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职业选择理论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择业分析

职业选择理论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择业分析

来源:华拓科技网
2013年第2期 (总第132期) 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CoHege No.2,2013 GenerM.No.132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职业选择理论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择业分析 林 云 (三明学院,福建三明365004) 摘要:职业选择理论的研究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预期,在正确的价 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下,进行职业选择活动。所以,科用职业选择理论指导大学生择业分析,就显得 尤为重要。 关键词:职业选择理论;大学生;择业分析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958(2013)02—0008—02 Contemporary Conege Students’Occupaiton Choice Theory From the Perspecitve of The Job Analysis LINYun (Sanming University,Sanming fujian 365004,China) Abstract:Occupation choice theory research is helpful to young studen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enlployment situaiton,8djust the employment expectation,in the correct values and moral standards,for occupation selection activiites.So,can use scientiifc occupation choice theories to guide students to their analysis,it is partic ̄arly importmlt. Key words:occupation choice heorty;college student;analysis Oil occupation 职业选择是个体按照自身的职业兴趣和职业预期,发挥 用,而最为理想的职业选择就是个体能够在与其人格类型相 吻合的职业环境下工作。 2.侧重于社会取向的职业选择理论研究 自身能力,运用已掌握的信息来选择职业,使个人能力素质 和职业需求二者相吻合的过程。也可以说个体根据自己的个 性、兴趣和特长等,结合职业本身的经济报酬、劳动强度、发 展空间等信息做出的一种主客观多方面综合考虑比较后的 价值判断。职业选择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求职者对职业 岗位的选择也就是职业岗位对求职者的选择,两者双向互 动。达到最终的优化配置。 一、职业选择理论研究概述 (一)国外很多理论对职业选择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思考 研究 (1)社会学理论:戈萨德认为影响职业选择有因素, 可以划分为两大层次:第一层次主要指社会一经济阶层因 素、性别因素、种族因素、身体因素、智力水平因素,这些因素 是影响个体职业选择的首要的、决定性因素;第二层次指教 育因素、职业知识和职业指导因素、就业可能因素,它们处于 次要和从属地位。这种观点主张个性因素和社会因素之间必 须取得平衡,使择业既符合人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操 作可行性。 (2)配置论:达海姆认为职业选择是一个社会配置的过 程,尽管人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不是主要 1.侧重于个人取向的职业选择理论研究 (1)特质因素论:它是从人的个别差异和职业差异这个 前提出发,既考虑个人所具有的主要特质,又考虑了职业本 因素,人不能任意选择职业,要受到社会和经济等各方面的 ,择业者只能在有限的选择范围内按照个人的择业标准 身要求的职业特性。主要观点是人——职匹配理论,帕森斯 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各自独有的人格特性(即特质)和能力模 式,而每一种人格特性和能力模式又相适应不同的职业类 型。 (2)人格类型论: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Hollnd)首 a次从个体特质维度出发提出了“职业选择理论”。该理论认 为,人格是遗传因素、兴趣能力与社会活动互相作用的产物, 本身并无优劣之分,职业选择取决于人格与职业的相互作 收稿日期:2013—02—27 (如特长、爱好、价值观等)作出决定,个人的职业选择必须服 从社会的配置,外部条件及其影响处于职业选择的中心位 置。该理论带有较多的计划经济色彩。 3.侧重于综合取向的职业选择理论研究 (1)发展理论:发展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职业指 导家金兹伯格(1951)和萨伯(1957)。发展理论从个人的人生发 展高度来认识和研究职业选择行为,认为个体在童年时就孕 作者简介:/ ̄(1982_—_),男,福建省仙游县人,三明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8一 一育了职业选择的萌芽,产生了就业意识和就业要求的雏形。 之后由于年龄、资历和教育等因素的改变。个体的职业心理 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2)需要理论:该理论主要由美国职业指导专家罗恩 (1956) ̄出。他认为早期经验对职业选择的影响较大,一个人 早期所接触到的教育方式,会影响他之后所追求的职业类型 及在所选择职业领域中可能到达的水平。 (二)国内关于职业选择的研究概况 1.侧重于个人取向的职业选择理论研究 黄敬宝的《自身因素与大学生就业结果的实证分析》采 用实证数据分析比对了大学生自身因素对就业结果的影响 关系,得出结论:“大学生自身因索对于职业选择起着决定性 的作用,尤其是就业意愿、就业行为、综合素质三个项目直接 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成败,因此大学生想要成功就业就必须在 综合索质的提高、就业预期的调适、就业行动的积极性上下 功夫”;王艳丽研究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后,得出结论:“大学生 职业选择时,比较看重个人发展的机会和行业的发展前景, 追求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职业选择希望学以致用或 接近所学,更倾向于选择舒适轻松的工作氛围,认为知识能 力和交往技能有助于职业选择的成功”。 2.侧重于社会取向的职业选择理论研究 1999年,方俐洛、凌文栓等人探讨了不同的职业兴趣和 职业环境对人的职业选择以及职业价值观的影响;苟军平在 他撰写的《当今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差距》 中指出“市场需要从业者所具备的较高的基本素质、敬业精 神、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是当代大学生不完全具备 的,这种供需的错位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 因,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3.侧重于综合取向的职业选择理论研究 《在浅析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因素>中,陈书崇 O9) 提出:“对大学生职业选择会产生影响的因素:诸如个体因 素、环境因素、薪酬因素、个人教育文化因素、择业者特点与 职业的匹配关系的认识因素等的影响”2010年钱华的《高校 本科生择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通过数据比对得出:学业成 绩对学生就业影响大,学生在应聘时经常需要凭借自己的良 好的学习成绩得到用人单位的初面资格;学生的户籍因素对 职业选择影响大,农村学生去热门行业工作的几率小,出境 读研的概率为零。 二、职业选择的重要性 (一)职业选择关系到社会的安全稳定 曾经“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较之其他社会群体,拥有更高 的文化知识和综合素质,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宝 贵人才资源,同时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但是这种 优越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深入而逐渐衰退。高 校毕业生急剧猛增的同时,待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多,大学生 就业困难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百万青年大 军,如果不能解决就业问题在社会上晃来晃去,是十分严重 和危险的,成为牵动着千万家庭的心,关乎着国家社稷安危 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国家大事。这已不仅是教育的问题,更是 、三、职业选择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选择特点分析 按照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做衡量尺度,可以将高等教育发展划分为“精英、大众和普 及”三个阶段。我国无疑已经由精英型高等教育阶段发展到 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学生就业已由卖方市场 走向买方市场,僧多粥少,供大于求,为争夺更多更好的职业 机会,高校之间、高校毕业生之间展开激烈竞争。此时我国大 学生职业选择表现为五个特点: (一)影响当前毕业生职业选择的关键指数——经济收 人和待遇条件。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标准体现出现实主义和功 利主义的色彩。五分之四的大学生把自己的月薪标准定在了 200 5000元的区域。 (二)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中不能忽视的部分——个人 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开始逐渐改变原来只看 眼前,不顾长远的短期理念,认真审视起就业单位的发展潜 力,把个人的职业选择与行业发展的大环境综合考量,将个 人的成长成才与企业的兴衰荣辱紧密结合。 (三)知识含量高或者专业对口的工作更受到毕业生的 青睐。大学毕业生在选择理想职业和现实职业时采用较高的 致性标准,追求社会声誉和自我价值的双重实现。 (四)兼顾兴趣爱好。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个人的兴趣 爱好,特长个性也是广大毕业生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 (五)当前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选择还深受“学而优则仕” 的封建思想的影响。机关人员良好的社会地位和稳定的 职业收入以及父母“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使高校毕业生对 公务员职业趋之若鹜。中国青年报的一项关于“考碗热”的 社会民调显示:77.0%的人认为考公务员热是因为考上公务 员就等同于端上了“铁饭碗”,职业稳定有保障,社会声誉又 好;73.2%的人则看重公务员较高的薪资待遇以及广阔的晋 升空间;59.9%的人认为公务员工作比其他职业轻松。、 青年大学生寒窗苦读,怀抱梦想,他们对自己未来从事 一的职业,如何取得这份职业以及怎样做好这项职业都给予了 很多的关注和努力,但是由于涉世不深,社会实践经历不足, 以及缺乏专门理论的指导,在具体的择业过程中就业期望值 过高、就业观念陈旧,职业选择摇摆不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就业的成功率。高等教育不再是贵族的,身份的象征,而 仅仅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手段,学校、家长、学生需要改变 认识,不能再是精英通识、精英梦想,必须认清高等教育已经 和从事高尚职业没有必然的联系,大学毕业生只是普通劳动 者,应该是时候改变陈旧的“精英”观念,实现理『生择业。职业 选择理论关注青年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职业的心路历程,帮助 大学生们端正心态,脚踏实地,少走弯路,顺利实现就业目 标。 、  .参考文献: [1]马忠祥.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择业心态的分析与思考 田_本溪冶金商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72-74. [2]安身健.大学启思录:与大学生朋友谈就业[M】.河南: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3】姜继红.社会资本与就业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5. 社会的问题。 (二)职业选择是教育投资与就业回鞭的两相权衡 高等教育作为家庭的—项主要投资,是需要回报的,但 是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一方面是异常严峻的就业形 势,另一方面则是他们对自身认识不清,定位不明,择业迷 茫,加之社会传统价值理念的影响,生长环境、教育背景等因 素的干扰,影响了他们对梦想的追逐,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期 望。我们谈的职业选择就是指大学毕业生努力寻找适合自己 发展、奋斗、成长的生存空间的过程,就是他们展现自我,实 现自我价值,走向成功的不懈追求的过程。 f4】张玲.从“精英”到“大众”:2008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首 选调查报告解读卟中国大学生就业,2oo8(4). [5]乔丙武.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观教育 卟教育探索,2009(2). [6]吕国富.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 卟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口编辑/兰虹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