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比较科学,学生知识构建比较自然,注重培养了学生
的能力,练习设计新颖,既应用了本课知识,又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
2.一堂好课注意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好的是注重学生的思维和方法,本次课不但教给了学生知道,在课前谈话、判断题的教学时,注意了教给学生做题方法的传授,即要推翻一个错误的说法,只需要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
3.课堂虽显平淡,但真实,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注重了细节,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说法,也是执教者的一大特色; 在最后介绍哥德猜想时,如果再有激情一些会更好,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4.有一位老师听了课说:以前一直以为,男老师的课都是平平无奇、乏味的,听了这节以后,彻底改变了她的想法。 赵老师总结:
1.本堂课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比较清楚。从学生写质数、找区别、分类,再给出数的分类,再到练习,学生清楚的认识了概念。 2.注重了对学生思维方式、方法的引导。包括课前谈话、判断的做题方法的指导。
3.练习的设计比较好,既注重了知识的应用,又注意了能力的培养。
4.让学生形成了技能、技巧。学生都能记住20以内的质数,并能分清各个数的特点。如:最小的质数,最小的合数等。
值得注意的地方:
1.语言要更加规范。如:写出1-20的所有因数中应该加入“各数”二字等;
2.在讲分类的时候还要注意层次。比如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关键是什么”放在练习后再问更合适;
3.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节奏的变化,语言的轻重缓急。在最后介绍我国科学家的时候应该充满激情,让学生从教师的介绍中感受到自豪,从而增加学生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