存的基础。的实际行动,能够更好道是新闻“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真实性、群众性”原则。体现新闻宣传的“贴近性、深圳交通广播成立10多年来,逐步建立了一套记者包括元旦、春节、直击报道宣传机制。一是在法定节假日,国庆节等都安排一个记清明节、五一节、端午节、中秋节、者、主持人进行交通直击报道。二是所有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包括3月5日学雷锋活动、6月高考、中考交通直击重阳节免和联合出租车行业协会开展免费接送学生服务、暴雨等特殊天气和紧急费接送老人服务;三是建立台风、记者、主持人突发事件直击报道机制。每当遇到突发情况,都自觉地投入到现场直击报道之中。是广播充分发挥自身先广播记者现场直击连线报道,最具天优势,在当今融媒体时代赢得广大受众的最有效、竞争力的方式。交通广播在传统媒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本着服务社会体中脱颖而出,如深圳交通广播创办以来,勇于创经济建设、服务大交通生活、服务群众出行的宗旨,赢得听众新、节目用心、内容贴心,始终与听众互动交心,就是赢得市场。十多年来,不到30名新闻采编播人员的深圳交通广播(FM106.2),其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一直走在国内广播电台前列。以服务深圳深圳交通广播勇于创新,在节目设置上,服务听众生活需社会经济生活,服务深圳市民交通出行、汽车资讯、出行音乐伴侣、交求。早上节目包括新闻资讯、财经、汽车维修养护、现通生活热线,中午设置综合娱乐、旅游出行、人才交流代科技信息,晚间设置快乐伴你同行、服务等节目。其中最大特点就是:每个节目都创新开展了各种现场直击互动报道活动。“快”和“准”是交通广播的生命线。交通广播受众主要是“车厢里”的听众,在当今快节奏、高频率的社会生活当中,广播的便捷性、时效性与互动性是赢得其他传统媒体竞争的利器。“快”“、准”和“首发”是交通广播能够把控主导权的关键因素,也是检视我们新闻宣传工作绩效的标尺。要做到“快、准、稳”,首先,记者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有对现场信息的甄别和求证能力,只有获得宣传准确、视角独特的详尽的新闻信息,才能现场报道有新闻价值、新闻内容,才能吸引到广大听众的广泛关注。“新闻警现场直击连线报道就是要求记者要有敏锐的记者要第一时间深觉”,现场直击报道不是现场录音报道,即时了解核实掌握到第入现场,去了解、去核实、去体验,一手的新闻信息,第一时间通过电波传递给广大群众。现场直击连线报道的新闻事件往往是不断行进变化可的,记者现场采访、现场直击报道不同于现场录音报道,以有时间制作和剪辑,这就要求现场记者要有较好的灵活处现场直击报道的语气、情置和沟通的能力。记者不是播音员,这样的现场直击报感的把控和对事件的叙述报道十分重要,有可信度、有参与度。道才能有吸引力、有可听性、深圳交通广播最近10余年来,每当有特殊天气状况,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记者主持人分别到指定现场和突核实,获得最新消息,通过电发事件现场,提供实地了解、此举一直深话现场连线报道,向社会大众报道最新情况,受市民听众喜爱和好评。2018年9月16日,深圳市遭遇精心组织特大台风“山竹”袭击,深圳交通广播全面部署,记者主持人对台风天气的持续性报道,在台风到来前夕,渊接上页冤彩。特写镜头与语言的水融,形成强烈的感染力,深刻而生动地表现了新闻的主题。2016年10月《海南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了4集特别报道———采访长臂猿。记者在开篇采用纪实手法,拍下了记者跟随海南长臂猿调查队野外专项调查过程。凌晨5点,他们摸黑前往海南霸而且非常陡,记者背着50斤的采王岭监听点,路非常窄,跨过水流湍急的小溪,穿过访设备前行,踩着湿滑的石头,灌木丛林,经过两三个钟头才到达监听点。一路上,记者用特写的镜头拍下了他们采访过程中的艰险、霸王岭保护完好的生态景观、海南长臂猿灵巧可爱的风姿……一个个精唤起人们对珍稀动物彩的镜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保护意识。(作者单位: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视听2019.08|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