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谈作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谈谈作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来源:华拓科技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谈作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作者:李汉武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年第12期

每次写作,学生不能迅速进入写作状态,而是习惯性地打开各类作文书去东施效颦,或者直接抄范文,或者将写过很多次的素材反复挪用,这种应试作文氛围使学生丧失了写作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害怕写作也就不足为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对写作有兴趣,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笔者认为让学生用真心去写,真情倾诉,应该是写作教学的一种趋势。 一、创造轻松的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害怕心理

1.打开“嘴巴”,倡导自由发挥。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施展。在平时训练写作时,不要给学生过多的束缚,因为这反而会制约学生的想象,泯灭学生的个性。我们常听有的教师感叹:学生的随笔、日记、周记等比考试作文要好得多。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因为学生最想写的当然是最好的。

平时在写作时,笔者尽可能围绕一个主题,帮助学生拟出不同的题目,师生共同打开思路。必要时,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说思路、说立意,甚至作文中可能运用的美词佳句,不让学生有压迫感。而且,尽可能让思维活跃的同学大胆去说,鼓励不爱说话的同学敢于说。在讨论中,师生都有可能迸发出灵感。有时写作,笔者就让学生找出自己的练笔先学习,先修改,以此为范文,让学生不怕作文。归根到底是要学生在一种自由轻松的心境之下完成,这样的作文才是老师和学生最喜欢看到的。长期在这种状态下的训练,学生既克服了写作的恐惧心理,又增长了写作的技能和经验,学生还能怕考场作文吗?

2.解开“绳索”,倡导快乐作文。快乐作文,需要有快乐的情感体验。教育心理学的“积极反应法则”告诉我们:“让学习者自觉地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主动激发学习动机达到学习目标。” 只要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强烈的需求感,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上语文课前,笔者经常有“课前五分钟”的活动,有时让学生背诵古诗词,有时围绕热点话题让学生谈自己的“浅见”,学生特别喜欢。课堂上也会即兴让学生去说。如在教学朱自清《背影》时,笔者抓住文中动情之处,让学生畅开自己的情感,即兴地动情地讲述父亲二、三事,道出了父亲对自己的爱。学生的情感由此被感染、激活,纷纷讲起了自己的父亲,有同学讲着讲着就泣不成声了,有的同学讲对父亲的不解和埋怨,有的同学讲自己的父亲生前如何关爱自己,书写对父亲的思念,有的同学讲在影视杂志上看到的父爱……于是一篇篇真情之作跃然纸上,学生们感到原来自己也可以写出这样的好文章,情到深处,让学生感到写作的淋漓畅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追寻“艺术”,激发审美情感。学生写作前,教师要抓住学生情感的兴奋点、动情点,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让他们心中的“艺术”和文学语言沟通起来,从而引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笔者经常在写作前要求学生针对感兴趣某些歌曲、古典诗词或者其他的艺术爱好等,来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感受。实践证明,这样的注重情感体验的作文比一般的作文更适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易于塑造学生的创新品质。

二、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帮助学生丰富内心体验

1.调动学生的感官间接感受生活,丰富学生真情体味。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生活是丰富而多彩的,年轻的心,最容易被打动。美好的生活应该有美好的文章,教师可利用这些特点,指导学生多看课外书,引导学生通过看展览、听报告、参观访问等形式拓展视野;让学生读报、剪报,留心社会,观察生活,积累知识和素材;让学生开展单元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2.引进精美的时文,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课外感受。确实,学生因为应试,不可能真正融入生活,以积累对生活的感悟。但可以“纸上谈兵”,让学生从书本、网络中体验生活的滋味,让学生在与美文、网络的碰撞中去理解人生,感悟人生的真谛,感受各种生命中的伟大与跳动。作文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外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让学生体验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 利用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真切感受,让学生身临其境,情真意切地写作,是作文训练的方法之一。如写对音乐的听觉感受,写作之前教师通过加工,让学生选听自己最喜欢的一段音乐。借助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情境,让学生思考、体验;听朗诵、观视频,通过网络走进生活故事,走进一个个文学爱好者的心灵天地……学生有了自身体验和间接的感受,自然有了诉说的欲望,就有真实感情。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

1.以编促写、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新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必须“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作文实践的机会。”,“应拓宽作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作文实践能力。” 以编促写正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开掘、利用课外资源的有效途径。

如可以充分利用课内外美文,要求学生把故事延伸一下、把细节改造一下、给故事换一个环境、改变其中的某个要素或者编写童话故事、小寓言、课本剧等方法让学生编写,让学生进行再创造。

如写单元小记。在结束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要求学生将本单元学习的收获、困惑、心得、喜悦等写出来,或者将本单元的美词佳句整理抄写下来,或者将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的课题与文章的主旨用几段话表述出来,或者仿写课文和课外符合学生的优美文章。学生甚至可以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课文或者范文的题目,要求学生借鉴而不抄袭,尽可能用到课文或者范文的精美之处。这样,既让学生再次回归、挖掘了课文,又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2.尽情抒写,鼓励学生尽显鲜明的个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提倡自由写作,发展学生的个性。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性很强的创作过程,要让学生体验到其间的自由性、自主性。可尽情抒发个性情感,写自己想写,说自己想说,让学生的情感处于一种从容、平静、淡泊的氛围,捕捉灵感,开启写作潜能。

如自由练笔。这是指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激活了写作热情,自由命题的写作练习。它从内容到形式都可以自由选择、确定,最能体现学生的自主精神。及时把学生自由练笔的作文装订成册,在教室里传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中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引发和培养,以情融情,方能情至石开,使学生作文充满真情,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使学生的笔端流泻着活泼的个性和真情,这也是教师的责任所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