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39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手术治疗观察

39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手术治疗观察

来源:华拓科技网
39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手术治疗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39例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治疗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6个月全部患者纯音测听测试语言频率气导听阈值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76.9%)患者听力提高,5例(10.2%)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经对症治疗症状均出现改善,无一例复发。结论:手术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效、安全的方法,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手术治疗; 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0-01-0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通常是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得到及时根治使病情迁延发展造成,常累及黏膜下层、耳黏膜、骨膜等,临床表现主要有耳内出现持续的或间歇性流脓、鼓膜发穿孔等[1]。手术治疗作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是使中耳与外耳道的生理解剖结构及听觉功能得到最大限度保留。2012年2月-2013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应用手术方法对39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共39例,其中女11例,男28例;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为70岁,平均为(41.78±12.15)岁;病程最短28个月,最长31年,平均为(20.49±3.68)年。所有患者耳内均出现间断性或者持续流黏液或脓液,均有听力降低病史,部分患者伴有耳痛及耳鸣,均未见扁桃体炎、鼻窦炎等疾病,无一例有药物过敏史。 1. 2 手术方法

本组39例患者术前均给气管插管麻醉。手术方法依据ct诊断明确中耳炎的类型予以确定。(1)骨疡型、胆脂瘤型、单纯型中耳炎患者给予改良乳突根治手术对病变组织进行切除,清理术腔与病灶,后行鼓室成形手术以使患者的听力功能得到最大限度保留。行术前麻醉后,于耳后行切口,顺序开放乳突气房、鼓窦与上鼓室,并清除周围病变的组织。利用引流管探查咽鼓管的通畅情况,若患者听骨链出现中断或听骨被肉芽包裹,宜适当磨除耳道后上壁的骨质,以有助于探查后鼓室与上鼓室。显微镜下行肉芽组织清除,并将外耳道的皮瓣剥离,创建鼓膜的移植床,植入颞肌的筋膜。(2)听骨链严重损坏的骨疡型、胆脂瘤型患者在麻醉前提下,行开放式的鼓室成形手术。选择耳后部位作切口位置,对乳突行常规根治术,分别开放上鼓室、鼓窦及面神经隐窝,对面神经嵴进行磨低,使外侧段比鼓乳缝略高、并平行于外耳道底,内侧段稍微高出砧骨窝与水平半规管的隆突。彻底清除病变组织。此外,置引流管探查咽鼓管的通畅情况,如果患者听骨链不全或听骨被肉芽包裹,应适量磨

除耳道后上壁的骨质。将肉芽组织予以清除,剥除外耳道的皮瓣,构建鼓膜的移植床,将颞肌筋膜植入。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后7~10 d行伤口拆线,术后14~17 d将外耳道塞埋的纱条去除,并对外耳道与术腔进行相应清理。术后随访0.5~1年不等,出院当月,每1~2周进行随访1次,之后依据前一次的随访结果调整,2周~1个月进行随访1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纯音测听结果进行判断其听力的改善状况。术后纯音测听的结果比术前升高幅度大于10 dbhl,定义听力提高;降低幅度大于5 dbhl,定义听力恶化;升高幅度小于10 dbhl,定义听力未改善。另外,随访记录患者术后半年内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应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纯音测听结果

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患者的纯音测听中语言频率气导听阈的结果,术前患者纯音测听的平均值为(50.6±6.8) dbhl,术后6个月纯音测听平均值为(41.2±8.1) dbhl。手术前后纯音测听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 2.2 听力改善结果

本组39例患者中30例听力提高,占76.9%;1例听力恶化,占2.6%;8例听力未改善,占20.5%。 2. 3 并发症情况

39例患者术后6个月内出现并发症4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2%。其中,骨膜发生再穿孔者1例,伤口感染1例,有眩晕症状者2例。所有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并发症均得到缓解。 3 讨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常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彻底的治疗,使病情出现迁延不愈而导致。临床常依据患者鼓膜穿孔的部位将其分为骨疡型、胆脂瘤型与单纯型。因单纯型病情较轻,临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或气压治疗,若治疗无效可再采取手术治疗。胆脂瘤型及骨疡型,常引起听力障碍,特别是胆脂瘤型,常导致骨质大面积破坏与颅内外发生严重并发症,可危及患者生命。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2]。骨疡型慢性中耳炎,依据患者情况,先采取气压或药物行保守治疗,治疗无效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基本原则是将病变组织予以完全清除,尤其要彻底清除具新生力的组织,如肉芽组织,以将复发率高的生理解剖结构消除,使中耳与外耳道的生理结构及听觉功能得到最大程度保留。手术治疗时,最关键的是依据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灶部位、病变类型及咽鼓管的功能状况来确定手术方式。但目前对术式选择是否受高分辨ct检测结果影响及影响大小,尚未达成统一认识。有学者认为,

高分辨率ct无法有效的分辨中耳的乳突腔内部是积液还是肉芽组织,故患者中耳腔存在高密度影时,宜对其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同时根据临床特征及相关检查来选择手术方式。

本研究根据不同的鼓膜穿孔位置与病变类型,结合患者的听骨链损坏情况,给予改良乳突根治手术或者开放式鼓室成形手术治疗。结果表明术后多数患者的听力得到提高,同时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缓解,无1例出现复发。证明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隋冰冰,于文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高分辨ct表现和诊断[j].吉林医学,2010,31(5):655-656.

[2]黄恒,黄红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40例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3):151. (编辑:王春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