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LIGHTENMENTOFTHEAPPL!CATIONOFBIMINDESIGNINDUSTRYINTHEUNITED51ATES.美国设计行业BIM应用历程的启示王新/WangXin众所周知.欧美国家和地区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了BIM的相关研究与应用作为人口大国和建设大国中国在相关领域的涉足较晚,在学习!研究与实践中也来为中国有诸多疑问与顾虑\"然而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欧美在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的日}M推广助一臂之力念与应用的领域无论在中国还是国际上建筑设计行业是最早接触到BIM概但是设计行业日lM应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领跑者在北美地区的建筑设计行业(包括建筑!结构!设备及其它顾问公司)中IM应用或者说日}M工具应用很早就有B的扩展系统但是日}M类工具应用的范围一直没有很大绝大多数设计企业长期应用以AUtodes伙CAO为代表的二维设计与绘图有极少数在很多年前就有日IM相关实践(至少是日}M相关软件的应用,如icMrostaiotn的早期系统是否BIM可以讨论但它确实是三维环境的设计有些则rCAh心AD平台)在最早使用三维设计软件的企业中.有些是自己认识到它的意义是被要求使用的\"美方对于管理!效率的重视从来都是无人可比的在美方的许多设施建设中很早就要求设计方应用具有三维功能与信息化(尽管起初的软件能力这其中以Bentle丫的软件(原名Microstat旧n)系列最受欢迎\"非比今日)的平台业主的出发点其实很简单.就是将所有的设施建设完成后的具备一定信息承载能力的模型保留数字化的!三维他们相信这对今后的高效管理意义重大\"因如此.在相当一段时间里9美方的一些项目会要求设计方使用某种特定软件M一Cr0Stat一on在/9110之后.为了防止未来潜在恐怖袭击对重要设施的威胁之前对/五角大厦-.建计划(美国防部所在地)的局部整修计划美方将变成了完全!彻底的改在这个设从结构!设施等方面全面加强大楼的防爆能力与全面功能提升计施工一体化的项目中设计方被要求使用M记rostaiton的软件系统进行设计文件的处理与存档\"其中目的之一,就是可以保留整个大楼的!具备一定数据的!三维电子模型,以便大楼未来的运营管理\"这符合美方一贯的宗旨)追求精确!高效和易于管理\"从10年后的今天看来.那个系统可能不被认为是真正的日M平台.但在当时它是最好的!具备三维能力的设计软件(优于当时的AUtoCAO,而Revit还没有诞生\"ArchiCAO没有被采用应该有其它因素)\"在这个持续数年的庞大的改建计划当中.保留数字化的!三维的设施模型对设计!施工尤其是后续的运营管理方面的辅助效益是个明确的目标\"与美方的宗旨如出一辙.美国联邦机构对于BIM也是情有独钟\"他们的代表机构是GSA(联邦总务署)专门负责所有联邦机构设施的建设!租赁和运营等工作\"他们很早就研究BIM相关应用有自己的BIM相关标准\"今年更是从日M的设计!施工应用.发展到运营阶段的BIM探索与实施\"除了上述部门还有诸如退伍军人部!陆军工程兵和空军等部门也积极参与到BIM应用的行列\"由此看来,美国联邦在BIM应用与推广上面一直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从最早只是美方内部在国际互联网上的应用系统到后来被转为民用!造福全球\"IBM应用受到美国联邦(尤其是军方)的重视.其前景和机会是空前的无利不起早作为建筑设计行业与BfM的接触是很早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BIM应用的普及性方面.施工企业确实走在了前面\"在20世纪90年代设计行业就接触了类似rAChiCAO和MICrostatlon这样的应用平台\"但是直到2\"\"5年左右日M应用在美国的设计企业当中也是非常罕见的\"当时较大型的设计企业几乎没有普遍BIM应用的\"有的企业甚至没有任何与BIM接触\"当然也有例外就是当时美国最大的设计企业之一的R丁KLl.]\"他们在BIM应用的道路上,多年来一直是遥遥领先\"我没有确凿证据来证明.该企业当初决定全面应用日M的决策是如何形成的\"但是这个决定是从公司最高层发出.且不断要求各分支机构尽快在工作当中应用BIM\"在前无古人的时间点上.决策者做出如此决定,一定是基于对BjM的了解与长远的眼光\"对于一个拥有上千人分支机构遍及全球的设计企业来说,这个决策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其它大部分设计企业来说.即使早期接触了BIM,也由于各种因素而没有付诸实践\"他们真正应用与普及BIM是在2007年之后的事情\"而同样是在建设行业中的施工企业.其对BIM刀OC的接受度和普及在早期却超过了设计行业\"分析之后得出以下原因:第一,施工企业普遍对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浪费的方法非常关注\"也就是更加注重管理因素第二.BIM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比较.比如说:可实施性检察/!/碰撞检察/!.-施工进度模拟-.!/材料算量.-等都是可以相对地实施的.相互之间不受明显制约\"第三施工过程BIM应用见效快一个项目就可见到效果(或多或少)\"第四,施工阶段没有设计阶段的反复修改变化对于BIM模型的标准要求较低.如单一进度模拟的模型深度要求不高\"第五初期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比较容易被吸收等\"这些都是施工阶段BIM应用比设计应用普及快的因素\"那么.为什么设计企业BIM普及相对迟缓,又有哪些障碍,下面是许多设计企业.在决策是否应用BIM时常常会遇到的问题第一由于BIM是相对新生事物.企业很难找到具备足够BIM知识与技巧的专业人员\"这样培训!学习就成了主要任务\"而且日lM要学习!实践过程的曲线特性(学习前期./生产效率/相对低.成熟期后综合效率明显上升)\"第二.对于硬件有一定要求.且早期的设备成本比较高\"这样对于企业全员应用BIM造成较大的!暂时经济压力\"第三,早期认为BIM只是一个新软件的应用,没有引起管理层的注意,只是初级专业人员在研究!应用软件工具\"这样使得BIM在管理层面的意义没有被及时发现(这点在目前中国的设计企业里面非常普遍)\"第四,由于设计阶段的BIM应用要求相对的系统性这样对于使用者会有一定要求\"然而.市场上整体缺乏有经验的BIM咨询与支持人员.使得日lM应用队伍建立缓慢(中国目前同样面临此问题)\"第五,设计周期相对较紧许多项目只做到概念!方案阶段.给人一种不值得实施BIM的印象\"第六.设计企业总体上对于效率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实真正原因还是企业的领导对于BIM没有真正认识,使得他们在此问题上没有前瞻性\"最典型的例子是一个国际著名的设计公司,早在多年前就接触了BIM而且具备富有实际经验的BIM专才\"由于没有正确的决策,该公司目前还没有真正普及日M,造成比其它国际知名连锁设计机构落后很多\"不管怎样.美国的设计行业在过去的三!四年里对日M的应用空间是增长的\"其间多年来培养的人才在企业之间流动去专门从事BIM培训与咨询成为各企业的BIM专门人才\"还有很多人为大量新出现的BIM应用企业培训人才和提供支持\"电脑设备性能快速提高以及价格的不断下调,使得对于硬件性能要求很高的BIM应用的成本持续下降\"再加上软件性能的不断提升和厂商的宣传攻势\"当然,最重要的因素是.设计企业的决策者认识到.BIM应用的重要意义或不应用BIM的后果\"目前对于BIM应用的.-云计算.-也已经在美国设计企业里扎根了\"一些具有眼光的企业决定在短期内,将设计工作全部转移至-.云计算.-平台\"这样可以使企业节约大量设备投资,并提高工作效率\"目标明确!认耳执行虽然大多数设计企业没有在第一时间里参与到BIM应用的大军当中,但是一旦他们认识到BIM应用的重要性而决定上马之后,他们的态度是坚决和认真的\"这表现在BIM应用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求每个设计师包括初!中!高级职称的人都要学习和应用BIM\"当然不同层级的人在BIM应用中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术各不相同\"高级管理人员更多的是要了解BIM的原理与特性.这样在企业运作和项目管理是可以相应对待\"他们更多的是理解与支持整个团队的在BIM应用过程的工作\"中级人才更多的是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学习和研究BIM.他们是BIM应用成功与否的关键\"初级人员是在项目与技术结合的层面给予更多的关注.使日M的应用顺利进行\"当然并不是说初级人员不需要学习!理解管理层面的知识\"任何的人成长都曰M与企业里每个人都是相关的\"同时,他们把BIM在整个设计过程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可以说当中的应用当作目标\"这体现在设计人员在整个过程当中都亲自应用.把它当作方法与工具\"中国目前的状况有所不同.大多数设计企业(少数例外)在BIM应用时多是从/试验田.-式的方式起步\"也就是在设计企业内部设立所谓/BIM小组/或/BIM工作室0\"所谓BIM小组人员与项目设计人员是分离的\"那么这些BIM小组的作用是什么呢,分析了几个代表性的设计企业之后发现.B]M小组基本上是由经过培训的人员.由他们来进行BIM建模的操作.而不从事项目的设计\"他们与项目的设计师配合工作IM实践早期出现过B设计师本身并不进行任何BIM相关工作\"这样的做法在美国但都是/昙花一现/\"那为什么这种方式会成为中国设计企业BIM实践的主流呢:通过与国内的几个大型设计机构的接触后.我了解到:由于领导对于日M认识与支持不够,导致BIM实施/急功近利.-,注重容易/出彩/的!此/漂亮的/工作\"对于需要踏实积累与进一步开发的工作,避之不急\"因碰撞检察!三维可视化!甚至动画模拟等.凡是与/漂亮图面/相关的,都先期被热炒了起来\"仿佛那些就是BIM的/精髓-.\"而对于在设计过程当中.BIM的其它作用完全忽略(也可能是那些成果看起来并不是很/漂亮-.)\"对于这样的目的.设计人员与所谓BIM建模人员分离的组织形式自然是可行的方案\"然而.想要IBM在设计过程中的作用充分体现,这样的形式就成了BIM成功推广的羁绊\"项目设计师不了解日IM,不应用BIM\"那么BIM在设计过程当中的许多优势和功能就被忽略了从而BIM在整个项目当中的作用也就被局限了\"当然.优点是BIM小组的人员对特定工作比较熟悉,完成速度较快\"在美国.类似的做法在早期也存在过\"BIM小组都是专业人员,但是这样的构成目前在美国基本上看不到了\"首先设计师应用BIM已经是普遍存在不需要专门做BIM的人员(BIM支持人员还是需要的)\"另外.有些保留下来的/BIM小组/变成了专门研究BIM的专家,有些还继续研发相关软件,从而逐步脱离了原有的这几家企业\"当然.也有BIM工作室的人员是具备各专业背景的\"但是他们的工作目标是否清晰也是个问题\"我曾经问过几位BIM工作室的负责人:你们工作室的目标是自己承担项目.还是对整个企业的BIM推广进行全方位支持?一位回答说他们自己会承担项目而不会作为企业全面推广的技术支持\"另外一个企业BIM小组的负责人干脆回答:我不清楚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走着瞧\"在实践初期对于一些问题考虑不到在所难免\"但是目标不明确.会直接影响到BIM应用与推广的效果\"全面认识BIM的班正价值我在许多场合强调过,BIM推广是/从上到下0的\"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在BIM应用的问题上一定要得到企业负责人的全面理解与支持\"在BIM应用初期.许多人有一种误解就是认为-IBM只不过是另外一种新的软件.-\"因此.一些企业的领导认为从管理角度不需要过多了解这个/技术性很强的!选择!适用新软件的-.事情\"也因此.你会看到许多人知道BIM这个词但是对其真正内涵和对企业的影响并不了解\"这样就会导致BIM应用与推广不顺利甚至误入歧途\"类似CAO的应用国内设计企业CAO应用已经有20年了\"CAO普及应用至少也有15年以上了\"但是目前的CAO应用还处于高低不齐的水平许多大型!甲级设计企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应用诸如-.外部引用0(X日EF)这样的基本命令\"甚至许多项目负责人都还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这从侧面说明了在设计工作过程当中.对于管理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以此种思想来看待BIM应用自然是不会看到他的真正价值\"就像我经常举的例子:30多年前中国建筑设计师终于迎来了空前的机会.大量的建设项目一辈子都做不完似的\"大家连夜加班!一路狂奔,有用不完的劲儿\"20年前有人对设计师说:国外有一种叫CAO的-.自行车/.你骑上它会省不少力而且很快\"那之后5年每个设计师都骑上自行车(便宜很多是/免费的/)继续彻夜狂奔\"3年前.有人又对设计师说:有一种叫BIM的/汽车/.跑得快又安全\"不过你要先停下来,学习一下如何驾驶它.而且得付一些钱来买它\"设计师说.我没时间.也不能停下来\"3个月前有人又对蹬着/自行车0设计师说:国外有一种叫云计算的/飞机0不用自己驾驶且机票又便宜\"设计师说:那些都是.-浮云0\"希望3年后的今天.中国的设计师都.-驾着浮云/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注释:门2007年左右R下KL被一家荷兰公司合并\"作者:王新美国X几勺O国际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人!设计总监IBM战略顾问,美国国家建筑科学院(NIBS)成员bUidlngSMA盯联盟成员.美国0国家BIM标准.-N(BIMS)委员会委员收稿日期:201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