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现状的反思
来源:华拓科技网
科技信息 基础教育 颖课改下语文教学坝状的反思 汾阳市阳城中学 韩丽丽 [摘 要]新课程改革给一度迷茫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是冷静地反思一些课堂现象,发现有些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教学理念 可以说是形似神异,徒有形式,没有实效。诸如:只求活跃的课堂气氛,不管到底培养了学生什么;评价单一,不管学生说什么,老师都 用一个廉价的“好”字来评价;刻意加强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等。这些现象促使我们深入反思,并积极思考对策。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 反思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春风,给一度迷茫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 机,使语文教学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看,学生在搜索材料,在合作探 究;昕,学生在纵情吟诵,在慷慨陈词,在辩论争鸣,还时有语惊四座的 真知灼见和智慧火花闪现。但是冷静地思考一些课堂现象,我们也看到 了热闹、自主背后透露出的放任、随意与浮躁,看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 现象,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教学理念可以说是形似神异,徒有 形式,没有实效,似乎有矫枉过正之感觉,这些现象促使我们对新课程 语文课深入反思,并积极思考对策。 一、只求活跃的课堂气氛,不管到底培养了学生什么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课 堂活起来,然而真正要做到有效的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却不 是~件容易的事。有时候,课堂上学生情绪不好,所教的内容学生也不 是很感兴趣的时候,课堂气氛就很沉闷,于是许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时, 挖空心思,花样百出,穿插了诸如游戏、表演、画画、和小组合作学习等 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并且似乎成为新课程课堂的标志,无此便不 能称之为新课堂。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后,新的担心又产生了——有的 课堂热热闹闹,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于是,课堂表现为散乱的活跃, 该讲的未讲清楚,该听的未听清楚,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有的教师表面上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而受教学进度等时间的限 制,不顾学生的实际,规定时间一到,马上叫停。这种既不合乎学生思维 规律,又不尊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这样做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学生 学会了哪些知识?发展了哪些能力?学生到底在自主什么?教师的作用 又在哪里?为什么不问一问学生商量好了吗?结果出来了吗?在这种缺 少民主的氛围中,怎么合作学习?怎样探究?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也是我们对传 统教学做了痛苦反思后的必然选择。但是,合作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个 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始交 流讨论,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而不应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不切实际的 泛用、滥用。否则,讨论只能成为闲谈。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为重要, 张志公先生曾经说“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 如果没有教师有效的组织,没有教师渐人佳境的引导和因势而发的促 进,学生囿于自身的水平,不能在较高层面上把握文本,这样的合作必 然是无序和低效的。学生讨论应有一定的时间,但也不能老师叫讨 论就讨论,叫停就停。教师应该把握“以标定教”、“顺学而教”的原则, 在目标教学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质疑、探究地学,教师再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归纳总结。一些知识性的问题,教师一 定要讲解,但要防止过去那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串讲到底,费时低 效的教学现象。 因此,我们不仅要从表面看课堂是否活跃,还要关注每个学生在说 些什么、做些什么,这些活动是否有益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教 学必须做到在务实中求活,在求活中务实,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 极端。 二、评价单一。怎一个“好”字了得 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传统教育似乎总 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否定学生,使学生缺乏自信心。所以这次课改提倡 多鼓励学生,以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树立起尝试的信心。可是赞 扬也应有个“度”,不能为了不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 明显的模糊之处、不当之处也不予以纠正,使学生形成模糊的知识概 念,客观上造成知识误区和学科陷阱。 有位教师在讲授《最后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韩麦尔先生 这天为什么穿得特别漂亮?”一位女生不假思索地答道:“他是个爱美的 人。”这位老师说了声“好”,又让其他同学发言,有的说“因为他心情不 好,穿漂亮点调节心情”,有的说“为了留个美好的回忆”。最后,老师总 结说:“大家回答的都很好”,接着转入后续内容。 难道学生回答的真的都好吗?就没有一个文本所蕴涵的价值导向 吗? 正如一位知名学者所说:雪融化了是什么?说水是对的,说是春天 或是绿色的似乎也行。但如果说是酒或是汗水就不一定有道理了。尊重 学生的体验,也要注重文本赖以存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本所蕴涵的 价值导向,不能一味地让学生求异求新。如果读《愚公移山》读出了愚公 真愚,是因为愚公挖山不止,破坏了生态平衡;如果读《水浒》读出了武 松打死老虎要负法律责任,是因为老虎是国家保护动物。像这样就是漠 视文本的价值导向,无原则地认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任由学生带着错 误的理解走出课堂,这不是对学生负责的行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知 道,每一篇课文都是精心挑选的,都有一定的教育内涵、价值取向,需要 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再说,学生个体的认知能力参差不齐,他们对许 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比较模糊,因而,他们的个体体验是不成熟 的,甚至有时完全偏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所以,语文教师在尊重学生 个体独特体验的同时,要给学生的体验加以引导,教师有责任因势利 导,拨正和疏通学生的思维通道。而不应不管学生说什么,老师都用一 个廉价的“好”字来评价。 三、刻意加强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这次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是旗帜鲜明地提出加强语文与社会 生活的联系。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广大语文教师担心如果哪一节课没 有贴上这一标签,会被评课者判为不符合课改理念的陈旧课型。所以, 一节课时间再紧,内容再多,必定安排哪怕三五分钟来一下“延伸拓 展”。然而,不少教师机械片面地理解语文学习的延伸拓展思想,有的甚 至延伸拓展的事例与文本的内涵风马牛不相及。这样牵强附会的联系 有必要吗?这样延伸拓展让学生怎样理解文本内涵?这样作秀式的联系 生活能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我们不能为了延伸而延伸,我们应适时、 适度的把文本内涵与社会生活自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真正 培养学生把课堂所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证课堂内容的能力, 这才是新课改的精神实质。 新课改是理念、精神,更是实践和探索,我们应抛开形式主义和功 利主义的诱惑,积极吸取先进的课改成果,决不应该只是为应试教育披 上一件漂亮的新外衣。愿我们积极反思一些课堂现象,为新课改下的语 文教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鲍玲.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让安静走进语文教学[J]安庆师范 学院学报,2008,6:123—125 [2]葛烨.中学语文教学面对的现实反思[J].语文学刊,2005,2:27—28 [3]乌中斯基.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