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布局现状分析
来源:华拓科技网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布局现状分析 ◎ 陈 扬 摘要: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探讨当前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布局中存在的客观问 题,分析导致当前产业布局不合理的根本原因,在阐述产业布局对两型社会建设意义 的基础上,对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布局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产业布局 发展的新的模式的设想。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产业转移产业布局 【中图分类号】F293 当前,武汉、长株潭、天津滨海新 区等地纷纷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 一、产业布局发展的现实基础 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两型社 长株潭中心城市群建设是中部崛起 会”,一方面是推进中西部地区走区别于 的重大战略布局,是国家加快推进新型T 东部以往发展模式的重大战略,另一方面 业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战略举 是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 措。长株潭地处泛珠三角经济区、沿京广 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长株潭城市群作 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能直接承 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验区,率先开展“两 接珠 角和长三角的双重辐射。三市地 型社会”建设试点,如何调整产业结构, 理位置紧紧相连,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 尽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 核心增长极。据湖南省统计局的信息显 保护的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 示:20l0年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6624.22 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 亿元,占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高 统模式的T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是一 达44.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人 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均GDP分别为69048元、342l5元和2981 1 《城市观察》20i1年第3期一163 Urb< ̄n inslght,No 3 20¨ NDUSTRlES 元,远远高于全省23100元的平均水平。 高了废弃物的浓度和回收利用价值,降低 2。有利于节约成本。产业集群有利于 节约企业和社会的成本。 长株潭城市群已成为湖南经济发展水平最 了污染物回收利用成本及环境治理成本。 高、要素聚集能力最强、最具发展潜力的 经济走廊和城市群。 作为湖南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地区 3.有利于产业升级与优化。产业集群 和湖南经济增长的高地。在整个十一五期 的专业化,对集群内企业及其各部门的分 间,长株潭三市5年GDP平均增长率分别 工要求较高,进而使企业及其各部门分工 为15-3%、14.1%、14_3%,均高于全省的 形成专、精、尖的特点。由于分工的细化 平均水平。不仅如此,长株潭经济还呈现 加上专业的紧密协作,大大促进了集群内 出加快发展的强劲趋势。下面是“十五” 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与“十一五”期间三市GDP指数对照表, 4.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 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三市经济增长速 增强了企业的产业关联,延伸了产业链, 度明显超过“十五”期间。 有利于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综 合利用率。“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 二、产业布局对建设“两型社 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 会”的作用 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 式流程,从而可以尽可能地把经济活动对 1.有利于污染治理。产业集群是以中 自然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小企业高度集聚为特征,由于集群内产业 相关联性及相似性,不仅同类企业地理位 三、产业布局的基本特点 置上的集聚为污染集中治理提供更为有 效、节约、便利的方法,降低污染防治及治 城市是产业的聚集,特别是进人工 理成本,而且同质或相近废弃物的集聚提 业化社会以来,城市的竞争和发展主要是 表1 “十五”期间长株潭三市GDP指数表 地区 2OOl 2002 2003 2004 2OO5 长沙市 ll2.1% l12.7% 114.0% 115.0% l14.9% 株洲市 l10.7% 110.8% 111.1% 112.4% l11.9% 湘潭市 110.7% 110.5% 111.2% 113.4% 113.1% 表2 “十一五”期间长株潭三市GDP指数表 地区 2006 20O7 2008 2009 2010 长沙市 114.8% 116.0% 1l5.1% 114.7% 120.1% 株洲市 1123% 114.9% l】3.4% l14.2% l20.0% 湘潭市 ll3.2% 1l5.4% 113.8% ll3.7% 120.0% 数据来源:湖南统计信息网。 164。《城市观察 2011每第3期 Li Fban|nS固ht No 3 20、 NDUSTRlES 通过城市产业来实现的。下面从长株潭产 为10.5:53.8:34.7;湘潭为12.1:52.4: 业发展间的经济互补性和趋同性两方面进 35.5(见表3),三市皆为“二三一”的 行分析。通过分析其经济上的互补性,可 产业模式。从整个长株潭城市群来看,该 以为三市间的协调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区域的产业模式为“二三一”。其中,长 提供理论支持;分析其经济上的趋同性, 沙的农业比重分别低于株洲和湘潭两市约 可以在产业布局方面避免重复建设,减少 5.7和7.3个百分点,长沙的工业化进程远 对资源的浪费。 远领先于湖南省的平均水平,也显著高于 1.长株潭产业发展间的经济互补性 株洲和湘潭。长沙产业结构升级程度也高 资源禀赋的差异是产业互补的基础。 于株、潭两市,反映为长沙第三产业比重 长沙农副产品资源较为丰富,其中宁乡 较高,比株洲和湘潭分别高出约9.9和9.1 猪、浏阳花炮、浏阳黑山羊、浏阳金桔、 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的结构来看,长株 长沙湘绣等享誉中外,矿产资源中锰、 潭三市具备结构互补的条件。 “长株潭城 钨、煤储量较大。此外,文物古迹很多, 市群三次产业之间的趋同性比较高,但由 旅游资源也较为丰富。总之,长沙丰富的 于差异性的存在,所以从整体上来调整产 旅游资源构成了湖南“东一线”旅游的重 业结构有利于j市产业之间的互补。” 点。株洲的瓷泥、煤及铁、铅、锌、钨、 2.长株潭内部产业发展的趋同性 锰等有色金属资源较为丰富,醴陵素有 从三次产业的联系来看,主要是结 “瓷城”之美称。 “由于资源禀赋的差 构相似系数。该系数是指不同城市相同产 异,导致了长株潭三市在产业结构方面的 业结构的近似程度。由表4可知,这种粗 差异,经济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产业分 略的计算显示了目前j市三次产业间的结 工有着明显的不同,为 市问的协调发展 构非常相似,尤其是株洲和湘潭两个地 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区。本文选取了2003--2009年长株潭城市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产业互补的 群GDP、三次产业的产值来进行分析。 决定因素。 “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2003--2009年间,长株潭j市GDP指 中,其经济互补性是一体化不断深化的根 数的相关系数很高,均在0.9以上,统计 本原因。”从三次产业的构成来看,2009 上属于高度正相关(见表4)。长株潭与 年,以地区生产总值计算的 市 次产业 湖南湘西自治 I IGDP指数的相关系数仅有 相对比重,长沙为4.8:50.6:44.6;株洲 0.51—0.68,以此为参照,明显看出 市的 表3 2009年长株潭三市三次产业结构(单位:%) 地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j产业 产业模式 长沙市 4.8 50.6 44.6 株洲市 10.5 53.8 34.7 湘潭市 12.1 52.4 35.5 城市群综合 9.1 52.2 39.7 数据来源:由《湖南统计年鉴2()09》计算而得。 《城市观察》20’1年第3期 1 65 l Irban tf?s|9,/Tt l0 3 2o ’ 表4长株潭城市群2003--2009年GDP ̄n三次产业值(单位:亿元) 年份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GDP 5506.74 4565.24 3462.05 2818.06 24l2.60 l894.11 1578.42 第一产业 376.53 374.87 3l5_20 259.45 239.12 2l7.53 170.1O 第二产业 2841.64 2396.06 1626.83 1278.76 l078.80 857.51 690.22 第‘三产业 2288.57 l794.3l 1520.02 l279.85 l094.68 819.07 718.10 数据来源:《湖南统计年鉴2009》: 经济波动呈较强的趋同性。 白为政的情况,区域分_T不明显。“其问 但是总体上来看,长株潭j=市产业 缺乏较为广泛的横向联系,导致相关联企 同质化竞争现象比较明显,内部结构趋 业实力不够,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既 同,互补性不强,主导产业不够突出,产 造成浪费,又会导致群内产业的互补性较 业布局不尽合理。 “从长株潭三市产业发 差,影响群内企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这 展的现状来看,三市之问产业的协调难度 在长株潭的高新技术开发区表现较为明 较大,生产力布局重复和产业结构雷同的 显。”这样,一方面造成市场分割,投资 问题比较突出,尤其在工业领域,情况更 分散,间接的形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 加明显。”因此,长株潭三市产业的不良 使得长株潭地理位置紧邻的区位优势未能 竞争性远远大于其良l生协同性。 得到有效发挥。 2.产业布局重复趋同。 四、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 “在长株潭城市群内,由于合作观 念的缺乏、行政地位的对峙以及由此形成 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经济的核心区 的区域壁垒和特殊的财政、金融、投资体 域,经济发展快,但资源消耗高、浪费 制等方面的制度障碍,在争取各自利益的 大、污染重、资源和环境承载压力大。在 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产业(主导产业) 资源方面主要表现在资源综合利用成效不 趋同现象。”长株潭的第一产业都是粮猪 大,产业结构布局也不尽合理。具体表现 型产业模式,多为分散式经营,内部结构 在产业布局重复,产品结构趋同严重,传 趋同,互补性不强。第二产业布局近似。 统制造业改造升级投入不足,企业规模不 i市工业都以冶金、机电、化工、建材等 大,产业目标不够鲜明等。这些网难和问 传统产业为主,没有形成自己的优势特 题的存在,对长株潭“丽型社会”的建设 色。 “例如食品工业,长株潭i市都有一 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个啤酒厂,每个县都有一个白酒厂;又如 1.产业布局定位较分散。 建材工业,长株潭地区有许多分散的小水 长株潭的产业定位目前仍然存在各 泥厂。”其次是优势不能互补相互之间没 166 《城市观察》2011年第3期 l U内an/ns|g N0 3 201’ 有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关联程度不高, 长株潭在城市化进程中并没有形成紧密的 产业联系,产业前后关联效应不强。 3.产业结构不合理。 “两型”化。 1.推广资源节约技术和手段是建设 “两型社会”的必要手段 大力推广资源节约技术和手段,合 理、适度开发水力、水电,鼓励开发风 “传统制造业一般存在集中度低, 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低,自 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推 主创新能力弱,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高, 部分产业产能严重过剩等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湘江流域长 株潭河段一直受周边化T、有色、钢铁等 行业所排放的废水污染,水质不好,特别 是位于株洲、湘潭两市下游的长沙市,水 质问题已经影响到市民的Ft常生活。 “尽 管近年对污染严重行业和企业监管力度加 强,对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环境较以前有 了很大改善,但是污染和环境问题仍制约 着长株潭可持续发展。” “两型社会”的 建立,并不拒绝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而 且,反而需要更好地发展现代制造业,加 快推进传统制造业向“两型”制造业升 级。 因此,长株潭在“两型”社会建设 中,必须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快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用高新技术和先 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使之两型 化,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 发展,就成为长株潭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 的重要内容。 五、产业布局的调整的基本思路 长株潭要实现产业布局的优化升 级,就必须认真研究和选择正确的途径, 以避免重蹈东部地区发展的老路,而使之 沿着调整新的路径方向不断增强和优化的 轨迹演进,又好又快地促进产业布局的 进核能开发利用。降低高能耗产业比重, 实现结构节能,重点抓好工业企业特别是 年能耗万吨标煤以上重油、燃料乙醇等替 代能源。推广节水新技术,减少工业、农 业、城市公共用水年指标。逐步推行用水 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实行分水功能区用 水的管理制度。推进污水处理及再生利 用,加快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市场的改 革。 2.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是建设 “两型社会”的重要保障 应注重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 重点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首先,科学 合理地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经济带。 “城市近郊要充分发挥经济基础好、技术 水平高、市场发育早等特点,重点发展反 季蔬菜、特种养殖、时令花卉等设施农业 以及技术密集型的食品加工业、休闲农业 和其他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农业。” 积极倡导无公害农业,大力开发绿 色农产品。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以及 秸秆气化、同化成型、发电、养畜技术。 研究提出农户秸秆综合利用补偿,开 展秸秆和粪便还田的农田保育示范工程。 推广节肥、节药技术,提高化肥、农药利 用率,鼓励并推广农膜回Ll ̄.gJ用。 总体而言,构建符合“两型”要求 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既是长株潭城 市群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湖 南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着眼点。长株潭 《城市观察》20{1年第3期 167 Urban/ns ht,No 3.201 1 NDUSTRlES 三市的产业结构优化,要体现“两型社 附加价值高的‘三高’特征,发展上呈现 会”建设的本质要求,要站在一体化发 新技术、新业态、新理念、新服务方式的 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规划、整合好现 ‘四新’态势,是环境污染少、辐射作用 有资源,加快调整布局结构,加快产业 强的产业,是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 集群发展,进一步打造两型产业,推进 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湖南“两型社会”建设。 3.淘汰落后产业、大力发展高新产 业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基础 长株潭地区应加快资源整合,促进 资源向优势产业和企业集聚,提高产业集 聚度和集约化水平,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根据不同产特点,可考虑采用不同类型 的产业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用信息 化带动工业化、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 产业,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长株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应充分 发挥技术组合优势、综合优势和尖端优 势,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 业。长株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应以自主创 新能力为战略切入点和支撑点,走 一条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 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道路,初步奠定高技术 产业发展的基本架构和有利于高技术产业 健康发展的环境与保障。 “全面 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优化高技术 产业空间布局和内部结构,逐步建成与两 型社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示范城市群相 适应的高技术产业研发基地和制造基地, 实现高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4.力口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建设“两型 社会”的迫切需要 在现代经济中,现代服务业已成为 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衡量现代化程度的 基本指标,并在经济活动中取得主导地 位。“现代服务业是新经济的体现者,具 有知识科技含量高、劳动生产率水平高、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现代服 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现 代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 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 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两 型社会”的迫切需要。 5.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促进长株潭传 统制造业“两型”化是建设“两型社会” 的关键环节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 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 业。2009年,湖南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 实现增加值524.22'[L元,增长29.8%, 高于全省规模工业8.5个百分点,对规模 ]二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1.0%。湖南装备制 造业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地区,长株潭装备 制造业呈现强劲的扩张态势,成为推动湖 南省新型 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为了促进长株潭传统制造业的两 型化,长株潭要更加注重环保产业的发 展,大力开发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技 术与装备,发展污染防治装备制造业,加 快再生产资源产业的发展,使环保产业真 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要根据长 株潭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和“两型”社会建 设的需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发展环 保产业,支持环境服务业的发展,加快 环保设施企业化运作的进程,逐步形成 长株潭环保产业的新格局。二是建立与 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元化的环保产 NDUSTRjES “要建立环保产品标准体系, 业投融资机制。各级要安排一定数量 市场环境。的资金投入环保产业;采用财政贴息、税 开展环保产品认证工作,提高环保产品进 收减免、性银行等优惠贷款,扩大对 入市场的‘门槛’,加强环保产品质量的 环保项目的投资。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技术开发力度,提高环保技术装备水平。 监督管理,使产品质量成为竞争制胜的根 研究探索土地利用等优惠。j是加大 本。 “这样通过、企业和社会的共同 努力,为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一个开放、有 应围绕环保产业的发展重点,加大支持力 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长株潭环 度。四是规范市场行为,形成公平竞争的 保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1李金保.湖南长株潭城市群产业集群建设研究UJ.文化商业,2010,(2),172—175 f21邓爱民,聂治坤.“两型”社会下长株潭一体化的产业发展lIIl湖南大学“两型”社会研究网,2009,6,2 『31王良健,侯文力.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经济互补性研究【J1l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6),99—103. f41支lj凌瑜.长株潭城市群三次产业趋同性与互补性分析卟中国集体经济,2009,(1()),26—27. 『51谢自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对策U1.湖湘论坛,2009,(1):21—23. 『61曾昭山.浅谈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四个关键点【y】.中国集体经济,2008,(5):11—12. f7】李经山,李软平.长株潭产业一体化布局与发展研究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c】3,(12):74—76. 『81廖素清.长株潭产业结构演进及其优化研究[D1.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9(5):41—45. f91李海燕.转方式调结构加速长株潭传统制造业的“两型”化【7].商场现代化,20()9,(12):88—90 『1()]李金保.湖南长株潭城市群产业集群建设研究【J1.文化商业,2010,(2):172—175 『111吴焕新,彭万力.“两型社会”建设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与对策思考 湖南社会科学,2()()8,(5):97—98 f121叶文忠.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内涵和特m ̄ZU]瑚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85—87 『131吴景义.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卟首铜日报,2008,4,18. 『141“两型社会”建设中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对策【『1.湖湘论坛,2()09,(1):2卜23. 作者简介:陈扬,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经济学。 (责任编辑:卢小文) The Status-quo of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in Xiangtan Urban Agglomeration Chenyang Abstract:Taking Xiangtan urban agglomeration as an example,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region’S industrial distributionanalyzes the causes behind its inef_ .ficient distribution emphasizes its significance to building an energy—saving and eco—friendly society,and visualizes a new nlode of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for this region. Keywords:Xianglan urhan agglomeration;industrial transfm’;industrial distribution 《城市理察》201 1年第3期 1 69 [,,b矗 加s/ght.No 3 2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