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晋文公重耳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晋文公重耳原文内容”。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1、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做人应当恪守承诺,知恩图报,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2、原文内容:春秋时期,晋献公受到奸佞之言的迷惑,不幸杀害了太子申生,并派遣使者追捕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得知消息后,被迫离开晋国,开始了长达十九年的生涯。
3、在历经艰险后,重耳来到了楚国。楚成王洞察到重耳未来的潜力,因此以国君之礼相待,给予他尊贵的地位。
4、一日,楚王为重耳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两人边饮酒边交谈,气氛极为融洽。在此期间,楚王突然询问重耳:“若你将来返回晋国登基为王,你将如何报答我?”重耳经过短暂的沉思后回答:“您拥有无数的美女、珍宝和丝绸,楚国又是羽毛、象牙和兽皮的产地,晋国并无什么珍贵之物能献给您。”楚王表示:“公子过于谦虚了,虽然你如此说,但我相信你总会给我一个表示。”重耳微笑着回应:“若我真能回国执政,我愿与楚国保持友好的关系。若不幸晋楚交战,我将命令先行撤退三十里,以示我对您的尊重。若此举仍无法获得您的谅解,那时我将不得不与您交战。”
5、四年后,重耳果真回到晋国登上了王位,即后来的著名晋文公。在他的英明领导下,晋国逐渐强盛起来。
6、公元前633年,楚国与晋国的在战场上相遇。晋文公为了坚守自己的诺言,命令后撤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撤退,误以为对方害怕,便急忙追击。然而,晋军利用楚军的骄傲轻敌心理,集中兵力,在城濮之战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晋文公的守诺和重信展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同时他的军事智慧也显露无疑,他明智地选择了避免与楚军正面冲突,通过退避三舍的策略,成功地避开了楚军的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