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拓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人不吃嗟来之食是否出自鲁迅的文章

来源:华拓科技网

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中国人不吃嗟来之食是否出自鲁迅的文章”。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嗟来之食

《礼记·檀弓下》(节录):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黔敖:春秋时齐国的一个富翁。

袂:读mèi ,衣袖。

辑:拖着不使脱落。

屦:读jù ,用葛麻做成的单底鞋。

贸贸:同“眊眊”,蒙昧不明的样子。

嗟:感叹词。

嗟来之食:指侮辱性的施舍。

这个故事写了一个宁可饿死也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有骨气的穷人。后世以“嗟来之食”表示侮辱性的施舍。吴晗在《谈骨气》中引用这一故事为论据,说明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有骨气的。范晔《乐羊子妻》中的乐羊子之妻以这个典故奉劝丈夫,要他做一个品行廉洁而有志气的人。这个故事流传千百年,有着积极的意义。

解决方案2:

是古文里面的
《礼记·檀弓下》(节录):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解决方案3:

不是鲁迅,也不是吴晗《礼记·檀弓下》就有了啊,

解决方案4:

古文《乐羊子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解决方案5:

不是鲁迅,是吴晗写的《谈骨气》
最早这句话是孟子说的

显示全文