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在幼儿园班级中新转入的幼儿有习惯性的攻击行为老师应该怎么做?”。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孩子刚入幼儿园,老师们常会遇到这样情形:有的孩子常常会无故的争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抢不到就去踢打别人,任老师怎么哄、怎么劝都不行,有的还会和老师闹,抓、咬老师,样样都来。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一定要得到他们想要的玩具。而有的孩子却觉得攻击别人会使自己开心,有自豪感。往往老师刚批评完他,一转身,他又去抓打别的小朋友了,并乐此不疲……那么究竟什么是攻击性行为呢?它们的形成又有哪些因素呢?在我看来,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常见的一种不良行为,包括对别人采用言语上的攻击(贬低人、怪叫、大声叫嚷)、身体上的进攻(踢、踹、打、咬),当然也可以指侵犯别人的权利的行为(如使用暴力抢走属于别人的东西)。而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幼儿自私、利己、任性,在遭受挫折焦躁不安时或处在不良环境中,无人及时教育、引导,从而发生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一个具有攻击行为的孩子,不管是对班级小伙伴而言,还是对老师而言,都很让人头疼。小朋友们不愿意和他分在一个活动小组一起做游戏,因而他常常会被小伙伴们孤立,从而更易烦躁不安,严重的还会产生厌学情绪。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想办法积极引导他、帮助他,并帮他改掉攻击别人的不良行为,教会他如何和伙伴们相处。那么,作为老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做呢?一、教育方法要科学而恰当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当他遇到问题时还不知道如何去处理、去表达自己一时的不良情绪,所以就会任由自己的性子来。在他们看来,攻击别人是表达自己情绪的唯一手段。作为孩子的老师,平时就应该多留心这些具有攻击性倾向的幼儿,当发现该幼儿做出攻击行为时,应该立即上前制止,并帮助孩子用科学而恰当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记得那次我组织孩子在建构区活动时,朱浩源刚搭好的“楼房”被蔡孟轩推倒了,朱浩源很生气,就想去攻击蔡孟轩,这时我就把他们两人都带到一边。先批评蔡孟轩的行为是不对的,并让蔡孟轩向朱浩源道歉,然后再和朱浩源谈心:蔡孟轩推倒你的楼房是不对的,这时你不要打他,可以大声指责他或叫他重新搭好“楼房”给你,或者告诉老师,让老师帮你。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及时教育,我们有效的阻止了朱浩源的攻击行为。平时我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找朱浩源谈心,主动的去关心他,满足他内心要求被老师关注的愿望。当他一整天都没有攻击其他小朋友时,我就会摸摸他的头说:“今天朱浩源没有打人哦,你真棒!”如果一个星期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