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土地复垦方法的综合论述
【摘 要】土地复垦是对由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采取的整理和治理方法,通过技术手段使得土地能够达到可再次利用的综合技术。土地复垦是恢复生态系统,实现土地再生利用的主要途径。本文就我国土地复垦方法进行阐述与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土地复垦;生态系统;土地资源
土地是自然界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是万物生长和生存的根本,是生命繁衍生息的依托,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自古以来,我们在生活中就有大地母亲之说,土地是伟大的,是中华民族世代生活在茫茫九原,上盖青天,下铺黄土。土在五行之中,虽居末数,但没有土,万物也就无法生存。土地是财富之母,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人口众多,国土辽阔,但人均资源相对较小,所以更应该珍惜每一寸土地,因此在目前土地复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土地复垦研究背景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人们以土为宝,以土为贵,尤其作为耕地的土地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容破坏的。但是在今天,因为要从大自然摄取各种矿产资源和林木资源用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导致土地失去了耕作的条件和基础,取而代之的是高科技家园、风沙翻飞的荒芜矿区。在这种背景之下,为挽救这些被破坏的土地,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可耕作的
土地,所以要加大对土地的复垦力度,提高复垦方法的研究,从而增加土地的利用率。
二、矿产地区土地复垦研究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飞速发展转为持续稳定的增长,人类在生活和生存中对经济发展认识不断扩大,有过去单一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朝着经济、环境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模式。国家和社会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力度不断加大,对各种能源的有效应用能力也不断提高。矿产资源作为目前社会中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也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但是矿产资源在开采和利用的过程中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的情况下,也造成了对土地的破坏,在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各种生态问题和安全问题,改变了原有矿区地表的景观和生态格局。其中最为直接和最为常见的现象就是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损坏,由此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显得越来越严峻,成为造成环境问题的关键。在目前社会发展中,提高矿山地区土地复垦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工作方式和方法已成为矿山开发、利用和生产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也是保证矿山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关键。 三、土地复垦方法
1、土地复垦的作用。煤矿区土地复垦以恢复土地生产力、实现矿区生态全面恢复为最终目标,以土地复垦和生态系统重建作为主要内容,归纳总结了疏排法、直接利用法、挖深垫浅法、煤矸石充
填复垦和粉煤灰充填复垦等常用复垦技术的适用条件、施工方法和步骤;并以恢复生态学、生态系统演替机理为重要理论基础,运用生物复垦技术措施、植被重建工程技术等主要技术措施,进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恢复,重个体更应重视群落的恢复,使生态系统高度协调发展;以工程措施为基础,以生物措施为保证,同时按照待复垦土地所在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土地破坏形式、破坏程度及复垦土地利用方向的要求,构建了集约化农业、果草林、农林渔禽、建筑用地和建材生产、水产蔬菜和生态旅游等综合生态复垦模式,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利用生态分区,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创建高产、高效的煤矿区生态系统。
2、资料研究总结。首先通过收集相关文献,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工矿地复垦历程进行总结,并提出了我国工矿地土地复垦存在的问题。其次通过实地调查,对土地的破环程度,土地复垦模式的各项效益情况以及各项效益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等方面获取相关资料.运用系统的方法,来分析了工矿地复垦的现状、问题,并就复垦的机理,从动因、机制、原则、目标等多角度进行论述并结合当地采矿业的实际情况,对工矿地土地复垦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可行性评价,在充分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复垦方案。 3、土地复垦方法。复垦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进步,以矿区的复垦方式为例,现在我们就懂得在依据所处的生态环境、土地破坏的方式和土地利用现状等因素下,一般采用的复垦方法有两种:工程复垦和生物复垦,或者两者相互结合的形式。工程复垦;
以工程技术手段为主,采空区主要采用回填、覆土等整理技术;针对排土场、废弃物压占地一般采用机械进行土地平整,调整和固定边坡等技术,在此基础上,将植被采用穴植条植的技术进行土壤改良,植被一般依据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速生的品种。生物复垦:一种综合复垦技术,要依据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土壤学等一系列相关专业相结合,共同作用的一种复垦方式。
四、土地复垦标准
1.接近破坏前的自然适宜性和土地生产力水平。一般来说,任何一种土地资源被破坏以后,很难使其绝对地恢复成原有的状况,而只能通过尽量地减少由于破坏所造成的后果,使其达到原有的适宜性和生产力。实际上,这是土地复垦所能达到的最高标准。 2.通过复垦改造为具有新适宜性的另一种土地资源。考虑到有些待垦土地的破坏形式和程度,一般很难使其达到前一种复垦标准。往往只能拟定适应所在地环境条件下的新适宜性、新生产力与潜力水平的复垦标准。
3.恢复植被,保持其环境功能。对于某些地区来说,由于经济实力的制约或复垦工程的困难,土地复垦的目标主要是让其恢复生态系统,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质量的进一步退化 五、土地复垦存在问题与对策
1、土地复垦存在问题。在复垦工作与复垦研究中,重复垦数量,轻复垦质量;重复垦工程,轻复垦管理;重技术复垦途径和模式研
究,轻土地破坏与复垦的演变规律、技术标准、理论体系等基础研究;重局部研究,轻整体研究等问题较突出。复垦理论研究落后于复垦实践。农业复垦研究不够,农业复垦的效益不十分显著,矿区农业复垦应走高产高效发展的道路,复垦起点要高。复垦资金来源不足,复垦责权利不明确,复垦技术监督体系不健全。
2、完善对策和建议。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复垦科学理论,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复垦工程技术体系,重视有关技术的综合集成和新技术的开发。进一步完善土地复垦的法律法规和,并严格执法,强化管理。编制土地复垦规划,并保证有效实施 通过复垦规划的编制确定土地复垦的原则重点目标及土地利用结构、方向等。多渠道筹集土地复垦资金,加大土地复垦资金投入。加强土地复垦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土地复垦意识。 六、结束语
虽然在复垦方面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关于生态式复垦模式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当前复垦的最佳模式是综合生态农业复垦模式,但实际上矿区采取农业复垦方式产生的效益不足,给矿区农民的收入带来的一定的影响,很多地方对复垦都报以消极态度,因此在今后工作中需要加大复垦研究力度,提高土壤改良效率,进而提高土壤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