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来源:华拓科技网
・510・ WORLD CHINESE MEDICINE November.201 1,Vo1.6No.6 ,多发性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孙怡陈士奎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海淀区西苑操场1号,100091)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中西医结合疗法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最常见 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脱髓鞘性疾病,而且是原发性 脱髓鞘病变中最常见的CNS炎性脱髓鞘性疾病。MS 在世界各地多有发生,已成为西方某些国家的常见病、 多发病。我国目前尚无大样本的有关MS发病率或患 病率等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从临床报道看发病也有 逐年增多的趋势。MS在中医学中属于不同病证的范 畴,如以肢体无力或瘫痪为主者,相当于“痿”病;痛性 痉挛发作者相当于“痿痹”;语言障碍伴有肢体无力或 瘫痪者,相当于“喑痱”;走路不稳、共济失调者,相当 于“骨繇”;以视力障碍为主者,相当于“视瞻昏渺”;视 神经萎缩失明者,相当于“青盲”范畴等。 1 MS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与先天禀赋不足相关,而肾为先 天之本,故与肾密切相关。《灵枢・经脉》日:“人始 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素问・金匮真言论》说: “夫精者,生之本也。”此谓肾中精气,是脑髓生成和机 体生命活动之本,只有肾精充足,才能生成脑髓并保证 脑髓的健康发育、成长。先天禀赋不足之根本为肾虚, 肾虚封藏失职,肾精不足,精不生髓,影响脑髓生成,或 不能充养脑髓而发生病变。《素问・五脏生成篇》说: “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 ……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 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论述了肾精 不足,脑髓失养,髓海空虚,则脑转耳鸣,发生“眩冒”, 即眩晕;“胫酸、懈怠安卧”,则为四肢痿软无力的表 现;肾精不足,精不生血,肝血不足,目失所养,“目无 所见”,即视力障碍或失明等,恰如MS的主要临床 表现。 中医学认为MS病位在“奇恒之腑”脑髓,脑髓虚 损为其主要病理特征,其发病与肾、肝、脾多脏功能失 调密切相关。1)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亏虚,肾精亏虚, 肾不生髓,髓海虚损;肾精亏虚,精不生血,气血亏虚, 脑髓失养;肾精亏虚,真阴不足,水不涵木,肝肾阴虚, 筋骨失养;或素体阳虚,肾阳虚亏,脾失温煦,气血生化 之源亏乏,脑髓、四肢、肌肉失养等,为其病因病机之根 本。2)正气虚弱,外感风寒湿邪,阻痹经脉;或外感风 寒湿邪,入里化热,痰湿化热,痰热内扰,阻痹经脉;或 久卧伤气、久病人络,气虚血瘀,阻痹经脉等,均可导致 气血不畅,脑髓、四肢、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由此可见,MS属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本虚标实之 病证,本虚以肾精不足,肝肾阴虚,肾阳虚损,气血亏虚 为主;标实则以风、寒、湿、热、痰、瘀常见。正邪交争, 正胜缓解,邪胜则复,缓解复发,缠绵反复,病势渐进。 1)肝肾阴虚:肾藏精,肝藏血,精血相生,肝肾同源。 先天禀赋不足,素体亏虚,或劳倦伤肾,肾精受损,真阴 不足,水不涵木,肝肾阴虚。肝主筋,肾主骨,阴津亏 乏,筋骨失养,则痿软无力;肝开窍于目,肝阴虚亏,目 失阴精滋养,则目不明;甚则阴虚火旺,出现眩晕、耳 鸣、头痛等症;或阴虚风动,出现痛性痉挛,癫痫发作 等。MS反复发作或重症者缠绵不愈、病势渐进和晚期 患者,多累及肝肾,遂致肝肾虚损,肝肾阴虚。2)肾阳 虚损: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阳虚,或外感寒邪,阳气受 损,皆可致肾阳虚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素问 ・生气通天论》)。肾阳虚损,卫外不固,则极易感受 风、寒、湿邪之外袭。a.寒性凝滞,寒客血脉,气血凝 滞,脑髓失养,则头晕,头疼;b.寒性收引,使人体气机 收敛,经络、筋脉收缩挛急;c.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肾 阳受损,脾失温煦,脾阳不振。《素问・痿论》说“脾主 身之肌肉”;脾主运化、主升清,《素问・阴阳应象大 论》说“清阳实四肢”,脾阳受损,运化失职,清阳不生, 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不荣,四肢、肌肉失气血、水谷精微 之充养及清阳之充实,则软弱无力,甚至痿弱不用而瘫 痪。甚则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精神萎靡不振、步履不 稳等。3)脾胃虚弱:脾主运化,主四肢肌肉,为气血化 生之源和后天之本。素体虚弱,脾胃气虚;或外感风 寒,寒邪伤阳,脾阳受损;或久病气虚,中气不足等均可 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常。一则水谷精微运化失常,气 血化生不足;二则水湿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聚而生痰, 痰湿化热,痰热内扰,阻闭经脉,气血不畅,均可导致脑 世界中医药2011年11月第6卷第6期 髓、肌肉、筋骨失养而病。4)痰热内扰:脾胃虚弱,水失 运化,聚湿生痰,痰湿内停,郁久化热;或复感风寒湿 邪,人里化热,痰热互结,流注四肢,阻闭经脉,气血阻 滞,筋肉失养,则肌肤不仁,肢体重着,屈伸不利,痿软 无力或失用;若痰热中阻,阻遏气机,则胸脘满闷,恶心 呕吐;痰热蒙窍,则头晕,头痛等。5)气虚血瘀:气为血 帅,气行则血行;气血旺而畅达,则脑髓充盈,耳目聪 明,肌肉强健,筋骨健壮。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亏虚, 正气虚弱,无力帅血而行,则血滞而瘀,气血不畅,脑 髓、肌肉、筋骨失养而病。特别是已患MS者,多肢体 瘫软,懈怠安卧,久卧伤气,气日以衰,更无力帅血而 行,血滞不行,脉络瘀阻,或久病人络,气虚血瘀,脉络 瘀阻,气血不畅,脑髓、肌肉、筋骨失气血濡养,则脑转 耳鸣,目无所见,肢体痿软无力,甚则瘫痪不用等。 2 MS的中医辨证论治 2.1肝肾阴虚证证候:头晕耳鸣,视物不清,腰膝酸 软,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语言不利,四肢麻木不仁,痿 软无力,走路不稳,或痿软不用、瘫痪。舌质红或暗红, 苔少而干,脉细或弦细。治法:滋补肝肾,填精补髓。 方药:左归丸加减。每剂:熟地黄30g,枸杞子15g,山 药15g,山茱萸12g,菟丝子12g,川牛膝12g,龟甲胶 12g(烊化),鹿角胶lOg(烊化)。 2.2肾阳虚损证证候:头晕,视物不清,或有复视, 四肢欠温,双下肢无力、步态不稳,甚至痿弱不用,小便 频数或失禁,大便稀溏,舌体胖大,舌质淡或淡暗,苔薄 白,脉沉细尺脉弱。治法:温补肾阳,填精补髓。方药: 二仙汤合右归饮加减。每剂:淫羊藿12g,仙茅lOg,巴 戟天12g,制附子lOg,熟地黄12g,枸杞子15g,杜仲 12g,山药20g,鹿角胶12g(烊化)。 2.3脾胃虚弱证证候:头晕,面色无华,神疲乏力, 少气懒言,食少便溏,或视力下降,或四肢无力,步态不 稳,或瘫痿失用,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治法:益气 健脾,调理脾胃。方药:四君子汤加味。每剂:人参 lOg,黄芪15g,白术15g,茯苓15g,山药15g,陈皮lOg, 甘草6g,当归lOg。 2.4痰热内扰证证候:头晕头重,视物不清,失眠健 忘,胸脘满闷,恶心呕吐,双腿沉重、僵硬乏力,瘫痪失 用。舌体胖大或质暗,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化 痰,健脾和胃。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每剂:陈皮 12g,法半夏12g,茯苓30g,苍术、白术各15g,枳实lOg, 竹茹lOg,黄连6g,薏苡仁15g。 2.5气虚血瘀证证候:头晕眼花,视力下降,甚至失 明,四肢麻木不仁,肢软乏力,甚至痿弱不用,口唇黯 淡,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无力。治法:益气活 血,化瘀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味。每剂:黄芪 30g,赤芍15g,川芎12g,桃仁lOg,红花lOg,当归12g, 地龙15g,牛膝15g,制首乌12g。以上方药服法均为每 日1剂,水煎2次兑匀,分早、晚2次口服。 3 中成药 运用中药治疗MS一般需较长期服药,中成药则 更方便适用,但必须辨证选药,药证相符。中成药虽然 其《说明书》的“适应证”或“功能主治”未讲可治疗 MS,但按中医学辨证论治及“有是证,便用是药”原则 选用之。如1)六味地黄丸:适用于MS肝肾阴虚证, 每次6g,1日2次,口服。2)明目地黄丸、石斛夜光丸: 适用于MS肝肾阴虚证(伴有视物不清),每次6g,1日 2次,口服。3)知柏地黄丸:适用于MS阴虚火旺证,每 次6g,1日2次,口服。4)金匮肾气丸:适用于MS肾阳 虚损证,每次6g,1 El 2次,口服。5)活血通脉片:适用 于MS气虚血瘀证,每次6片,1日2次,口服。6)诺迪 康胶囊:适用于MS气虚血瘀证,每次1~2粒,1日3 次,口服。 4 MS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由于MS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清楚,目前尚无特 效药或特效疗法。中国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末8O 年代初期,便开始探索运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方法 治疗MS。目前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MS的研究, 仍处于经验层次的临床试验研究阶段。通过临床研 究,观察了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MS的临床疗效, 探索了MS的中医辨证与辨证论治规律性、中西医结 合治疗方法等。初步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MS可加快 控制病情,缩短急性发作时问;可调节机体免疫状态, 延长缓解期,减少复发,从而减少或减轻不可逆的神经 损害,降低病残;可减少激素用量和减轻激素治疗的不 良反应,帮助撤减激素;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 总结30余年中西医结合治疗MS的经验体会和 基本思路是:1)病证结合治疗:即西医辨病治疗与中 医辨证论治相结合,且贯穿于MS治疗的全过程。由 于目前西医治疗MS尚无特效疗法,更需充分发挥中 医辨证论治的优势,这是当前中西医结合治疗MS的 基本原则与方法。为此,首先要明确“病证结合”诊 断,即在明确MS西医诊断前提下,结合该MS患者多 样性的即刻临床表现,进行动态中医辨证,及时构成准 确无误的“病证结合”诊断,从而在个体化的“病证结 合”诊断的指导下,形成个体化的“病证结合”治疗。 2)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诊断情况如属急性 型、发作型、复发一缓解型、良性型等,以及针对患者病 情的轻、重、缓、急和中医辨证,采取相应的个体化中西 WORLD CHINESE MEDICINE November.201 1,Vo1.6,No.6 医结合治疗。急性型、发作型或复发患者,病情较重 者,其最佳治疗方案是病证结合治疗:西医辨病治疗采 究证实,白芍总苷具有双向免疫调节及抗炎作用;当 归、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中药,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枸 杞子等补肾中药,人参、党参等补气中药,均具有免疫 调节作用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MS可借鉴这些 研究成果,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选择既符合中医辨 证论治,理、法、方、药统一性要领,又具有免疫调节作 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冲击治疗,同时结合中医辨证 论治,尤其强调用中药汤剂治疗,“汤者荡也”,以保证 中药治疗急重症的疗效。待病情缓解不再进展恶化, 激素冲击治疗逐渐减量至停药过程中,以及病情缓解 完全停用激素,始终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辨证论 治服用中药3~6个月以上(后期可每周2~3剂间断 服用)并视病情配合针灸、推拿或中成药等治疗。缓 用的中药进行组方,以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MS的优 势,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 5讨论 解期患者经上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缓解,无明显症 状与体征时仍要定期到神经科门诊复查,密切观察病 情变化,适当对症治疗,并坚持中药辨证论治,对患者 进行整体调理治疗。临床实践证明,较长时间运用中 医辨证论治,无论汤剂或中成药,对调节机体免疫功 能,预防感冒,预防或延缓MS复发等,都显示出良好 疗效。良性型、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中医辨证论治为 主,且需较长时间或间断采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治疗。 3)中西医优势互补:西医研究认为MS是一种自身免 有研究发现MS早期或复发期的神经轴索损害和 脱髓鞘病变,与急性炎症反应有关,炎症消退髓鞘再生 后可改善急性炎症反应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运用激 素或干扰素治疗取得疗效是减轻炎症反应的结果。随 着病程的进展炎症反应逐渐减少,而进展性神经轴突 变性和髓鞘修复障碍成为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因此,目前倾向于将MS分为早期炎性反应阶段和晚 期神经变性阶段。在MS早期炎性反应阶段,应尽早 疫性疾病,并已明确早期运用免疫调节剂治疗,可减少 MS复发和延缓进展。同样,研究证明众多中医补肾方 药、活血化瘀方药、健脾益气方药、清热解毒方药等,都 具有调节免疫作用。如白芍的功效是柔肝缓急止痛, 按中医药理论常用于治疗MS痉挛痛,而现代药理研 采用激素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治疗。晚期神经变性 阶段,患者常留有麻木、束带感、瘫痪等感觉及运动障 碍,则应以针灸、推拿、气功,以及医疗体育、神经功能 康复治疗为主,结合中药辨证论治等。临床实践表明,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改善病情及降低病残程度有帮助。 (2009—12—28收稿) 转枢中焦、调养胃肠治疗老人嘈杂体会 王 勇 (四川省宣汉县人民医院,四川省宣汉县东乡镇中路39号,636150) 关键词老人嘈杂/中医药疗法 上买月饼、桃片膏、柑橘、饴糖等零食吃,时常腹胀便秘,平时性 急,易生气。证属肝郁不舒,食积气机遏抑,少腹乃厥阴部位,导 致中焦失运而致腹痛。治以舒肝理脾,化食行气枢,转枢中焦 法。处方:当归12g,白芍15g,柴胡10g,茯芩10g,白术10g,甘 1嘈杂、失眠案 患者某,女,78岁,农民,2009年2月20日诊。因饮食生活 不规律,常感头晕、乏力,夜半胃脘嘈杂,难安眠,久治乏效。刻 诊:形瘦,纳差,脘腹胀,大便不爽,口干舌燥,无苔,脉沉细数。 草5g,枳壳l0g,莱菔子30g,神曲10g,山楂10g,川楝子6g,2剂。 服1剂,肠鸣、矢气,解燥屎数块,痛缓解。嘱慎饮食、忌恼怒,防 证属气阴两虚,中焦失运。治宜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转枢中焦 止食复。随访2年未见复发。 法。处方:党参12g,沙参12g,黄精12g,白术10g,紫苏梗3g,黄 3体会 连3g,吴茱萸1g,干姜3g,柴胡10g,白芍12g,枳实8g,当归12g, 嘈杂是一种自我感觉,脘中似饥非饥,似痛非痛,似辣非辣, 瓜蒌12g,3剂。药后嘈杂稍安,便秘缓解,睡眠稍好,原方去瓜 莫可名状的一种病症。常和胃痛、吐酸、胃胀、便秘等症同时并 亦可单独出现。或时作时止,或得食而缓,或食而复已。病 蒌,枳实减为5g,加酸枣仁12g,百合12g,加减调理月余,饮食睡 见,位在胃肠,有寒、热、虚、实、痰、火、血嘈之分,但临床往往错杂证 眠转为正常。随访1年未见复发。 多。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胆囊炎、胃神经官能 2嘈杂、腹胀案 患者某,女,80岁,2008年lO月12日诊。因反复胃脘不 症等症常伴有嘈杂症。论其辨证施治,总以胃中积热,肝胃郁 脾胃虚弱,胃阴不足,寒滞胃腑,中焦失运为主。临床宜分清 适,便秘、嘈杂,夜半难安眠1周,继而夜半少腹胀痛,阵发性加 热,滋养胃肠,综合调理 剧,到医院急诊。B超示:肠胀气明显,诊为“肠痉挛腹痛”,予解 虚火、实火、寒热夹杂,治疗采取转枢中焦、 痉止痛药未缓解,复以木香顺气丸未见好转。刻诊:老人形瘦面 乃效。白,牙全脱,舌瘦,苔浊,脉弦滑。详询病史,自述常常喜欢在街 (2010—12—27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