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创新驱动的化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创新驱动的化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华拓科技网
第38卷第2期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Hubei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

Vol􀆰38No􀆰2ꎬ2018

基于创新驱动的化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

探索与实践

杨水金ꎬ吴一微

(湖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ꎬ湖北黄石 435002)

摘要:探索拓展化学专业研究生生源途径与思路ꎻ研究进一步优化化学专业研究生生源办法ꎻ探索化学专业研究生具体培养措施的有效性ꎬ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ꎻ制订化学专业研究生各阶段培养计划及个性化培养的实施方案ꎬ提高研究生就业竞争力ꎬ解决研究生就业问题ꎮ关键词:化学专业ꎻ研究生ꎻ培养模式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3149(2018)02 ̄0103 ̄04doi:10.3969/j.issn.2096-3149.2018.02.020

经过30多年的发展ꎬ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ꎬ达到了一定的规模ꎬ为认真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ꎮ目前ꎬ研究生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ꎬ为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发展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ꎬ提升研究生的创造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本领ꎬ更快的适应新时期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改革的需要ꎬ自2011年以来ꎬ全国各地省学位办纷纷推出省级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项目ꎮ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ꎬ提升研究生的创造意识、创新能力、创业本领ꎬ已成为研究生培养急待解决问题[1ꎬ2]ꎮ

我校现已更名为湖北师范大学ꎬ面临硕士研究生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不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有待

进一步提高等问题ꎬ为解决这些问题ꎬ本课题将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路与方法ꎬ以供借鉴ꎮ

1 拓展化学专业研究生生源途径与思路

通过吸收在读本科生参加研究生组会ꎬ通过指导在读本科生主持学校、学院大学生科研立项ꎬ通过指导在读本科生开展业余科研工作ꎬ通过指导在读本科生参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工作ꎬ做好化学一级硕士点研究生生源的拓展工作ꎮ

2 进一步优化化学专业研究生生源办法

2.1 制订发展规划ꎬ明确努力目标

通过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ꎬ切实做好研究生生源优化培育工作ꎮ

引导大一本科生科学制订发展规划ꎬ明确报考985高校专业课和英语的具体要求ꎬ对于四大专业985高校硕士研究生ꎬ同时要求达不到以上条件的本科生优先考虑报考本校的硕士研究生ꎮ2.2 通过文献综述ꎬ提高思维能力

收稿日期:2017—11—12

基金项目:2016年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教研项目(编号:20160304)资助

作者简介:杨水金(1964— )ꎬ男ꎬ湖北武穴人ꎬ教授、博士ꎬ主要从事无机功能材料和化学教学研究工作.

基础课(含相应实验课程)成绩在班级排名前20%ꎬ且大三上学期顺利通过英语六级可以选择报考

􀅰103􀅰

对于进入科研实验室从事业余科研训练的本科生ꎬ引导他们进行文献阅读ꎬ尤其是英文文献的阅2.3 开展课题研究ꎬ增强研究能力

读ꎬ要求他们围绕某个专题进行文献综述ꎬ及时整理成文ꎬ由指导教师推荐发表ꎮ

在指导本科生查阅专题文献基础上ꎬ引导他们撰写课题立项申请书ꎬ对于研究思路清晰ꎬ研究方案完备ꎬ且有前期工作基础的课题推荐他们参加国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ꎬ对于稍微差一点课题方案要求进一步完善ꎬ推荐申报校级大学生科研立项和校级大学生科研指导性项目立项ꎮ2.4 推荐发表论文ꎬ增强科研自信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ꎬ增强本科生的研究能力ꎮ

对于学生通过专题文献阅读撰写的综述论文或通过大学生科研立项而完成的课题研究ꎬ指导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整理成文并认真审阅提出修改意见ꎬ定稿后及时推荐到各类学术会议上交流或刊物上发表ꎬ以增强本科生的科研自信ꎮ

3 探索化学专业研究生具体培养措施的有效性ꎬ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笔者认为ꎬ化学专业研究生具体培养措施除了通过每周要求研究生提交周报ꎬ每两周召开一次组会ꎬ便于师生之间有效沟通与交流之外ꎬ导师们制订科研奖励办法并给每位硕士研究生提供一次外出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ꎬ对于激励研究生的科研热情ꎬ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非常有效ꎮ

4 探讨化学专业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的实施方案ꎬ提高研究生就业竞争力ꎬ解决研究生就业问题

  化学各专业研究生各阶段培养方案各校都有明确具体要求ꎬ导师要在此培养计划框架内ꎬ针对实验室主客观条件及研究生个人具体期望制订出每位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实施方案ꎬ通过引导研究生围绕学校培养计划结合自己的具体实际撰写研究生期间个人规划来体现ꎬ导师也可以在学校培养计划基础上结合各自专业基础对文献的阅读量、设计的体系数、完成论文的级别等提出明确目标供研究生撰写个人三年规划时参考ꎮ对于硕士期间达到发表2篇SCI论文且英语水平达到六级的研究生动员他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ꎬ否则协助他尽快落实工作岗位ꎮ

5 典型案例

为了完整展现研究生生源的吸引、引导培养及个性化培养的实施方案的过程ꎬ现以G同学培养过程为例加以说明ꎮ

G同学系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2011级本科生ꎬ大一一结束该同学就进入了我的实验室开展业

余科研工作ꎬ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在实验室探索新的化学反应条件ꎮ当开始实验时各种问题都出现了ꎬ开始连产品都没有ꎬ然而该同学没有就此放弃ꎬ而是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资料ꎬ分析原因ꎬ最后不断探索其他影响条件ꎬ最终使这一体系得以完善ꎮ记得条件没有找出来的那几天ꎬ该同学心里非常着急ꎬ经常是早上7点的时候准时到实验室ꎬ晚上9点半才离开实验室ꎬ中间除了吃中饭ꎬ其他时间都在做实验ꎬ基本没有休息ꎮ晚上回到住的地方ꎬ虽然天气温度高达近40度ꎬ该同学倒床就能睡着ꎮ虽然这样辛苦ꎬ但该同学心中有“梦”ꎬ为了实现这个梦想ꎬ必须付诸大量心血与汗水ꎮ这一切都是源于甘于寂寞ꎬ刻苦钻研ꎬ自强不息的信念所支撑ꎮ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ꎬ该同学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ꎬ经过刻苦努力ꎬ学会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ꎮ大学期间ꎬ该同学主持承担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H3PW6Mo6O40/TiO2-MoO3光催化降有机污染物»􀅰104􀅰

(教高司函〔2013〕102号ꎬ项目编号:201313256001)和湖北师范学院本科生科研立项项目«二氧化硅负载磷钨酸催化合成丁酮1ꎬ2-丙二醇缩酮»(湖师学〔2013〕27号ꎬ项目编号:2013123)分别获得了

国家教育部、国家财政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和校级本科生科研项目基金资助ꎬ先后在«RAREMETALS»ꎬ«精细化工»ꎬ«应用化学»等杂志上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七篇ꎮ该同学就这样一步一步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ꎬ“刻苦钻研ꎬ自强不息ꎬ励志成才ꎬ努力学习知识ꎬ用知识充实自己ꎬ用知识武装自己ꎬ用知识来体现自己的价值ꎬ这样青春才精彩”ꎮ2013年4月ꎬ该同学及项目组成员带着项目«二氧化硅负载磷钨酸催化合成丁酮1ꎬ2-丙二醇缩酮»参加了湖北师范学院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ꎬ获得的三等奖的好成绩ꎬ同年6月在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了三等奖ꎮ同年7月被湖北师范学院评为“学术科技之星”ꎮ2014年5月获得湖北师范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二等奖ꎮ经过努力ꎬ该同学本科期间光荣加入中国党ꎬ获得过国家励志奖学金ꎬ同时获得中国自强之星提名奖ꎮ2015年G同学本科毕业坚定报考我校无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并被录取ꎮ

G同学自2015年9月份正式进入505室攻读无机化学硕士研究生以来ꎬ在导师的指导下ꎬ认真

对照«多酸化学课题组无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20150706版)»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三年的目标和三年的整体规划和安排ꎬ丝毫不敢懈怠ꎬ兢兢业业ꎬ认真实验ꎬ认真调研文献ꎮ尽管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充满艰辛与挫折ꎬ但该同学毫不畏惧ꎬ正如该同学所说:“办法是人想出来的!科技创新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ꎬ这种能力的提高ꎬ有赖于实践的厚积薄发ꎬ更有赖于个人的执著追求ꎬ以及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帮助ꎮ我一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ꎬ这个巨人就是我的各位老师ꎬ没有他们的支持ꎬ我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ꎮ人生短暂ꎬ学术创新永无止境!钻进去就是一个广阔的世界ꎬ科技事业是需要有心人来勤勤恳恳耕耘ꎬ需要传承ꎬ更需要创新ꎬ一分耕耘才会有一分收获ꎮ正是科技创新在指导我、陪伴我一路成长ꎬ使我可以继续行之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工作ꎬ更使我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ꎮ有了这样的认识ꎬ我亦感到由衷的欣慰和幸福”ꎮG同学研究生期间在导师的关心下ꎬ分别参加了2015年10月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催化学术年会和2016年12月的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无机化学学术年会并作了两次分会报告ꎬ学术上得到较大提升ꎮ研究生阶段发表SCI论文3篇[3~5]ꎬEI论文1篇ꎬCSCI论文2篇ꎬ核心期刊论文5篇ꎬ获得了3次一等学业奖学金ꎬ获得校优秀党员称号ꎬ现已顺利通过国内重点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核ꎬ2018年9月即将到该校化学与环境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ꎮ

开展«基于创新驱动的化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ꎬ探讨拓展化学专业研究生生源途径和优化化学专业研究生生源办法ꎬ达到使化学化工学院各专业中等或中等偏下的本科生进一步明确目标ꎬ增强进一步选择在湖北师范大学深造机会ꎬ稳定和优化化学一级硕士点生源ꎻ对于妥善解决研究生生源不足问题ꎬ优化研究生生源质量提供借鉴ꎻ同时本课题探索化学专业研究生各阶段培养计划、个性化培养的实施方案、具体培养措施ꎬ对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ꎬ达到切实提高化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尤其是无机化学专业方向研究生培养质量ꎬ增强就业综合实力ꎮ参考文献:

[1]陈新忠ꎬ董泽芳.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ꎬ2009ꎬ(11):4~7.

计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ꎬ2010.

[2]研究生专业学位总体设计研究课题组.开创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研究生专业学位总体设[3]WenpengGongꎬXiaogangDuꎬXiaoxiaLiuꎬetal.Achievingadsorptionofcationicdyesbythecompositesbasedon[4]龚文朋ꎬ田超强ꎬ杜晓刚ꎬ等.H6P2Mo18O62/Zn(BDC)(Bipy)0.5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对亚甲基蓝的吸附[J].[5]XiaoxiaLiuꎬWenpengGongꎬJingLuo.etal.Selectiveadsorptionofcationicdyesfromaqueoussolutionbypolyoxometa ̄

late ̄basedmetal ̄organicframeworkscomposite[J].AppliedSurfaceScienceꎬ2016ꎬ362:517~524.高等学校化学学报ꎬ2016ꎬ37(9):1596~1604.

H3PMo12O40decoratingmetalorganicframeworks[J].ChiangMaiJSciꎬ2017ꎬ44(X):1~13.

􀅰105􀅰

Explorationandpracticingacultivatingmodelbasedoninnovationabilityforgraduatestudentinchemistryspeciality

(College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ꎬHubeiNormalUniversityꎬHuangshi435002)

theroptimizationofgraduatestudentsinchemistrywerestudied.Inordertoimprovethequalityofpostgraduateeducationandexploretheeffectivenessofthistrainingapproachꎬtheauthorsetsouttheimplementationplanofeachstagetrainingplanandindividuationcultureforchemistrygraduateꎬwhichcanimprovepostgraduateemploymentcompetitivenessandsolvegraduatestudent'semploymentproblem.

Keywords:chemistryspecialityꎻgraduatestudentꎻcultivationꎻinnovationability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graduatestudentinchemistry’ssourceapproachesandideaswasexplored.Themethodsoffur ̄

YANGShui ̄jinꎬWUYi ̄wei

􀅰1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