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监督的名词解释”。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监督,亦称为社会监督,是中国监督体系中社会监督(外部监督)的一种。它实质上是公众的监督。作为公民权利(监督权)的体现和常见形式,社会公众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对社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表达信念、意见和态度的活动即为监督。,即公众对特定话题所反映的多数意见之集合,是一种社会评价和社会心理的集中体现。
监督常与新闻媒体联系在一起,但并不等同于新闻媒体。新闻不一定是,新闻媒体只是传播意见进而形成的工具。新闻媒体的监督只是监督的一种,而非全部。在中国,监督也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进行监督的一种方式。
所谓,即公众对特定话题所表达的多数意见之集合,是一种社会评价和社会心理的集中体现。所谓监督,《辞海》中的解释是“监察督促”,也即监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监察,二是督促。监察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督促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因此,“监督”就是社会各界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表达意见,基于社会公众趋于一致的信念、意见和态度的总和而形成,从而对社会上出现的现象予以批评或褒扬,揭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促使其解决的一种活动。
监督虽不具有国家强制力,但仍然具有道德等方面的强制力。当分散的、个别的议论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经过传播而集合成社会时,便代表着多数人的意志,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对社会生产、生活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监督所包含的是基于公民监督权的: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等权利。然而,“监督”准确地说是一种社会活动,在法律上并不存在“监督权”,其并非法律概念,也非法律明确加以规定的权利,它只是公民的法定“监督权”的一种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